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因此,对师范生表情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应引为高度重视。表情朗读,是进一步深刻领会作品内容的一种手段。通过表情朗读,不但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而且也必然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对学生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对激发学生爱好祖国文学的兴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朗读是应该有表情的。要想使朗读富有表情性,一是要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并对作品的各个情节,都具有清楚明确的概念和逼真生动的形象;二是要体会作品的基本思想;三是要正确表达作品的各个情节、各个句、段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表情朗读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前提,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的、有态度有感情的朗读,是用一定的声音技巧,既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又创造性的再  相似文献   

3.
阅读应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朗读教学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即通过有表情地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通过有比较地读,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在语句的增删、变换中豁然开朗,同时在比较中体味增删、变换的妙处,…  相似文献   

4.
<正>"表情"是指"表达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朗读"则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表情朗读"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它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表情朗读过程中,学生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动作来表达,抒发他们对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场  相似文献   

5.
周礼宏 《文教资料》2009,(23):72-74
朗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领略到文章的思想美、人情美和艺术美.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与训练,要从作品的基调,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朗读者的表情等几方面去设计朗读教学,还原出文本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6.
姚常丽 《陕西教育》2011,(1):119-119
朗读.通过有声语言——普通话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首先,表情朗读能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加深理解文章语言情味,能为日后的出语流利应答便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表情朗读会使学生自然地沉浸到作品的意境氛围中,加深对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感受和理解。 其三,通过表情朗读,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课文内容和章法布局,也能熟练地运用驾驭新接受的字、词、句等等,增广其才思,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朗读就是运用各种语言手段,通过富有节奏和感情的声音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语文中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各阶段教学的朗读和默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体验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只有深入理解课文,才能有表情地进行朗读;反过来,通过表情朗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得到教益,受到感染,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如果想让学生的朗读能够声情并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的表情起变化,唯有脸上有了表情的变化,才能带动声音的变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对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罗惜春 《文教资料》2008,(13):102-103
"美读"是朗读的表情化和艺术化,是带有审美性质的朗读,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造出读物中的情景,以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释放.美读教学,既是提高朗读技能的过程,又是有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条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相似文献   

14.
刘秀凤 《文教资料》2013,(14):45-46,48
朗读是一种专门的智力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关键的不是朗读技法的指导,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亲历体验入境读,联系生活入境读,语言渲染入境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有如下表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书声琅琅”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好课观之一。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新补充的内容:“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中表情达意的朗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学习普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体会文章意境,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中师生必须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朗读不是一般地念课文,应包括精心分析思想内容,恰当安排朗读技巧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拿到一篇课文,在朗读之前先通读一遍再发掘它的内在意义,把握它的中心、主题,弄清它的表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20.
<正>在当前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及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与做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