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明 《天中学刊》2003,18(4):107-110
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理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课程的认同和追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就是课程的实施,而怎样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持有的课程理念。从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的相关性来看,课程即“文本内容与教师意识”、“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价值追求与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法定的教育知识。法定的课程在实施时会发生各种“形变”,课程授受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文本的转化以及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课程文本发生“形变”的主要因素。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课程发生“形变”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所要做的是一方面,对照各种课程文本来考察课程接受过程;另一方面,由课程授受过程来反思各种课程文本。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课程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根本上说,影响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因素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革。从影响作用的根本意义上来看。这种“影响”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从影响作用发展变化的趋势上来看,这种“影响”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物质实践的发展决定着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从影响作用的直接表现来看,这种“影响”是指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定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范式直接影响了课程价值取向;从影响作用的时效性来看。这种“影响”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矛盾运动直接推动了课程价值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利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中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课程变革“三方”主体间缺少沟通、交流与合作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一大瓶颈。当前课程改革的现实是:从课程标准制定层面来看,教育专家与学科专家在指导思想上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定位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从课程实施层面来看,过于理想化的课程理念未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差距,致使学校和教师虽然说的是新课程术语,但使用的依然是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其独特的课程价值,有效克服了原课程体系的不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前面临的尴尬地位与处境,固然有课程设计上的先天原因,而课程需求的不足、课程开发与实施效益的低下、课程评价的滞后却是更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专业教师是推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因素,而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承担价值引领、提供组织保障、发挥桥梁沟通的作用。但从目前实际工作成效来看,高校教师党支部仍存在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应以模范党员专业教师为导向、以提升专业教师素质为抓手、以树立榜样为标尺、以强化机制为保障,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强调多学科协同育人,通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完成“教书”与“育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从教育宗旨、学生成长以及现实意义来看,“课程思政”与心理资本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以大学生独特复杂的心理结构为基础,开发建设以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为核心的心理资本,必将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存在的事实来看,一股“课程热”正在中华大地掀起。课程热的兴起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课程热提供了社会生存空间,中国教学论的衰落使得课程热成为可能,国外课程的兴盛则使课程热成为必然,课程本身的多义化则给课程热提供了学术空间,课程热的兴起是符合我国教育现实的,但也应该看到,课程热也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大课程论”背景下的教学(论)生存空间太小,在热了课程的同时,不应冷了教学。  相似文献   

10.
"好课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受到课程目标、教师水平和风格、学生背景、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来看,多样的课程和具有"可拼装性"的课程是课程发展的趋势,为了达到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多种逻辑的课程组合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针对这些因素来看,"精品课程"的国家评选并非是科学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顾瑞芬 《教育探索》2002,(12):91-92
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共同的课题是对学习概念的重新定义,把学习视为意义与关系之构建,教学范式出现了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的转变。从国内背景来看,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拉开序幕,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构建的框架体系,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收获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课程学习方式、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学习体验是影响课程收获的主要因素,有效的研究生教学是“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以学评教”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改善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亟须构建“以学定教”的实施模式,“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和“以学评教”的评价模式,并在根本上推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引发了学前教育领域的多重讨论.“课程游戏化”起源于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危机的反思,是一种课程理论取向,体现了幼儿园课程与童年游戏精神融合的课程理想.“课程游戏化”理念没有秉持工具理性,既无“游戏工具论”,也非“课程工具论”,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从课程理解范式的视野来看,“课程游戏化”的内涵是通过对话与理解,让课程融合游戏精神,呈现儿童诗性的生活.通过欣赏和鼓励游戏、理解与尊重儿童、守望与重返童年,“课程游戏化”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平等对话的诗性旅程.  相似文献   

14.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潜在课程中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教学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课程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范式,即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整个20世纪,这两种范式此消彼长,在冲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但长期以来,课程研究一直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强调实证与客观,导致了见“物”不见“人”的偏向,而课程的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人们对课程的科学研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结果,它强调定性的、理解的、现象学的方法,注重整体的和意义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张雪 《师道》2007,(5):47-47
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涉及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包括专家教授、一线教师等众多教育工作者;从反思的形式来看,涵盖随笔漫谈、案例评析、学术沙龙……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言万语反思谈”。  相似文献   

17.
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三种类型。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蕴涵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秉持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观,强调对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关注“实然”的课程问题,主张对话与合作的主体交往方式。课程实施走向缔造取向,从学校内部来看,需要重建学校的价值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课程论的角度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育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有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以外的课程中含有大量的“育人”因素,这些课程中“育人”因素的发挥萑赖于老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履行和“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并对教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教学“无生命”现象值得关注。产生“无生命”的原因是教师缺乏教学艺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相互之间隔离。从课程实施的本质来看,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创造、“再设计”的过程,是师生对生命成长的一种追求,大学课堂教学本应具有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设计,其实际的运行模式应该是由学生、教学内容、教育目标三因素组成的循环式结构。  相似文献   

20.
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理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课程的认同和追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就是课程的实施,而怎样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持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从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的相关性来看,课程即“文本内容与教师意识”、“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价值追求与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