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一员,其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微博传播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大众媒介组织的信息垄断,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议程设置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我们以"药家鑫事件"为例,浅析微博传播中议程设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3.
程沛 《今传媒》2014,(1):22-23
2012年,微博呈激涨的态势迅速发展,本文从人大复印资料中摘选2012年度关于“微博”相关的17篇论文进行分析,从中主要针对微博传播理论、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议程事件、微博媒介管理等四方面对微博的发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以"三亚宰客门"事件为案例,应用凸面镜及共振等社会物理学原理,剖析微博传播对该事件形成的作用机理;通过内容分析法,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演进模式;采用定量统计与"知微"平台微博传播影响力分析,剖析该事件舆情演进的动因:一是主管部门遮掩事实,成为网民情感负面态势的推动力;二是微博活跃用户的介入,成为舆情产生与发酵的催化剂;三是主动议程设置不当,错失舆情消解的良机。  相似文献   

5.
微博这种新媒体自2009年引进我国以来,就以其新颖独特的传播方式得到了众多的支持者并迅速风靡,进而催生了一批微博大V。微博大V因其有大批的粉丝追踪,而掌握着网络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着对社会话题、社会舆论等方面进行"议程设置"的能力。一方面这些"大V"们代表着自由的声音,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在"主体"、"内容"和"流程"方面促成新的议程设置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沈燕萍 《视听界》2014,(3):85-87
一、微博介入新闻传播传统媒体受条件限制,提供给受众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有限,微博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限制。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微博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速度快、内容新的特点。微博作为庞大的信息集散地,是记者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如今,新闻事件发生,最早赶到事发地的往往不再是传统媒体记者,而是恰好就在附近、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7.
胡丹 《新闻世界》2011,(3):68-70
微博从2010年起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草根和权威的融合决定着政府微博的新闻传播有着区别于一般的微博信息和传统媒体新闻的特点。与此同时,"议程交互"语境下政府微博的"去自媒体化"趋势将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2011年媒体的关键词是微博。微博在众多公共经济事件中展示出强大的推动力,而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开始使用微博发布财经信息,越来越多的财经人士将微博作为个人官方的信息发布渠道,微博在财经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实践来看,微博同传统媒体在财经新闻传播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1)
本文通过对2014年"东莞扫黄"事件中微博热点及微信议题的样本分析,比较了移动舆论场中微博、微信在舆情产生及推动中的作用及影响,认为舆情事件中微博议题迅速消散,微信议题周期更长,呈现出更强的扩散化、延展化、边缘化倾向,"去议程化"高于微博场域,并认为微信相较微博更能承担舆情事件中答疑解惑、避免谣言的理性责任,实现舆论引导的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11.
"金庸被去世事件"显然应该成为自媒体繁荣图景下所有媒体的必读案例.2010年底<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和值班编辑因官方微博传播金庸去世假新闻而引咎辞职,这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对传播虚假新闻追责最迅速、最严厉的一次,亦为微博假新闻问责第一案.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最吸引眼球的传媒热词要属"微博",微博走进媒介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截至2011年底,中国微博用户已达到3亿,是中国网民数量(4.85亿)的61%,微博在我国呈现盛行之势。有一组数据,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只用了14个月。回顾近两年的公共事件中,微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玉树地震到上海火灾,从宜黄拆迁案到李刚门,从备受关注的"七.二三"动车事故到佛山小悦悦事件,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议程设置和健康传播理论视角,以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人民日报微博作为研究案例,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议程设置特点,以透视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反应.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通过议程客体和议程属性的双重设置,塑造了一个客观中立而注重民生的主流媒体形象.同时,人民日报微博通过正反属性显要性,在正面突出成...  相似文献   

14.
高涵 《新闻爱好者》2012,(17):53-54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优于现有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新闻采集与发布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其专业性虽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及直播事件、娱乐事件等新闻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微博这一新媒体发现新闻、创造新闻及制造舆论的能力愈发增强。本文将在论述微博的媒体特点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微博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6.
1.微信、微博传播的迅速性微博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基本上采用的是人际传播的传播模式,不需要采访、编辑、审核、发版等环节,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信息,使得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大为提高。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发生火灾的事件,最早就是通过微博传播开来的;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最初时刻,一个微博名叫"Kayne"的年轻人,利用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受灾消息,让外界知道这场可怕的灾难,被网友称为"报道灾情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兵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39-140
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作为"平民媒体"的微博,因其使用的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广泛性、信息传播裂变性等特性,顺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群体"快餐式"信息获取的需求,正逐步侵蚀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形态,使微博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着巨大变革。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微博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微博时代,议程的设置更加复杂和灵活。为了准确地把握微博中的议程设置,本文排除微博之外的其他媒介的影响,在纯粹的微博环境中考察后发现,在微博中,新浪公司极为隐蔽的把关,不同类型的意见领袖,普通用户的自我议程设置,各种便于量化议程的应用,共同构建了一幅微博传播中全新的议程设置图景。  相似文献   

19.
黄璀 《今传媒》2014,(5):62-64
近年来微博迅速发展,在推动公共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已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商家、媒体和网民等微博用户的某些不当传播行为极易造成信息失真,使得受众对新闻议题的关注发生转向、偏离,造成信息在理解上的误差和损耗,阻碍着社会共识的达成。本文通过对该现象产生原因的探寻,旨在找到降低信息失真的方法和措施,减少因信息失真带来的"对话"不畅,提升微博在公共事件上进行探讨、达成共识的效率,以推动公共事件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征,网络媒体下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近些年兴起的微博,很多事件例如"药家鑫事件"、"小悦悦碾压事件"、"赵文卓、甄子丹骂战"等都是通过微博向公众公布进而引起公众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