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问题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在媒体公信力建设中,新闻道德建设又至关重要,从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方面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避免媒体在自身和舆论引导中出现失范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媒体公信力现状来看,新闻道德失范是引起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必须加强新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焦雅奇 《新闻窗》2012,(3):93-93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新闻记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媒体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媒体及新闻工作者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而屡禁不绝的假新闻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新闻道德,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假新闻所表现出媒体公信力与新闻职业道德与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从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新闻道德的不良现状,其具体特点表现为:报道跟风,群体造假;新闻寻租,追求不正当利益;“把关人”作用降低,影响事件进程;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更正、道歉不及时;新技术造假严重。  相似文献   

3.
管琼  郭璐瑶 《传媒》2015,(9):76-77
新时期,媒体公信力面临很大挑战,特别是一些重大报道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媒体公信力的讨论.本文从信息可信度、报道一致性、道德与品味、目的及导向、从业人员素质和媒体形象等方面,对于新时期媒体公信力的多元内涵进行了剖析.媒体公信力如今包含了更多的方面,内容上也更为复杂.只有从多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才能全方位的提升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在灾难事件的新闻图片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常陷于职业伦理与社会道德冲突的两难境地。一些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以血腥、低俗画面搏取眼球,严重影响了媒体公信力。要做好此类新闻图片报道,应避免低俗化和娱乐化、渲染血腥场面或过度渲染悲情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新闻道德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当下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时见于各种媒体,新闻道德的缺失不仅严重破坏媒介自身的公信力,而且阻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工作者要固守新闻道德的底线,把观察到的世界真实客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井喷"、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信力作为衡量媒体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是媒体应秉持的内在品质。然而,近年来新闻反转现象却呈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媒体正在遭遇公信力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反转事件,重点研究其内在动因与形成原理,为如何在新的传播生态下规避新闻反转事件、维护媒体公信力、创造健康稳定的舆论生态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记者或制造虚假新闻或做有偿新闻,直接导致媒体的公众信任危机。新闻的真实性多次受到公众的拷问。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叙述者。他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直接接触于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人物与传媒的衔接者。当  相似文献   

8.
魏丹冰 《新闻世界》2014,(12):183-184
近年来各种真实性缺失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成为伤害媒体公信力的主因。今年8月份关于“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的报道,再一次把媒体推上了风口浪尖,饱受公众质疑。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新闻真实性缺失现象对媒体公信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媒体权威性、社会声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尺。1940年代《晋绥日报》在反“客里空”运动中所暴露出的虚假报道、偏离正确政治方向和新闻道德失范等问题,依然是当今时代媒体公信力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典型问题。结合新闻史上《晋绥日报》的新闻改革经验,新闻媒体需要通过多方核实信源,加强新闻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联系群众,以切实提高自身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媒体的担当     
最近传媒的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先是海南香蕉致癌、"纸馅包子"虚假新闻事件,后有《第一次心动》、数家电台"涉性"节目被叫停,不一而足。一些媒体的道德水准如此低下令传媒公信力受损,令传媒人汗颜。  相似文献   

11.
继《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之后,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又爆出丑闻,可谓祸不单行,一系列的失实报道,新闻道德的滑坡,导致媒体公信力的缺失,重建媒体的公信力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非常事件,即不同寻常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地震、火灾、劫机、沉船、矿难、塌桥、特大车祸、恶性犯罪等。这些事件有着一般事件无可比拟的强烈震撼力,因而新闻价值极高。媒体公信力,是媒体为公众信任的程度。面对非常事件,媒体报不报道,如何报道,不仅关系到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与否,更直接影响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关乎党和政府的威信。在不损害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加大非常事件报道的透明度,对提升媒体公信力、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意义重大。谣言止于阳光去年11月中旬至今年元月中旬,广东省佛山市、河源市、中山…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挑战,新闻伦理失范现象逐渐增多,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为了使新闻行业健康发展,构建有效的新闻伦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构建当代新闻行业伦理观的方法。希冀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提高道德水平,媒体的道德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新闻行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忻 《青年记者》2017,(23):61-62
媒体的公信力基于受众对媒体的综合认知,影响公信力高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新闻内容是影响媒体公信力的核心.编辑记者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家国情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新闻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编辑记者对新闻品质不懈追求,才能够做出优质的内容,从而保障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常珺宜 《声屏世界》2016,(10):62-64
社交媒体因其无缝接播和无筛选传播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对传统媒体形成强烈冲击.传统媒体要应对社会交媒体的占位逆袭,就要扩大信息源,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增强公信力,引领探究事件真相;做足深度,以独特、独到内容取胜.另外,还要放眼未来,融合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因素是多重的,体现在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与道德的弱化、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界限不清以及个别权力部门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压制。针对此,媒体要取信于公众,提高其公信力,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孙海明 《视听界》2011,(2):108-108
网络热点话题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新闻采访线索来源之一。传统媒体照搬网络上的话题到主流媒体中传播,或把网络上的事件拼接成一条新闻,丧失了主流媒体的功能,是不可取的;对网络上公众关心的事件报道缺失,又失去了对此类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丧失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王雪 《新闻传播》2009,(7):64-64
近年来假新闻在媒体上蔓延,严重损害了受众的利益,新闻道德的缺失使得媒体遭遇信任危机.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媒体有必要加强新闻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完善相关制度,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快报》"陈永洲事件"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实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认为媒体从业人员需要面向全球新闻传播、面向不断扩展的媒介生态系统、面向争议性事件开展新闻伦理实践,从而增强媒体机构公信力,维护自身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0.
“纸馅包子”被戳穿是假新闻后,互联网上对虚假新闻掀起了一片谴责声。这是新闻界的耻辱,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影响,使老百姓对媒体产生信任危机。虽然“纸馅包子”事件发生在电视媒体,但是网民的声音已经向所有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发出了警示:杜绝网络虚假新闻,已经刻不容缓,否则,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会随着虚假新闻的传播而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