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引领就是既重视学生的共同需求,又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个性化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3.
陆亚勤 《考试周刊》2011,(69):80-8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相似文献   

4.
冯霞 《广西教育》2012,(33):21-2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不同的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从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特别是农村小学,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孩子的个性发展被“分数”挤到了边缘。作为一名一线乡村数学教师,为了让自己不再囿于追求学生的分数,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出若干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  相似文献   

6.
孟蒙 《内蒙古教育》2005,(12):27-28
《数学课程标准》将符号感列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又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已逐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教学个性化呢?  相似文献   

8.
孙丹 《农村教育》2007,(4):49-5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其必备条件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各有发展。下面结合自己学习课标的体会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杨国强 《教师》2010,(30):59-59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张月娇 《考试周刊》2013,(70):68-6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这样的目标,达成评价的效度,必须做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文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快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于扰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弄清楚小学生在学习乘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有关内容,编制了乘法计算诊断性测试卷,对我校三、四年级(每个年级各抽3个班共150人)进行测试。每次测试都是在学生学完该项目的三四周后进行。本文将从分析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乘法计算产生的错误人手。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认知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隋颖 《黑河教育》2011,(1):22-22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法,倡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班级制的教学状况,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作用,着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如何分层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林崇辉 《教师》2013,(10):119-119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还是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内容中学习,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大多是在教师的预设中进行的。这是一种封闭的课堂、僵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也很难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才会比被动地接受要来得快,记得牢。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复习课。  相似文献   

17.
华国梅 《考试周刊》2011,(73):66-66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在习作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才能有所创新。对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四个重视。”一、重视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学习,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理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解决问题,通过数学的提问、数学的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数学学习策略,最终达到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保证学生有效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笔者就新课改下应用题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