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摆成龙 《甘肃教育》2014,(14):27-27
正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农民外出务工与子女读书的矛盾等。但由于大量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是近几年之间的事情,存在许多普通小学所没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从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如何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圣奉 《湖北教育》2002,(10):20-21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社会性波动和农村城镇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小学人数呈逐年递减状态。为集中物力资源和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我市适时调整学校枝点布局,相继兴办了一批寄宿制完全小学。截至目前,寄宿制小学已由1994年的6所发展到27所,占完小总数的29.5%,寄宿生人数由562人增加到2602人,寄宿生人数巳占小学生总数的8.3%。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制小学要实行优化管理,就能提高办学效益,但是,教师负担就重,管理的规范化尚待探索。  相似文献   

5.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近年来,由于受计划生育以及人口迁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生源急剧下降,办学规模锐减,由此引发了新的入学难问题。为使广大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各地办起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新的入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寄宿制学校怎么办、怎么管,如何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各级领导、教育专...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小学学龄人口占到了同龄儿童的75%,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村一级以下单位,学校和教学点教学条件恶劣,教学时数无法得到保证。为解决农村教育资源浪费与资源稀缺的矛盾,必须在有条件的地方撤点并校,建立寄宿制学校。但国家的寄宿制小学的撤并工作尚止于乡中心完小这一级,广大的村一级完小由于财力物力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真正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李德香 《青海教育》2014,(7):100-100
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但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而且确保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在优化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公平、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有待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牵涉着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创建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面给予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刍议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寄宿制办学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近年来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就如何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使灵石县学校实现了办学条件历史性的变化,学校布点、办学规模趋于科学合理,规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得以显著提高,全县教育步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布局调整,共创建寄宿制小学36所,寄宿学生达到4098人。这么多寄宿制学校集中了这么多幼小孩童住宿就餐、学习生活,在全新的办学模式下,强化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特别是食宿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成为灵石县教育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推进、农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发达城市、农村家长为孩子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国家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和效益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寄宿制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有限,适应能力较弱,缺失亲情,由此产生了焦虑、紧张、不自信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一线广大教师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已历十余载,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存在着因盲目"撤点并校"带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议。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动因在于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追求规模效益,同时方便教育管理并缓解财政压力。在学龄人口客观减少、城镇化及"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下,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措施将趋于理性与合理。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发展形势专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波动对教育的影响(专题之一)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1.从“九五”后期开始,我国各级教育学龄人口先后进入峰期(1)小学学龄人口(按入学年龄6~11岁相应入学人数比例测算)峰顶为1997年,达129...  相似文献   

15.
吴新国 《甘肃教育》2014,(10):18-18
正农村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集中办学势在必行,而寄宿制则是集中办学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集中办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对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进行思考。一、要有完善的寄宿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合理有效的寄宿生管理制度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加剧,乌盟丰镇市偏远农村出现生源锐减、办学规模缩小的趋势。使本来就点多线长、布局分散、经费短缺的农村教育更加窘迫。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为了使学龄儿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丰镇市教委在今年秋季开学之际,在山老区浑源窑乡办起了全市第一所农村寄宿制试点小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寄宿制小学里,寄宿生具有年龄小、自理能力低、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这给学校的管理者带来多方面的新挑战。因此,如何对寄宿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摆在寄宿制小学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边远地区人口向城镇集中,加之农村学龄人口较之上世纪末入学高峰时明显减少,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办学规模萎缩,造成了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19.
段燕 《江西教育》2007,(3):26-26
地处赣西北边睡的铜鼓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人口13,6万,学生人数近2万。铜鼓县先后建起了23所寄宿制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农村办学“网点散、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为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从五个方面加强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加强服务管理,加强育人管理,加强课余生活管理。从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增加办学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按所需岗位给足人员编制;加大救助贫困生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