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少数民族社区信息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引导和培养少数民族社区意见领袖,对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区分少数民族意见领袖当中的传统力量和现代群体,有针对性地寻找优化少数民族意见领袖知识结构、强化少数民族意见领袖文化素质、提升少数民族意见领袖媒介素养的路径,是引导少数民族意见领袖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广播处于境外思想文化渗透的阵地前沿.多年来,民族广播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民族广播要进一步大发展、大繁荣,还应发挥好溢出式传播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于2009年12月19-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论坛主旨为传播·团结·发展。冯惠玲副校长和我院倪宁  相似文献   

4.
维护公共关系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关活动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不但社会组织对媒体进行公关,媒体本身也在开展自己的公关活动,在这种背景下,缕清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筹备2010年10月在陕西咸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笔者于2010年8月先后到西藏、新疆考察调研新闻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红河学院主办的“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12月4日在云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红河学院举行。六七十位专家学者就“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议题展开研讨。红河学院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黄绍文教授以《传统美丽家园与不和谐的美丽家园建设》为题、中央民族大学刘立刚教授以《新闻传播研究:困境与突围》为题、陕西师范大学南长森教授以《当前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结构转型及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科转向》为题、暨南大学陈伟军教授以《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为题、南京大学韩从耀教授以《大数据时代的少数民族传媒教育》为题等进行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5):14-18
在当代生活题材电视剧中,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成为一种天然的存在。国家认同话语的建构模式主要表现为边疆少数民族在新中国的新生与发展,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帮扶建设、民族间的抚育与通婚等。电视剧将少数民族置于繁荣稳定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隐喻了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医患关系是医学实践活动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重要的社会关系,医患关系和谐与否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传媒信息的广泛和迅速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互联网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生活空间,必定导致人类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自我认同以及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探讨在传媒场域中医患关系的发生、发展、影响机制和建构对策,将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对网络舆论引导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网络舆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造成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挖掘网络舆论问题频发的社会性根源,强调重视网络舆论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民众的影响力,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用正确的国家观念引导人民,加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跨境民族是境外政治势力进行政治渗透的重要群体。针对跨境民族的境外政治信息渗透威胁跨境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和发展。境外势力向跨境民族地区进行政治信息渗透的渠道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对此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从以上三个渠道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我跨境民族群众进行政治信息渗透。  相似文献   

11.
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边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少数民族受众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的认知上容易错位,加大了社会风险。当下,学界对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社会功能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影视剧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形态是民族精神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呈现载体,研究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功能关系到我国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发展。"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又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了契机。研究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精神文明建构,又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1,(3):22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此前,我省先后提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出台了有关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是推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部署。在当今信息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环境是一个地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13.
罗兵  李萃 《新闻通讯》2010,(8):22-23
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媒是对外传播的主要阵地。目前我国对外传播以英语媒体为主要载体,并发展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媒体,俄罗斯、中亚五国等俄语国家关涉到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民族团结、经贸发展,与我国战略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媒体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中国俄语国际传媒,加强与俄语国家和地区的沟通显得极其紧迫。  相似文献   

14.
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探讨,不能仅从媒介自身及其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关系的方面去展开。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经济环境、城市化水平、跨境民族的特殊结构形态、受众的区域性特征、东北文化的独特构成、特殊的语言环境等方面,极大地影响着东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态势和发展。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媒介生态的研究必须突出新闻传播与社会诸系统之间的整体关系,才能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属性和特征做出完整的评估和把握,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4,(11)
正2014年10月18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以及新闻媒体、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问题深入研讨。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陕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论坛为期两天,专家学者将针对我国民族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研讨,旨在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6.
李端生 《新闻窗》2008,(2):54-5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占到一定比例,人口在数量上虽属少数,但所处地理位置具有较大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诸项事业的发展状况与程度,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腾飞、社会和谐、文化昌明和教育提质等,都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公民传播"在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步拓展,并发展成为民众进行利益表达.影响公共政策,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但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却还比较零星,而且彼此之间缺乏对话,对于现有理论概念的梳理更是不足.本文介绍了国外"公民传播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将其划分为三种研究路径,以期对中国的研究有所镜鉴;另外,本文也介绍了"公民传播"在当下中国的实践状态与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的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生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操作观念,最终这些媒体的共同发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信息错乱和关系错乱的社会,这种现实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及长治久安,而且使得新闻及记者的存在备受冲击.此种背景下,媒体人必须完成从传播信息到进行信息校正和关系校正的转变,重视信息全面真实、社会关系整合和事件反思,以完成社会纠偏功能,减少社会仇恨,降低怨恨情绪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及时把电影送到了偏远村寨,使少数民族群众通过电影这个窗口,体验了欢乐、学到了知识、了解了外面的广阔世界,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电影的译制和放映,对少数民族地区意义重大,为保护、传承、丰富少数民族的语言或文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反渗透、反分裂,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一项顺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重大惠民工程。本文就如何导演好一部少数民族语影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