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林漫步     
新闻的抓奇手法一、抓奇人。奇人就是摆在模样、动作、饮居等方面不同于常人且相距很大的人。1986年,我国石家庄发现一个沉睡十一年的“植物人”苏醒了,石家庄广播电台作了报道,并在全国得了奖。二、抓奇物。奇物指在模样.习性等方面不同手一般动植物或其它物体的物。三、抓奇事。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说出、做出、遇到的异乎寻常的言行和事情。四、抓奇景.指比较罕见的天气,自然景象等。五、抓奇俗。奇俗就是不同一般且使人感到新  相似文献   

2.
今人所谓剧本,古人叫传奇。因为剧中人物和事件都十分奇特,过去无人见过或为之作传,现在有人用戏剧的形式把奇人奇事写出来,传下去,所以便给了它传奇这样一个名称。清朝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对传奇作过专门解释:“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可见,传奇传奇,新在一个“奇”字上,有奇方能传,无奇便失去了传的价值。传奇之奇,当然是虚构的。若  相似文献   

3.
笔者阅读报刊,常常看到一些关于奇人、奇事、奇景、奇物、奇俗的报道。应该说,大多数奇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能够给读者以启迪以愉悦。在报刊上,尤其是晚报上适当登载一些这样的奇闻,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笔者也注意到,不少奇闻报道一味猎奇,或违背了科学,或失去了真实,有的甚至掺杂着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细细查来,奇闻报道的常见  相似文献   

4.
南浔尊德堂的张静江被孙中山先生称为“民国奇人”,其实南浔张家的“奇人”还不止张静江一个,他们家好几代人都不同凡响,都有超乎常人、出人意料之处。  相似文献   

5.
收到陈福康先生所赠近著《井中奇书考》已有数月 ,而至今方能展读的原因 ,一是因年老体衰 ,常常有病 ,往往十天半月不读书 ;再者 ,这本书因作者在书未出版前曾来舍向我谈过著述缘由 ,对我很有吸引力 ,总想认真通读一下。直至近日 ,始专用了十日之功。粗粗浏览一过 ,确有所得。书序是由老学者胡道静先生所撰 ,以一“奇”字立言 ,指明“《心史》,奇书也。郑所南 ,奇人也。”又云 :“福康同志 ,岂非亦当代之奇人乎 ?《井中奇书考》亦岂非当代之奇书乎 ?”我与胡老有同感焉 ,乃以《奇人·奇书·奇作者》为题而论其事 ,并向读者推荐。一 奇人郑…  相似文献   

6.
“文似观山不喜平”,我初当记者时就知道这个道理。然而,什么是“平”?什么是“不平”?却知之甚少。总以为“奇事”“大事”“怪事”是新闻,总想弄点这类新闻去“惊天动地”一回。因此,抱着猎奇的心理,东奔西走.心浮气躁,弄了不少“人咬狗”的事。拿着这样的稿子去参评,结果可想而知。心中不服,常抱怨评委不公。随着从事新闻事业和人生阅历的增长,功利之心渐渐淡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涂渝 《新闻记者》2006,(11):7-8
1981年10月,我参加新民晚报招聘考试后正式调入副刊部工作。复刊伊始,指定我负责群众来稿和“灯花”专栏,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 复刊之初.夜光杯的群众投稿每日高达200至300篇.8小时不停地“手不释卷”,地板上摞起厚厚的一大叠。但当时来稿质量不高,每日能选出的仅一两篇而已。后些年,媒体日多,群众来稿呈减少之势,至今百篇左右(现开电子信箱,各版面信箱中的来稿未计此数)。但今非昔比.如今因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来稿质量大增.每日里选出五六篇已是常事,所以已“不患寡”,而合格的稿件要排长队了。  相似文献   

8.
奇点也无妨     
我也买到了《世界真奇妙》(第一集)这本书,17个栏目,116则奇闻奇事,展示了大千世界光怪陆离、奇妙有趣的人和事。对此,贵刊编者按提出了两个需要讨论的课题,一是读者如何看待奇闻,二是出版社如何对待奇书。对前者,我以为读者追求奇是正常心理,有奇才能产生兴趣,有兴趣才能引起思索,思索之后便会进步。生活中总是会存在大量奇趣不俗、怪而不邪的东西,对这些东西一概拒斥,只能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莫不如有选择地介绍些奇闻奇事,使人感到“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进而开阔视野,富于联想,增长知识。对  相似文献   

9.
宏剑 《新闻天地》2007,(1):48-49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眼睛先天性近视超过3000度。令人称奇的是,他又是一个“夜视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夜视能力,能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读书看报。村里人都喊他“夜视人”。人类会不会像猫头鹰一样,有着特别的夜视奇能?他的眼睛真的与常人不同吗?他是不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夜视奇能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Matrix 《网络传播》2004,(4):58-59
白居易有这样一首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我想这首诗也可以作为网络情缘的贴切形容与写照。网络的匿名性注定了网络是不真实的。我们沉醉于其中,在网络中找寻自我,找寻真爱,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可这终究是一场虚幻,如花非花,似雾非雾。  相似文献   

11.
(一)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非常讲究,素有“凤头”之说,比喻开篇起笔要像凤凰的头那样俊巧秀美,吸引人看。正如清代文人李渔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然而,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文章起笔难”。高尔基在《论写作》中指出:“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定调”二字,充分说明了开好头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一)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非常讲究,素有“凤头”之说,比喻开篇起笔要像凤凰的头那样俊巧秀美,吸引人看。正如清代文人李渔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然而,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文章起笔难”,高尔基在《论写作》中指出:“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定调”二字,充分说明了开好头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触网之缘     
陈彤 《网络传播》2005,(1):88-89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机缘巧合。1997年那年,春节长假刚过.我就去一位朋友开的公司作客;那个公司所在的地方,距我现在的住所不到500米.而离现在的办公室也只有一公里距离,那里是现在海淀区苏州桥往西.过了蓝靛厂桥大约100多米.在目前的上河村带。  相似文献   

14.
罔论“文理不通”及其它王钟伦我常常拜读到一些中青年学者在学术上不乏创意的手稿,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缺乏文采,味如嚼蜡,有的更令人气短:似通非通,不讲究语法、修辞和逻辑,错别字随处可见;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作者甚至具有文科高级职称。这种怪现象难以理解,却又...  相似文献   

15.
特槁,表面上看有特别、特殊、独特之意。我以为,特稿,即重大事件的透视、社会焦点的扫描、重大案件的追踪、人间真情的探求、奇人奇事的探秘等等。都市新闻争夺战中,特稿显得尤为重要。都市类报纸,除对面上社会新闻的争夺外,赢得胜利的法宝应该在特稿中做文章。本人作为主抓社会新闻特稿主笔,更觉身负重荷。正是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使我在社会新闻的采访写作,尤其是在抢抓特稿方面,不断务真、求实、创新,形成了自己“线人多、信息准、操刀快、反响好”的特稿优势。仅2004年上半年,我采写的特稿就有30多篇以上。围绕“三贴”抓特稿,也是时下“学习穆青精神,争当人民记者”的需要,也是寻求媒体平民化与精英化平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胡编之尤     
胡编之尤迟舒这些年来,辞书界胡编乱造成风,奇事奇物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看得多了,感觉未免有点迟钝,神经似乎有点麻木,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但是,翻阅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有点儿麻木的神经居然被狠狠地触动了,因为该书的胡编乱造实在非同一般,其手法...  相似文献   

17.
书业竞争谋略特点江西省新闻出版局黄春“书业竞争很残酷。”出版社的老总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何在竞争中取胜,以实现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呢?讲究谋略,也就是讲究方式方法,无疑是取胜的必要手段之一。而采用的谋略,要体现“新”、“奇”两个特点,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行业内外有关产业化经营的讨论多集中于广播电视的功能属性方面;至于产业化经营与媒体内部管理改革的关系如何,则往往关注不多,似有深入展开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心态问题     
貌不惊人的名主持人崔永元,最近又有了惊人之举:在话说《擦亮你的眼睛》演播现场,他头顶砖块,让“反伪斗士”司马南先生重槌砸下,表演了一次“头顶开砖”的“硬功夫”,让人不得不再次刮目相看,节目也因此而做得异常精彩。 当然,现在观众“擦亮”了眼睛,知道这“头顶开砖”并不是什么大师的“特异功能”,而是常人也能拿出的“绝活”,况且还有司马先生的保护和配合,崔永元此举不怎么英勇;但那一褪砸下去,毕竟是有点风险的,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不说性命攸关,至少也会狼狈不堪,有损名嘴“形象”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平时要做什…  相似文献   

20.
读孙犁(外一篇)李乔一、似鲁迅孙犁的《远道集》后记文字,似鲁迅,似蒲松龄,也似曹雪芹。孙犁的陋屋生活,绝像《聊斋》意境,像雪芹绳床瓦灶之苦况。穷而后工,孙犁亦如此。“夜深了,月光从窗口射进来,也有些凉意了,我钻到蚊帐里去。”多像鲁迅的小说呀,特别是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