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马克思把西欧历史发展的事实作为分析和结论的依据,指出资本生产方式是“按劳分配”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且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了“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性质问题。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内在逻辑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作为马克思的经典之作《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社会财富的源泉进行了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进行了界定,对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原则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今天这些经典理论对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乃至和谐社会建设仍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值得当代学者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不仅科学阐释了分配的实质、原则及决定因素,还阐明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深刻领会其内涵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是一种私有制经济下的“古典”型分析,在价格决定和分配方面的意义是次要的。在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简单地套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说明分配问题是不适宜的。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行按劳分配,必须要求中央计划掌握所有的生产资料分配权,其结果就会出现苏联式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难以克服的弊端;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由市场进行分配,其结果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租金分配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特别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价值。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发展。它丰富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既反映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讨论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目标。通过对人类社会以往历史的考察和对未来社会的天才性的设想以及对人的深刻研究,马克思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而且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和实现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个人本质的全部展开;人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人的发展要经过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才能以它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要求劳动所得与劳动贡献一致。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异化"的分析、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对社会正义的诉求和认知的积累给人类展现了按劳分配实现的多条路径。按劳分配的实现除了"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本前提"外,还有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不能完全依赖某一路径,但完全可以通过多条路径齐头并进,创造条件,形成合力,使劳动收入与应得越来越接近,最终实现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不断探究的问题。邓小平在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普世真理应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从分配制度、分配理想、实现途径和分配原则等方面做出了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应当以价值形式为主确定的各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效率为依据进行收益分配,并且必须依靠市场和通过市场来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不能等同看待,也不能互相包含,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需要端正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的必然性、形式、对象、优越性及过渡性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不能用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也不能相反。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 ,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的同时 ,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要正确评价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按劳分配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知识型劳动者是按劳分配的主体;知识劳动是按劳分配的主要方式,知识劳动是按劳分配的依据;知识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参与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手段,也是所有实行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分配原则。但宽产不说明,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已没有根本的区别。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和它所采用的分配形式是根本不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不同社会制度下共同的分配形式,它是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却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个理论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在我们当今历史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客观必然性;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现阶段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方式,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还应该包括按劳动力贡献分配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今天的中国仍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现阶段的中国,我们应当从实际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方式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因为,在现阶段,劳动者个人同生产物质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分离,国家与劳动者个人交换,只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现阶段,劳动者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国家的“雇员”,其收入分配,既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又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并不否认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而为什么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参与价值分配,怎样理解管理劳动、科技劳动也创造价值就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贯彻劳动价值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准确把握价值的社会属性,严格区分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才能给上述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