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工科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现代女性面临一种从依赖到独立的人生困境转换,作为最具现代意识的女性群体,女大学生是否对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状况及发展机制的分析,指出理工科女大学生现有的主体意识发展水平与大学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明确提出理工科大学应将促进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和比较,分析新时期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缺失和滑坡的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只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主体性生存方式是女大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伦理意涵。主体意识发展有助于女大学生在自主建构和谐稳定的家庭伦理、互动发展的职场伦理以及有序文明的社会公共伦理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生命体验及自身价值的整体性实现。  相似文献   

4.
由于成教女大学生与其他学生群体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成教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强化其主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成教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 1.强化其主体意识是由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规律所决定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在课堂教学方面得到较充分体现,而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层面上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还一味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与学生的全面服从,将学生视…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大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牵涉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核心内容,最后研究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阐述主体意识的产生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如何通过德育和心理学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健全人格;另外作还对如何搞好高校的学生工作做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张平  杨慧 《教育探索》2012,(7):145-146
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从众心理突出,三是自信心不足.为此,一要以课程为依托,教育女大学生牢固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二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三要以典型为榜样,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重视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文学与文化应用教育对女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文教育以"文"化"人",培养现代女性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目的是培养能够哲思、敢言、能写、果行的现代知识分子,主要途径是通过女性意识与人文教育、女性教育与教学研究、女性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三个主要方面的综合思考,培养优秀的女性创新人才。大学能够造就既具有科学知识,又有人文情怀的栋梁之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女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范围内的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的培养,提出体育意识培养途径及方法的建议,促使女大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的根本使命在于塑造完整人格。文化育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大学文化传递出的信息进行不断反思和追问的求真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理解与接受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自我意识分化与自我认知提升的主体。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群体长期处于一种被支配、被管理的从属制度框架内,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与主体地位的持续缺失的矛盾冲突,严重弱化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效力。反思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尊重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注重培养其主体意识,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体悟当代社会共存共荣及主动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大学文化价值认同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亦舒把女性的主体意识作为新的精神注入到其作品中,将时代女性的独特经验、群体感受、生存困境,矛盾心理一一展现给读者,其女性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倡导经济独立、与异性交往中的自主意识、对同性之谊的珍重。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使其小说在当代女性文学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女性教育,既是提高女性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开展女性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到加强女性教育的紧迫性,合理安排女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行为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行为现状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注意改善文科和艺术类女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德育目标理性回归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努力达到增强学生公民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等目标。高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与实践体悟结合起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网络,注意应用隐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文教育之重要源泉,对其应持理性之批判态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促进之,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很密切。环境意识是由环境认识、环境情感和环境意志构成的。学生的消极环境意识与行为是由社会责任扩散机制、消极从众心理、负强化的柔弱性、过分自我保护心理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教育应从环境认识、环境责任心、环境法制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探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术抄袭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高校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义、示范论文和对学生作业、论文的指导等具体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学术活动中养成良好规范的学术行为方式,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术抄袭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的过程 ,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因此 ,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以学生为本 ,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首要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主义理念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自我意识。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突出的紧迫感,有利于大学生克服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和社会丑恶现象的消极影响,成为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德育没有以培养公民意识为目标,因此,应建立以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为立足点的大学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