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呈现给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讲究数学知识的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物化、图形化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把数学知识与  相似文献   

2.
初中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已经逐渐呈现出了抽象性特征,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这是初中教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矛盾。但是,借助信息技术,数学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象和方式呈现给学生们,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本文将就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刘媛 《天津教育》2011,(1):53-54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经常会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那些千锤百炼,经过了反复推敲,同时也相对失去生机的数学知识。这种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给人抽象乏味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已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并普遍运用。教师们着力于制作精美的课件、讲述生动的故事、设计有趣的游戏,试图给学生呈现各具特色的数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学生也较以往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切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初中数学知识的探究往往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而借助数学学具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标倡导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力,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简单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用生活实例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借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呈现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新知、解决难题。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抽象、严谨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来做比喻,给这些抽象的疑难知识赋以现实原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提炼、选取教学素材,丰富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编排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让数学更多地联系生活,给学生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一、创设生活情境,呈现数学概念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处于初级水平,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需要与直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眼中是比较抽象的、难懂的学习内容,通常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但是却没能获得应有的数学学习效果。而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将数学发展史呈现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学的数学知识。由此,不少数学教师开始注重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所不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生活中关于数学的凝结,是对生活的去粗取精,反复验证的结果。所以教材中呈现的数学知识更加简洁,概括性更强,比起生活原来的模样更加抽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更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不经任何处理试图让学生接受,对教学双方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耍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形、操作、语言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原本看不到的思维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外显,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度理解。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借助思维可视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明确的要求 :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 ,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 ,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知识往往给人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许多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应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基础上,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有效地将那些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地展示给学生;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充满趣味;能使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能有效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学习中一时间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问题、展示诸多习题对学生提出问题、呈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向学生发问,引入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思考问题,学生在深入分析后,带着问题探究教材中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和思考力。  相似文献   

17.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用简单、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通过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论与形象融为一体,完成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即借助比喻、类比、模拟、描绘等艺术手法,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原理、概念、公式和定理,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方法便是给数学知识适当建"模"。给数学知识适当建"模",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做——支持探究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儿童面前,让学生在操作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要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就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任何数学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均有其产生的原因、背景及过程,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学生若能很好地了解数学概念、定理、规律、公式的形成,对运用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上述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而应当从实际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楚知识的抽象过程.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理解基本数学概念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呈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高水平数学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