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周敏秋 《中国文化》2023,(1):269-298
章太炎是現代中國最早倡導全國方言調查、最先對全國方言予以分區的方言學家。他利用各省留學生集聚東京之際,采用直接法與間接法調查全國方言,著成中國現代方言學開山之作《新方言》,并對全國各省漢語方言的語音特徵進行歸納。章氏上承古典方言學的優秀傳統,下啓中國現代方言學的嶄新領域,以方言調查、記録和研究爲基礎,注重方言詞彙、方言分區、方言歷史演變與比較,旁及方言語法、方言文化等内容,尤其重視發揮方言的社會與文化功能,爲中國現代方言學奠立了新典範。然而,《新方言》長期被誤解,導致晚清民國時期摹仿與踵武《新方言》的系列著作在學術史上長期失語,遂使清末民初洶涌澎湃的中國方言研究浪潮與“五四”以來的方言運動斷爲兩橛,成爲中國方言學史上缺失的一環。文章通過梳理章太炎生平調查與研究方言的歷程,以《新方言》初刻本、重訂本爲中心,輔以《章太炎<説文解字>授課筆記》及其它資料,探求章太炎方言調查方法與過程,釐清其語料來源、調查範圍、研究目的等基本問題,重建中國古典方言學向現代方言學轉型歷程中的關鍵環節,進而將中國現代方言學的草創時間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前至二十世紀初。  相似文献   

2.
學人寄語     
最近幾年,我注意到整個華人學術界有一種新的發展:愈來愈緊、愈來愈機械化的指針及評量機制,這一個制度由自然科學吹到社會科學,現在又吹向人文學科。首先,我必須强調,我贊成健康的學術評量標准,不過,人文學科有其特質,必須摸索出一套合適的機制,輕率地移用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標准會産生無窮的流弊。我想先在這裏提出幾點:  相似文献   

3.
所謂“中國新文學第一篇小說”是指由中國人執筆,捨弃文言而使用白話寫出來的有人物、有情節、有結構,在時間上是最早的小說。 有人說,“中國新文學的第一個女作家是陳衡哲,她以白話文從事文學創作之早,整個‘五四’文壇,很少有人能相比。海外文學史家司馬長風曾寫道:‘中國現代第一個拿起筆來寫(白話)小說的作家是魯迅,第二個就是陳衡哲’。她寫的《一日》,  相似文献   

4.
曏余治人境廬,“黃學”一詞,為學人所許。尋轉治修辭之學,漸疏於人境,顧耿耿之懷,未嘗或釋。比者梁通怡然氏岪岪崛起南疆,博通“黃學”,不讓前哲。莊子謂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余大有此遇也。先是,辛酉春,余將歸自東瀛,梁君以吾摯友實藤惠秀之介,獲識於余。自是書簡往還,殆無虛月。君,粤東梅縣人也,與遵憲黃先生有同里之雅,  相似文献   

5.
范曾 《中国文化》2006,(1):227-230
余自總角之年,漸識家學。每讀堂中曾祖伯子先生聯:“攬轡登車,一世澄清須滿志;讀書閉 戶,萬家憂樂盡關心”,中心勃鬱,知君子之行藏,不惟獨善其身,亦且兼濟天下。先嚴子愚先生 則諄諄以告先祖仲淹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寧鳴而死,下默而生”、“下為  相似文献   

6.
文學教育是文學研究的基石,本文以《程千帆古詩講録》的編纂爲契機,從中提煉出針對當下文學教育和文學研究之弊的策略,即强調語文學和文學理論是兩個缺一不可的工具。透過對傳統文論的再認識和再提升,在尋求更好的文學教育的同時,促使閲讀活動越來越專注和廣泛,越來越有接受力和抵抗力,從而成爲一項人文主義基本價值的實踐。  相似文献   

7.
正我國數字的起源和記數法,雖經中外數學史、科學史、文字學家的多方研求,至今尚未能找到具體的證據,提出較圓滿的解答來。甚至反而有愈來愈感到令人迷惑的情形存在。例如"中國之科學與文明"~1這一名著的作者李約瑟氏謂:"……現代形中最初幾個數字,無疑的是象形文字;自四以後,便好像係由植物或動物的命名,假借而來。"接着注謂:"四可能係由‘犀',六或許是‘菌',百或許是由‘柏',萬確係由‘蝎'假借而來,并象徵其具有多種性能。至於描寫在  相似文献   

8.
李零 《中国文化》2006,1(2):28-31
(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8章)“重”是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話說,端着點。人不端着點,就“不威”,看上去,沒有威風凜凜的那麼股勁兒。這和學習有啥關係?我想,孔子說的“學”,不光是讀書,更重要的,還是修行習禮學道德。修行習禮學道德,目標之一,就是有君子風度,如果沒有君子風度,莊重不足,輕浮有餘,當然說明,他沒學到家,“學”自然“不固”。  相似文献   

9.
鄭珍(1806-1864)是清代晚期貴州最重要的學者和詩人,由於窮處獨學,終老僻壤,他的學術和創作成就没有被當世所認識.隨着他的遗著在身後陸續刊行,他在經史小學、地方文獻研究等方面的成就逐漸引起學界的重視,詩歌創作更是獲得越來越高的評價.  相似文献   

10.
朱漢民 《中国文化》2023,(1):205-212
王安石之學是宋學體系中一個特别類型,其學既是慶曆之后以性命之理爲核心的地域性學統,又是熙寧之後確立的以新政治理爲核心的官學化學統。以内聖外王之道解構王安石一生建構的學統,可以發現王學其實是兩個既有着密切關聯、又有着鮮明區别的學統形態:一種是民間地域學派的王安石之學,可以稱之爲“臨川之學”;一種是官學化的王安石之學,即所謂“荆公新學”。儘管王安石年輕時致力於内聖之學,希望以内聖解决外王問題,但是王安石一旦“得志”爲宰相後,并没有完全沿着早期以内聖的修己之學來解决外王之治的政治問題,而是通過《三經新義》而回歸漢代的政治儒學。這一密切配合王朝政治的功利主義儒學,受到原本是“同志”的其他宋儒的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11.
庞朴 《寻根》2001,(1):4-8
一 郭店楚简的13000多个汉字中,大约有将近70个"仁"字.这些"仁"字,不论是出现在道家思想的文献中,还是出现在儒家思想的文献中,也不论它上下文义怎样,或出自哪位抄手之手,全都无一例外,皆从心从身,作(身心)(图1).这个字,以前也曾出土过,<古玺文编>有著录(编号5381、1149等)①,可惜是或者未被认识,或者误读为"信"②,以致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被白白闲置了若干年.  相似文献   

12.
乌木、“建木”与巴蜀文化——兼论乌木的多元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四川省各地陆续出土了一批碳化乌木,这是极其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它的科学、文化价值及其艺术的发掘和创造,引起中央和地方许多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乔石曾亲笔题词"天府瑰宝".许多专家学者、艺术家把乌木同熊猫、三星堆、金沙遗址相比美,称为"东方神木"、"四川一绝".这里,仅就碳化乌木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及乌木艺术市场的开发试作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Ren Huixian is a respectable name in the embroidery circle of Suzhou. She was a master embroiderer with both moral and artistic perfection and was granted with such titles of honor as Handicraft Master of China and Expert of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by the State Council. From the remaining pictures of her, we can see an elegant and beautiful lady with peaceful and confident appearance, which betrays her 70 years of successful artistic career.  相似文献   

14.
一 槃庵先生史席:承 示尊著古近體詩,深秀馨逸,而七绝尤清超醇美,近姜白石.三復盥誦,敬佩無數.宜山窮荒,意興蕭索,故半載以來,吟咏無多,另紙寫錄,謹乞指正.浙大决遷雲南建水,建水距昆明匪遥,異日冀有機缘得展良覲,並聆清論也.  相似文献   

15.
楼与宋词     
吴秀红 《寻根》2006,(5):94-97
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是平面展开的,较少西方那种相对独立、向上直指的空间结构,楼的出现与风行正好弥补了这种空间缺陷,使平面建筑与高层结构优势互补,从而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李世琦 《寻根》2021,(1):128-130
春末夏初,相新说《窗外词》计划公开出版,嘱我写篇文章,我欣然应命. 临纸命笔,突然踌躇:熟悉我们的朋友都知道,我与相新师出同门,职业同行,谊属文友,往还密切,说起话来很不方便,难免互相吹捧之嫌.转念想起孔子“修辞立其诚”的古训,想起曹丕对“建安七子”的评论,想起东坡对“苏门四学士”的评点,于是壮起胆子,放笔写去,题日:...  相似文献   

17.
八大山人论     
范曾 《中国文化》2006,(2):1-10
為了談八大山人,引出一段明初的故事。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孫建文接位。建文皇帝為懿文太子之二子,為人穎慧好學,事親孝,待人厚,然則,這都不足以繼朱元璋這樣的大皇帝之盛業。而寬厚往往與遲疑猶豫、孱弱無能相比鄰,則其皇叔們的野心於是膨脹。首先是兵強馬壯、才略過人的燕王朱棣,其次當數厲兵秣馬的寧藩朱權。起事的首先是朱棣,他拉攏的第一個目標是既能武又善文的朱權。建文皇帝已有所覺察,乃  相似文献   

18.
陈漱渝 《寻根》2004,(6):100-102
江苏南通有一座栽种着近万株名贵树木的植物园—啬园。这里树冠蔽荫,竹叶摇风,绿草如茵,令人心旷神怡。园内有一座石坊,石额正面刻有“南通张先生墓阙”七字。在坐北朝南的方形陵台前,矗立着一尊铜像:身着大衣,手持书卷,目光深邃,遥望距此三公里的狼山支云塔。他就是中国近代著  相似文献   

19.
侯春燕 《寻根》2007,(4):34-37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任鸿隽早年曾是激进的革命救国论者,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任继愈先生以九十高龄,精进不已对他翻译的《老子》做了四次修订,最近《老子绎读》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印行。“绎”有注释、阐发、引伸的意义。翻译是一种再创造,不论外文中译或古文今译都反映了译者的理解和学术水平。外文中译,这里不谈,只讲一下古文今译。《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