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官修综合性类书在编辑理念、编排体例等方面形成了历代相延的传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色.官修类书的传统在近代受到西方百科全书的冲击而终结.古代官修类书对于今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编辑出版史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初官修类书、丛书及馆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丛书是我国古代图书的两种不同编纂形式,清初大修类书,丛书,一方面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怎样查阅中国古代自然科技资料? 答:中国古代史籍中自然科技资料的记载比较散乱,给查阅者带来诸多不便。鉴于此,本文介绍一下最常用的丛书和类书中有关古代自然科技资料的记载情况,并分别举例说明查阅的具体方法。 丛书将各种书按类合编,但不拆散原书。分类的办法一般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的“子”部即是集中收录自然科学技术书籍的部分。查阅丛书,首先应掌握主要丛书目录的使用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查阅丛书资料的工具书有两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对类书的分类及其对类书文献的著录进行全面的考察,寻找类书演进的轨迹,探求类书在古代中国知识体系和图书目录中的地位.笔者认为类书渊源于古代的抄书,肇始于汉魏,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然而从汉唐公私图书目录的分类来看,类书仅仅是子部杂家之附属,自宋代以降,类书已经成为独立类目,并有更为详细的子目分类,由此也突显了类书在中国古代知识体系和图书目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类书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类书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书籍体裁,也是一批具有珍藏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源,古代类书是现代百科全书的雏形和检索古籍资料的重要工具,它与其它事物一产都具有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主要论述类书在我国历史上的起源,形成以及发展繁荣的几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宋诗与类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宋之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总结与象征的类书在宋代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各种类书大量涌现,而文人自行编纂、以适临文之需的类书更是层出不穷。文学大家如晏殊、秦观、黄庭坚等都有纂集之作,更遑论其他士人。在一定程度上,类书表现为宋人文化水平的平均值。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文人积累学养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可使他们在濡毫之际左旋右抽,应对裕如。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的形成,与之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小说类书是类书的一种文学形制,也叫类书体小说集,是采用分类方式编纂的小说集。在类书史上,因每个朝代的文化结构和特点有所不同,小说类书也表现出不一样的风貌。明人借鉴前代类书的编纂经验,既继承传统又突破规则,其编纂体大胆创新,除了坚持固有的体例,又能综合丛书和类书的优长,创造出亦丛亦类和杂志型两种新型的小说类书,体现出更为开阔的图书编撰视野。尤其突出的是编者“以编代作”、题材选择趋向于小型化和专题化、评议之风与主观化色彩浓厚,这些特点恰好说明了明代小说类书编撰的变异与革新。  相似文献   

8.
章节体历史教科书杂谈●甘肃平凉师范张怀宁我国古代的史籍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类书丛书体、史评体、方志体等多种多样;到了近现代,又有了创新与发展,出现了章节体、史论体、史料汇编体、回忆录等新形式史籍;尤其是创编章节体新史籍,实现了史籍体裁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大型资料汇编性书籍的类书,其文献学价值众所周知。但其价值又不限于"辑佚"层面。从文学角度观照类书,类书的类目结构、文献材料的取舍显示出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其中透露出的文学观念与文化信息往往启发或影响着古代文学研究。以《全芳备祖》为基点,探讨类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恪山 《辅导员》2011,(34):62-63
我再讲几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式的丛书。一部是《永乐大典》。明朝皇帝朱棣为表示对文化的重视,命两位大臣解缙和姚广孝主持,集中全国文化力量搞了这部书。《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在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永乐大典》共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据粗略  相似文献   

11.
《游仙窟》一书在中国失传后,因日本的古钞本、古刊本得以流传。日本现存的《游仙窟》古钞本有10余种,校注宜选“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为底本,以日本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钞本、文和二年(一三五三)真福寺钞本、金刚寺旧藏镰仓末期(□)残钞本、山岸文库藏室町初期(□)残钞本、元禄三年(一六九0)刊本《游仙窟钞》以及国内四种校勘本、校点本为参校本。由于辗转传抄,《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免不了错讹,异体字、俗字也特别多,都给校勘和注释工作带来了困难。《游仙窟》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在传抄和刊刻中形成的错误,虽然多数可以通过版本比勘求正,但也有一些是版本比勘不能解决的:一是错误十分明显,基本可以凭“理校”纠正;二是很可能有误,但无法通过“理校”提出纠错的方案;三是或文义隐晦,或扦格难通,却无从措手,只能存疑待考。  相似文献   

12.
汉末荆州府(治所襄阳)时期整理经典和搜集图书为古襄阳藏书奠定了一定基础,促进了汉末古荆州区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今探讨之实为究襄阳作为古荆州郡县首府的官府藏书之源流,为人们研究襄阳藏书这段历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从化角度来审视盛宣怀,他又是一位大藏书家,曾创办图书馆,编书。刻书,收藏金石书画。本由愚斋图书馆的创建,愚斋藏书的源流、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愚斋藏书的流散四个方面,论述了盛宣怀在传承化典籍方面的活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苏大山(1869-1957),字君藻,福建泉州人。清末廪生,爱书成癖,搜购过大量的古今图书。倡组诗社,并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著述颇丰,是泉州著名诗人、藏书家。1958年其后裔遵其遗愿,将红兰馆藏书悉数捐赠泉州市图书馆,为福建的藏书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雕印版本图书的鉴定是版本学探索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的必然要求。依据图书的外观形态和文字内容综合分析判断,可以实现雕印版本图书的科学鉴定。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显示,此期著录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但词籍彼此之间趣味迥异,呈现向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回归之中又有新变,词谱、词话著录柳永词的火爆情状与大量"名词"的诞生,说明世人对柳永词艺术成就的认同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柳永词中可称"名词"者17首,成就"名词"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古籍的重要价值及古籍使用的种种方法及对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的再思考,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计算机化网络化并不是古籍数字化唯一方案,为推动更好地保护我国古籍和使用古籍数字化做了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利用高科技为古籍文化解决了传播不易的问题,即古籍数字化。通过介绍数字化古籍的影像处理、全文资料库建置、机读编目制作、索引编制及网络古籍资源检索等方式,分析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影像标准化、古籍应用系统、古籍合作编目、Metadata及网络古籍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问题,阐明了古籍数字化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鬼母育儿”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我国民间的流播极广,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风记录文本本的梳理和比较,可以大致钗勒出该类型及其亚型的结构特征,流变轨迹和故事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叙事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