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氛围感染法。即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和学习环境氛围。两紧密联系,互为因果: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是师生学习环境氛围的基础,而学习环境氛围又是师生情感氛围的目的和结果,反过来促进师生情感氛围的深入和发展。教师满怀爱意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教师得体的衣着、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对疑难问题的循循善诱等,都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绪感染,有助于师生间的情感认同、和谐,以至共鸣.使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由爱师、尊师到信师、听师。使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教育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接近和进入无我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假民主"、"不自然"、"无创新"等问题,生态课堂的建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主要有以下策略:创建"生态式"教学环境,打好生态课堂基础;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创新"生态式"教学过程,建构生态课堂框架;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3.
关于课堂“原生态”内涵,我是这样理解:一是没有经包装的原汁原味的课堂“真像”;二是以人为本.适应并促进师生生命发展的教学过程。两者合一。构成真实、自然、整体、和谐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们往往习惯于以顶礼膜拜的心态去观摩公开课,却难投情于日常的课堂。正如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节日而看不起“柴米油盐”的日子。其实。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示范课只是一种呈现教学高度的特例,它未必完全适应于日常课堂。那么。我们怎样在其“思想”的引领下自信地构建日常的原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5.
"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是针对重构"知识课堂"而提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两者并非等同的概念,其在概念、理论基础及构成因素上有着诸多区别。"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都"以人为本,以生命发展为目的"、"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因而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是互相影响的,这两种课堂理念在促进生命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上应该成为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课堂生态培植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应充分考量影响课堂生态培植的相关因素,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探析优化课堂生态的策略,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生态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原生态音乐课堂,宏观上来说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和人文关怀并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真实、有效、开放、返朴归真的课堂;微观上说是指教师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以学生生命的"原生态"为教学的出发点,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原汁原味"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真实有效地学习音乐,获得欣赏音乐的乐趣和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搞好教学设计”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过去中国人习惯把教育和读书等同起来,因此多年来教学一直是“以本为本”,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地把课本视为神圣物,教师总是在传授课本知识上下功夫,缺少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的要求。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教学上“以人为本”应该由以下四个方面来表征:第一,教学目标要综合化。教学要把学好知识、发展能力、转化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教育教学一体…  相似文献   

10.
师生真实地生活在日积月累的原生态课堂。研究如何保持原生态课堂鲜活的生命力,是师生发展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朱丹怡 《江苏教育》2006,(4B):45-45
放飞想象,开放课堂,就是打破原有固定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合适的教学内容开放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方式。它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亲身体验者,积极营造富有生气和乐趣、充满智慧和好奇的课堂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4.
打造生态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本文从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阐述如何打造生态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课堂小结是对课堂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强化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用什么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不能一个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反思,我认为以下“七法”值得提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肖松 《成才之路》2009,(32):68-68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依然存在生态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一维化”、教学内容的固化和割裂、教学过程生态失衡、课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部分失衡等等。从课堂生态系统的视角看,高中政治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个体、群体与多维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各类生态群体与生态因子的力量消长与平衡,物质、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与循环等。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生命灵动的生态课堂环境已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赵金山 《农村教育》2005,(11):45-47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不要丢失了“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说这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但若我们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进行深入地反思,也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却丢失了一件宝贵的东西——有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应聚焦到学的活动上来。目前,学的活动存在混淆教与学概念、无病呻吟多、包办意识重等问题。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从学生的生长终点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长需求选择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长发展构建学习活动。只有这样,积极调整教的策略,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