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1年10月29日今天召开的这个座谈会,是一次总结经验的会,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会。两年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各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培养和造就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联合培养是深化我国  相似文献   

2.
全面协同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大学全力推进协同创新,可以为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北京交通大学通过跨专业协同、校企协同、本研协同、师生协同、文理协同等方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对胡锦涛总书记"协同创新"理念的生动阐释。  相似文献   

3.
科教融合是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从理念嬗变来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才培养,但也会带来高等教育组织变革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教融合理念演变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从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来看,为实现优质科教资源整合,高校围绕发挥科研专家、组织创新和科研平台资源集聚优势,形成了大师领衔、书院制培养和科研平台依托三种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拔尖创新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发挥科研育人优势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但提高科教融合育人成效还需在培养理念、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持续改进,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形成了高校少年班、“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多项国家层面政策设计,高校层面形成了少年班的贯通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注重本科整体质量的“泛拔尖”培养等多种模式。但实践中也面临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选拔、早期选拔愿景与实际培养困难、国家政策目标与高校培养责任、资源投入需求和公众公平质疑等多方挑战和实施困难。在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法性、自主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创新,一切创新都要依靠人。要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必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但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忽略了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秉承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走过了"专题地图编制与地图集设计-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形成了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端地理信息科学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不仅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更是造就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必要前提。在传统的中国式教育中,往往一味强调填鸭式教学,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入瓶颈。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路径,以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科学的培养模式,建立能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长效机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实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殷群 《江苏教育》2023,(29):24-26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普通高中要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应当坚持以德为先,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要坚持优质均衡,处理好“拔尖”和公平的关系;要坚持因材施教,扭转标准答案取向,提升人才自适应性,兼顾“超常儿童”和普通儿童教育,厘清拔尖创新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要以系统思维构建协同贯通长程培养模式,建设一流的师生学习共同体,让数字技术成为人才早期培养的有力引擎。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引进及培养面向行业应用的工程类拔尖人才需求,发挥科研院所在航天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发挥在培养方面的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校企联合理工科拔尖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创新工作。对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拔尖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和效果进行总结,并讨论了行业与高校科教融合建立面向行业需求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时期。当前如何从面向极少数学生的选拔式集中培养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式多元培养,是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关注的重点。为此,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在理清“培养谁”“培养什么”和“如何培养”等核心问题基础上,明确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在动力机制、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和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实践策略,以真正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访谈,总结了高等学校与工程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的实施效果,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联合培养体制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外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也形成多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认识、理念和制度上的误区,需要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方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立足基础学科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依托高校丰富科研资源形成了多方主体协作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一部署,推动科教融合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加强政策、经费、师资等多方面的保障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各大高校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纷纷开办大学里的实验班,集中优势资源,为其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力求为中国培养各行业的领军人物。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应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主要讨论了依靠英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批判性思维的总体思路,主要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与讨论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最重要的是德育为先,打好品格的底色.在带班育人实践中,笔者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第一,通过爱国主题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第二,化"管"为"理",促进学生自律、自主、自治;第三,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个性,成就闪亮青春;第四,强健体魄,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第五,凝聚多方力量,打造育人共同体,助推学生发展.在五方面的德育探索中,涌现出很多生动精彩的案例,育人成效显著,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运用自编问卷对全国14所重点高校研究生管理者群体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专题调研,总结分析了研究生管理者群体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和倾向性意见,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是各高校的重要任务。本文着重分析我国高校在当前状况下,如何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几点可参考的思路,以期我国高校能顺利地改革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