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望无际的海洋,碧波翻滚,让人迷恋而又迷惑:这么多的海水究竟从何而来?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地球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因地球的重力作用导致轻重物质分离,质量较轻的水分从质量较重的岩石、矿物中分离出来,最终形成了海水。又有科学家发现,地球的近邻如金星、月球等都是贫水的,惟有地球拥有如此巨量的水。于是,他们便认为,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不是地球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一些由冰块组成的小慧星带来的。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原始的地球原本不存在大气层,也没有海洋,生命的出现更是无从谈起。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原始火山的…  相似文献   

2.
为地球"退烧",成了现在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最关注、最投入的事情之一。以前曾有科学家提出给地球撑遮阳伞、给大海补铁、把海水移送到沙漠等方法,现在看来,这些方法多了些科幻色彩。最近,一些科学家又提出了五大缓解气候变暖的新招数,虽然也有幻想成分,但毕竟只要肯花钱,就可以在局部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借助卫星测得地球上海洋的平均深度与海水总量,所得数据比先前的测量结果小。科学家说,这并不意味着海水减少,而是新技术让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有5位俄罗斯科学家郑重其事地向他们的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议:摧毁月球!5位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根。但中国的5位超级辩论大师兼科学家———季飞机、朱坦克、蔡摩托、徐潜艇和李油轮不答应这件事,于是世界总统阿里达·米特决定来一次摧毁月球辩论大赛,双方当即开始比赛。首先由正方的1号卡利夫斯基发言:“月球引力使地球的海水潮起潮落,使得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它还把地球拉歪了,使地球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无常。”反方的季飞机不同意:“如果没潮起潮落,水力发电站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人类就用不到便宜的电;地球自转速度…  相似文献   

5.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30):22-23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常被人们称为“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46亿岁。这是怎样得来的?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科学家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流携带盐分流入海洋,从而逐渐形成含有盐分的海水。如此一来,只要知道了海洋中盐分的总量和河流每年能把多少盐分带入海洋,就能估算…  相似文献   

6.
杨洋  Tina 《高中生》2010,(34):39-39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大部分盐是"淡水"的河流带来的。地球上最初的海洋的水量远不及现在的海洋,同时最初的海水中含有的盐分也很少,口味可能仅相当于我们现在所喝的淡水。但是,自从地球上的第  相似文献   

7.
海水淡化     
地球上的水是很多的,总共大约为14亿立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70%。可其中97%是有咸味的海水,它不能喝,不能用来种庄稼,也不能用于工业生产。真正可饮用的淡水还不到1%。怎样把海水中的盐分去掉,变成可饮用的淡水?经过科学家研究,目前已发明了蒸馏法、冰冻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多种海水淡  相似文献   

8.
我们平常喝的水都是淡水,虽然地球上的海水很多,人们却从来不喝海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海水喝上去又苦又涩,这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矿物质,包括铜、铁、锡、锌等元素,其中有很多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可是海  相似文献   

9.
那么多的海水从何而来,难道都是由“天上”降下的雨、雪、霜、雹形成的吗?而“天上”的水蒸气在没有海洋的时候,又是从什么地方蒸发而成的呢?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解开这一谜底。有人说海水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诞生伊始,地心的岩浆经过激烈的化学反应而逐渐生成的;有人说地球诞生之初火山喷发,气体化合形成了水蒸气,以后地球上的水才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水源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之水来自太空和地球内部。水从太空来到地球有两个途径:一是落到地球上的陨石,二是太阳的质子形成的水分子。然而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理论:地球之水来自太空中由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11.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10):22-23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常被人们称为“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46亿岁。这是怎样得来的? 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科学家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流携带盐分流入海洋,从而逐渐形成含有盐分的海水。如此一来,只要知道了海洋中盐分的总量和河流每年能把多少盐分带入海洋。就能估算出地球的“年龄”。但事实证明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一是不能肯定海洋在形成之初就全是淡水。二是海水中的含盐总量和河水携带入海的盐分谁能估算出来?更不要说地球在漫长岁月中的巨大变化。因此.此法行不通。  相似文献   

12.
水,生命之源     
“干渴”的地球虽然地球的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着,但97.5%的水是又苦又咸的海水,人类无法饮用。在余下的淡水中,大都是高山冰川和极地的冰雪, 我们真正能够利用的,只是江河湖泊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最近又拿出新证据,证明地球的邻居火星上的确曾有生命存在:他们从1.3万年前落到地球上的一块火星陨石中发现了简单细菌的石化.这个消息也许能给怀有移民火星梦想的人们增添一份信心.据媒体报道,科学家们的新证据是从一块1984年在南极洲发现的火星陨石中找到的.据介绍,这块被命名为艾伦·希尔斯84001的陨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初中生必读》2015,(Z1):76-77
假如地球表面温度再上升4℃,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科学家警告称,其严重后果是许多土地都将不适合居住。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使许多海滨城市淹没在2米深的海水下。如果格陵兰岛冰盖和南极洲部分冰盖也发生融化,那么海平面将会升得更高。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自己的摇篮——地球的认识,自古以来,既有许多美好的传说,也有不少迷茫的误解。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地球逐渐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家对地球的研究日益精深,又有许多新发现,所以人类必须不断地重新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质量在增加 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来,人类将它应用于天文学上,算出地球的质量是5.98×10~(24)千克,其实这个数据除了“粗略”之外,还具有“瞬时”性。据有关科学家研究测算,每年约有千万吨“宇宙灰尘”落在地球上(当然包括各种陨石之类),这些“灰尘”除了部分可  相似文献   

16.
地球未来气候如何科学家又有新说地球未来的气候如何?是变暖还是变令?对此国内外科学家争论不休.大多数认为地球正在变暖,但也有不少科学家用很多事实证明地球正在变冷.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发表研究成果,抨击"变暖说".他们认为,目前地球在朝低温比、温润化方向发...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人们就惊异地发现海水里溶解有黄金!而且含金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海水含金浓度达十亿分之五,即每立方千米海水有5吨金,从含金率来说,比地壳高10倍;从绝对量来说,海水中溶解有黄金70亿吨;这还不包括海底大量的砂金!因此,向这个“大金库”提取黄金,就成为科学家致力以求的大事!人们曾经用过电镀法、离子交换法直接从海水中提取了黄金。后来又采用细菌冶金法,又叫活性淤泥法来取得黄金:把某种细菌放入海中存活繁殖,获得沉降淤泥;把淤泥脱水、焙烧后从泥灰中来回收黄金。这些方法,都鼓舞了人们向大海捞金。最近,又有人提出了更为简易…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为什么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并不完全准确?其原因就是尽管气象学家在陆地上建立了众多地面观测站,在大气层放飞了很多探空气球,但是对海洋的变化还缺乏长期、实时、全面的观测。地球是个水球,约70%的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海洋中的变化对大气环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科学家们正在建设“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中每隔3个经纬度投放一个由卫星跟踪的浮标,总计3000个。当科学家把这些“浮标间谍”投放到海面上后,它们就悄悄地下潜到水下2000米深处,然后随海流漂移,每隔10天会自动上浮一次,沿途通过安装在浮标上的电子传感器测量海水的…  相似文献   

19.
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盐绝对不会来源于单一方面,不过他们强凋的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  相似文献   

20.
姚耘 《现代家教》2000,(11):22-22
晚上,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凯凯关在小房间里做作业。电视开始播放科学家考察南极的记录片,爸爸就喊凯凯也来看电视,让他既可以休息一会儿,又可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科学家们考察的工作,高深莫测又艰苦卓绝,他们的事迹是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教材。凯凯看完记录片,向爸爸提出了疑问:“海水是咸的,人不能直接饮用,但科学家在南极将海中冰山的冰块融化开来饮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