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石录后序》既是李清照为《金石录》所作的后序,同时也被视为李氏的一部自传。该文在研究李氏的生平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意义。但该文的写作年代,至今学界未有定论。李氏在文末记为“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然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却与文中其他诸处交代相抵触,不足信。洪迈《容斋四笔》卷五载“赵德甫《金石录》”条,谓《后序》为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作;今人观点也多认为该文写作年代为绍兴四年。其实绍兴二年说与绍兴四年说均不正确,值得商榷,《后序》的写作年代应为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  相似文献   

2.
《〈金石录〉后序》自南宋以来,即被视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同志”的佐证,这可能是一种误读。采用症候式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李清照此序的某些语词和叙事显示了意识深处对赵明诚的不满和责备,并对中国古代男性文化价值观表达了隐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3.
《金石录后序》[1]是李清照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本文以《金石录》成书的过程为线索,以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书写了作者超然于物外的艺术追求和世事无常的生命体验,及身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4.
周陶富 《当代学生》2014,(12):40-41
正[宋]李清照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①。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②,丞相作吏部侍郎③,侯年二十一岁,在太学作学生④。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⑤,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⑥。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纟束⑦,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⑧。日就月将⑨,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⑩,多有亡诗、逸史11,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12。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  相似文献   

5.
赵明诚用一生的精力收集、编录和考证金石碑刻 ,写成《金石录》一书。《金石录》题跋强调金石补经证史之功用 ,如证史之误、补史之阙、纠史之妄、考察典制 ,大大丰富了史料来源。赵明诚《金石录》金石证史 ,能够客观公正 ,唯实是从 ,进而考史论史 ,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心理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感习惯、审美习惯及价值取向等。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不仅在古代文人身上有经常的表现,而且在现代文人身上得到了继承。本文作者把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概括为中国文人的五种情结,即漂泊情结、归隐情结、诗酒情结、乡土情结和悲秋情结。  相似文献   

7.
仕与隐是中国士人生命的两大主题。读书是为了进仕,但同时总有些孤高的文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逃离官场。伯夷叔齐、许由巢父、嵇康阮籍、王维孟浩然、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人的黄昏情结中,蕴含了三种主要情感内涵:深沉悲凉的生命感悟,真挚浓厚的人伦意味,感伤凝重的时代叹息。这一情结的形成起源于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拜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对日落的畏惧。  相似文献   

9.
崔阶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132-134
按:关陇本为文物渊薮,金石遗迹,随地而出。张维历二十余年辛勤采集,广泛收录了上古至明陇右发现的碑石、摩崖、钱币、铜镜等,共计1303块,辑成《陇右金石录》这部煌煌巨制。  相似文献   

10.
《金石录》和《集古录》是现存的最早的两部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其所著录的大部分唐代石刻及拓本今已不传。故此两书所录存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唐史研究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2.
恋乡思归,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情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儒家教化又强化了人们眷恋亲故、依恋故土的情感指向。以儒道两家学说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哲学,又为文人们的恋乡情结提供了一种哲学模式。这些最终构筑了中国文人的恋乡情感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新春佳节到阳春三月,“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已经展出了整整3个月。每日近千人的观众量,可谓难得。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人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文人为文,也须从大千世界汲取创作的养分,但其性格、兴趣、追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往往构成他们创作的内在动因。几千年来,由于自身、政治、文化、社会等种种原因,文人与山结下了深厚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元代士人有着强烈的科举情结,他们把这种情结诉诸于笔端,于是在元代独特的文学样式——杂剧中出现了大量的科举描写,并因此形成了形成了文学史上的科举盛世。由此可见,研究元代士人科举情结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元杂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强调"官本位",文人做官成了他们实现理想的手段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方式,他们或科举,或荐举,或隐居,各自通过不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官梦"。  相似文献   

17.
宋代金石学的双璧--《集古录》、《金石录》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是宋代金石学的两部代表作,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它们有几个共同点:1、呕心沥血之作;2、证经订史之作;3、考信求实之作;4、引古筹今之作;5、传世经典之作。欧阳修、赵明诚为金石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东方朔,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其人滑稽聪明,博识多文。他不同于传统的文人,其人有战国策士的遗风,又有类俳优的嬉笑怒骂,其故事传播甚广,影响深远,因此后世小说多附会其事进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朔故事。其中东方朔激侏儒故事,金马门典故以及东方朔偷桃故事是最典型的三个,历代文人多喜引此为典故。东方朔故事在文人诗词中作为典故屡次呈现,可以说与文人对东方朔的崇敬是有很大的关系,对这一点进行探析可以更好的完成对东方朔故事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叙述话语倾向所呈现出的书生士子欲望的激荡、情感的流动、心灵的孤寂、命运的多舛,载寓着中国文人的人生理想、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因受传统文化影响而历久不去的深重情结。进而使我们得以窥见《聊斋》话语倾向的文化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朝文学作品的梳理,会发现在战乱频繁的南朝社会里,文人们除了以文学来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外,由于血缘关系,他们还常常以文学来关注自我家族,表现出强烈的家族意识和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