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及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少年月刊》2023,(Z4):70-71
<正>金字塔之国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首都:开罗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就形成了繁盛的古埃及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庙、木乃伊……众多壮观而神秘的遗物和古迹,吸引着人们来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埃及之母”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和生命线,被视为“埃及之母”。古埃及人的生活就是尼罗河决定的。尼罗河几乎每年都会泛滥,洪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并带来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庄稼生长。  相似文献   

3.
埃及是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仅为200毫米,全境90%以上为沙漠。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纵贯南北,全长6720千米,在埃及境内长1350千米。因其大部分流域区都是沙漠地区,来水量主要是维多利亚湖、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及尼罗河上游几条支流供给,年总水量仅808亿立方米,是世界大河中水量最少的河道。埃及地势为南高北低和东高西低的倾斜切割高原,耕地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的狭长地带和河口三角洲内。尼罗河流域雨量稀少,而且季节、年际变化均较大,每年汛期洪水泛滥两岸…  相似文献   

4.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6,(6):56-56,F0003
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图1)古埃及在地理上分为两大区:孟斐斯以南的尼罗河谷地叫做上埃及,是一条狭长的谷地,东西两侧山峦起伏,山外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孟斐斯至地中海岸的三角洲地带叫作下埃及,河川密布。下埃及多沼泽,古时不易通行,只有三角洲东面穿过苏伊士地峡,经由西奈半岛可达西亚的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这是古代亚、非两洲的一条重要通道。由于埃及的地理位置,它和西亚地区以及爱琴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历史开始以来,尼罗河流域已经有了文化。这个文化推动了人类初期历史的进展,对于古代东力其他民族尤有很大影响。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几乎一切西洋文化都起源于希腊,这种看法对于某些方面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希腊人自己常说:他们学习埃及,埃及的僧侣是他们的直接老师,并且以此为骄傲。埃及是亚、欧、非三洲的交接点,是世界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埃及人民即居于此地的尼罗河两岸,而发展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时代他们发明了一种文字,  相似文献   

6.
尼罗河两岸的辉煌文明 许多埃及人提到尼罗河,都自豪地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这没错呀,尼罗河全长足有6740千米,在沙漠中也不枯竭.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河水退却后,留在两岸的就是肥沃的土壤.而古埃及人全靠尼罗河留下的土壤发展农业,在尼罗河两岸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没有尼罗河的话,连金字塔也无法建造出来.修建金字塔用的石料是通过尼罗河运输的.富饶的河床带给古代埃及丰富的物产,比如世界最早的葡萄酒.当然了,最后灭亡古代埃及人的罗马人也是由尼罗河带来的.  相似文献   

7.
埃及横跨亚、非两大洲,绵长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国土,每年七月到十月,河水泛滥,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从一万多年前开始,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两岸居住、耕种,逐渐培育出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  相似文献   

8.
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泛滥,不仅给予了埃及人充足的水和肥沃的土地,更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埃及文明。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历埃及后,亦不禁由衷感叹:“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黄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中东的两河流域,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化发源地。而今,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虽然已极端的贫困,却仍养育着6000万人民。  相似文献   

10.
1.尼罗河流域——粮仓变沙床 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可以说是“尼罗河的赐予”。在历史上,每到夏季,来自上游地区富含无机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淤泥随着河水的漫溢,都要给埃及留下一层薄薄的沉积层,其数量不致于堵塞灌渠、影响灌溉和泄洪,但却足以补充从田地中收获的作物所吸收的无机矿物质养分,近乎完美地满足了农田对于有机质的需要,从而使这块土地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来养育众多人口。  相似文献   

11.
有些国家和民族,不把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而是根据他们的传统习俗定历法,因此,就有了各种奇特有趣的元旦。 涨水元旦:据说在公元前4000年前,埃及人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位立时上涨,于是埃及人就把河水上涨的这一天当作新年的开头。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     
《高中生》2009,(8):37-37
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埃及留学生和印度留学生在聊天。埃及留学生说:“最近在尼罗河边挖掘出成捆的电话线,这证明我们埃及人早就发明电话了!”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明起源的农业基础□杨玉东(山东惠民县一中)在历史地图上可以看到在东半球30°N附近,分布着世界的四大古文明中心,它们是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东半球的古文明中心都分布在气候干旱或半干旱的大河流域,地处...  相似文献   

14.
游绍芳 《语文学习》2020,(4):F0003-F0003,88
埃及,这个文明古国让出生于中国西南地区的我感到遥不可及。然而,2019年暑假,我和朋友飞到了埃及,开始了我们二十天的埃及之旅。吉萨金字塔、阿布辛贝神庙、尼罗河上的三桅帆船、撒哈拉的璀璨星空……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心醉神迷,至今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15.
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在此诞生。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  相似文献   

16.
摩西     
李前 《现代语文》2005,(12):47-47
自从约瑟过世后,过了四百年,此时的以色列人民活跃于埃及,且人丁兴旺。这令当时的埃及王很不是滋味,也无法忍受他们受到的特别待遇,于是他为了不让以色列人拥有崇高地位,开始施展诡计。国王下令让以色列人从事各种劳役,不管哪一种工作,他们都没有酬劳。即便如此,以色列人还是展现其耐力,子孙人数也愈来愈多。于是埃及王又想了一个办法,他下令以色列人生下男孩必须丢进尼罗河中。其中有一对年轻夫妇,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母亲怎么也不肯把男婴丢进河里。几经思量,母亲把它放进芦荻箱中,然后藏在尼罗河旁。这天,埃及公主来到尼罗河旁,发现了…  相似文献   

17.
尼罗河在阿拉伯语中是“大河”的意思。它发源于东非高原的布隆迪高地 ,干支流流经 10个国家。最后在埃及北部注入地中海 ,全长 6671千米 ,流域面积2 88平方千米。尼罗河在埃及境内全长 15 30千米 ,它南北纵贯 ,在入海口处形成一个 2 .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由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尼罗河实际上是埃及的一条客河。但就是这条客河 ,却哺育着埃及的古今文明。直到今天 ,尼罗河两岸 2 0千米的范围内 ,仍集中了埃及几乎全部的耕地、96%的人口和城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于公元前 45 0年前后来到埃及 ,造访了吉萨金字塔和古都孟菲斯 ,又溯尼…  相似文献   

18.
伍石 《神州学人》2000,(5):34-36
欢度新千年,我选择了埃及,1999年12月 28日~2000年1月 4日,我走了埃国半壁河山,从开罗到卢克苏尔。 尼罗河伴随着漫漫历史 埃及的历史与尼罗河分不开,早在旧石器时代,它被称为是埃及历史的开始。专家们推测,那时的尼罗河与今天完全不同,河水分布更广大的区域,气候肯定更为潮湿,沼泽地广至尼罗河三角洲,后因邻国沙漠的推近,人们不得不迁居于尼罗河两岸生息。新石器时代,已有来自非洲和地中海的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由于这个原因,历史上有“上、下”埃及之分。那时,“上、下”埃及经常发生战争,互相吞并对方…  相似文献   

19.
一部世界文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学术界比较公认的人类“原生文化”发祥地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也有人称作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拉斯河、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就是在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影响了世界文化的进程。发源于尼罗河北部的埃及文化,由于和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化相距不远,约在一千公里左右,又没有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相互交流相对比较频繁。大量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埃及和两河流域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技术乃至天文、历法、语言文字、算术、服饰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流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水孕育了生命,江河孕育了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化,莱茵河造就了德国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河流纵横交错,流域文化特点鲜明。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研究中,流域文化研究是新世纪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黄河文化史》(李学勤主编,1995年)、《长江文化史》(徐吉军主编,2003年)、《中华珠江文化史》(黄宗伟、司徒尚纪主编,2010年)和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相继出版,展现了专家学者在流域文化研究方面的功力。2013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