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影星成龙担任总导演并出演革命家黄兴的大型历史题材电影《辛亥革命》上映。除此之外,2011年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献礼片还有《鉴湖女侠》、《百年情书》、《辛亥风云》等。反映历史题材的影像并不是对历史的记载,而是以视觉的影像和影片的叙述来传达对历史的见解,众多辛亥革命题材的电影都是在用镜头语言传达创作者对那段历史的独特理解和不同角度的思想感悟。海报作为电影的视觉诠释,通过文字、  相似文献   

2.
狭义的福建电影是指由福建籍影人或影企主创的电影,广义的福建电影是指具有福建元素的电影。影片《百年情书》作为一部广义上的福建电影,本文运用地方性的相关理论,分析影片的地方性呈现实践:一是运用现实物理空间与影像历史空间的交汇激发观众进行地方性二次建构;二是在表演中故事演进与性格塑造共同完成地方性的核心建构。通过虚实场景的交叠与人物的交响,凸显地方性,促成影片对独一无二地方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付晓静  李保存 《新闻界》2007,(3):40-41,24
作为首位进入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体育使者,姚明被媒体塑造成为中国的民族偶像。本文将姚明置于跨文化传播语境中,以中美传媒建构姚明形象的关键词为切入点,揭示其中存在的显著差异,剖析民族主义叙述语境中的姚明形象内涵,同时指出,“姚神话”的塑造受到以NBA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支配。  相似文献   

4.
杨健 《青年记者》2012,(2):23-24
物体、消费和传播媒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媒介被认为是消费主义文化传播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工具,是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传媒通过建构消费场域对消费主义进行意指生产,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彼此处于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这种变异使传媒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成为自身文化产品的推销者,传播者的角色变更正使它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叙述模式等发生着消费化的改变。商业逻辑正入主新闻传播并成为其内在驱动力,使得新闻传播这种人类的精神交往活动被物化。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包含复杂的意味,不可持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解析电影《红河》的影像编码和意识形态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吴梦珽 《新闻世界》2011,(1):148-149
本文在"编码—译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影文本《红河》影像符码的局部解读,分析影片影像符码中的爱情指涉,探讨影片在社会传播中的意识形态隐喻功能,继而解析《红河》表层影像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广泛流行的各种现代性话语,都同传媒密切相关.从"五四"启蒙时期现代性话语伸张的"科学"、"民主"、"自由"以及反帝反封建,到马克思主义倡导的阶级、民族、"平等"、"解放"话语,再到六七十年代的"四个现代化"话语以及90年代以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现代性话语……这种种"现代性话语"构成百年中国求索现代化(现代性)道路的斑驳背影.在中国当前的电视传媒语境中,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现代性话语":作为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以"现代化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话语;以追求文化认同、建构民族身份为代表的"民族主义"的现代性话语;90年代以后以市场化为其主要内容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又成为合法化的、主导的世俗现代性话语.无疑,正是这三种现代性话语支配或操纵着中国整个传媒的走向.本文主要探讨这些多元的现代性话语实践是如何建构电视传媒的;再次探讨它们与更为宏阔的历史与社会过程的联系,因为电视无法脱离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改编的娱乐化倾向始于1992年张建亚执导的《三毛从军记》,这部改编自张乐平先生同名漫画的影片,尽管也含有原著批判暴露的成分,但却多了几许戏谑和调侃,这戏谑和调侃既指向主人公三毛无奈的悖谬处境,也有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戏仿和消解。影片像是一出黑色幽默,在嬉笑游戏中夹杂着人生无奈的荒诞感。与当下的娱乐化改编影片不同,《三毛从军记》的戏谑调侃是与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混合在一起的,并最终纳于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取向的框架之下。《三毛从军记》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娱乐化改编同样会产生优秀的影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娱乐的"度",如何在娱乐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正面价值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观念正逐渐侵蚀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弥漫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股思潮。被这股思潮所裹挟着的大众,已经发生了异化,成了消费主义所鼓动起来的欲望驱赶的消费者,沦落为物欲的符号。在一个消费主义逐步演变为主流话语的社会里,传媒作为消费观念培育和扩散的平台,呈现出偏离社会公器的方向,为一种内在压迫性结构的确立不  相似文献   

10.
韩鸿 《新闻大学》2005,1(3):74-80
在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全球媒体逐步形成,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小众传播与小众传媒也正悄然崛起。在当下中国蓬勃兴起的大众影像运动,以其极大自由言说的空间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间意识形态,成为个体、社群、族群的联系纽带,标示着影像民本主义(populism)时代的到来。其中除符合主导意识形态的部分通过影视传媒实现大众传播外,更多的通过互联网、爱好者团体、影视俱乐部、大专院校、人际  相似文献   

11.
影片《萧红》取材自黑龙江省女作家萧红的生平,影片在展现萧红跌宕丰富的创作人生同时,也借由对萧红人生的影像重塑展现了坚韧不屈的北方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影片《萧红》中媒介符号建构的北国映像的研究;民族性叙事特色解析和影片与萧红原作对北方民族意蕴建构的对比探讨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萧红》中体现了不羁的向上与激愤交织的北方民族精神意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视节目出现了媚俗化娱乐、跟风生产、过分依赖广告等诸多现象。这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渊源和文化根源,既离不了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受众基本需求畸形增长的必然结果。首先,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电视传媒。其次,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影响,我国电视传媒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并追逐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再次,对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过分迎合。在消费社会中我们应该树立大众文化的生态消费观、尊重受众、打造绿色品牌、提高经营水平,以期杜绝传媒的消费主义行为和倾向。  相似文献   

13.
2015年9月25日全国公映的《港囧》刚上映便席卷整个国产票房市场.作为徐峥创造的“囧途系列”第三部,《港囧》在延续公路喜剧类型片套路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奏,全片更像是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影像建构与空间表达.导演刻意营造的港式情结与岁月积淀下引发的集体“怀旧”热潮成为票房制胜的法宝.但值得注意的是,怀旧影像狂欢下的实质却是消费主义的隐形书写.  相似文献   

14.
地域传媒的崛起和走向都市化的传媒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敏 《新闻界》2005,(3):99-100
地域传媒的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这个过程既包含了地域经济的中心性建构,又包含了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文化中心建构。在建构其地域经济中心的同时,地域媒体还通过树立一种都市的“自我”,通过文化想象,身份认同,通过传播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欲望与符号的生产更有效地展现都市生活方式。反过来,又通过刺激消费转化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要义在于,创作者要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之间建构一种“相关性”,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影像体验。《亮剑》、《任长霞》等主旋律电视剧为意识形态世俗化开辟了路径:人物形象塑造的平民化,意识形态叙事的当下化。而《红粉》则从题材的把握入手,围绕“改造”这一意识形态母题,沿两条线索展开叙事,渲染出一个关于“爱”的动人故事。显然,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路径选择上,《红粉》为以后的电视剧创作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日前在京向学界放映了馆藏的部分中国早期纪录电影与国民革命影像,这也是这批影片首次公开。专家、学者围绕这批纪录片的历史及艺术价值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在为期2天的中国早期纪录电影与  相似文献   

17.
在国产大片和进口商业影片的双重压力下,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的突围在近两年来成了广受热议的话题。2011年度的中国影坛也涌现出了《观音山》、《最爱》、《失恋33天》等一批中小成本影片,在美学取向、影像语言和商业化叙事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同类影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佘世红 《中国出版》2012,(18):43-45
消费社会是消费主义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消费主义文化是消费社会中的文化表现的主要形式。在微博语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生产主体更多元、生产的内容更多和传播的速度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语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的大量生产表现出一种悖论:一方面消解了传媒的公共性,另一方面却逆向刺激传媒的公共性,促使传媒公共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虔 《新闻世界》2013,(6):212-213
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市民中开始逐渐出王见了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它对市民阶层对待世俗生活的一般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申报》化妆品广告的分析,探讨广告如何为住民提供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和世俗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文化的蔓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并渗透到大众传播媒介,使全球传媒文化正在趋向消费主义化.媒体应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应对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普遍的关注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电视媒介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现实,对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与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