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蒋介石主政时期正值东西方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台湾作为围堵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桥头堡,想将台湾变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1954年12月2日,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台“外交部长”叶公超在华盛顿签署《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此时的蒋介石政权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岛,一心想反攻大陆,夺回政权。  相似文献   

2.
时事问答     
1.美国对台湾“公投”持何种态度? 答: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月11日在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美国没有看到台湾举行“公投”的必要性,美国对台湾“公投”的任何一个议题都不支持。鲍威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民党的惨败,美国政府于1948年底就决心从中国“脱身”。但当时美国上层及公众对政府的对华政策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加强援蒋,有的主张停止卷入。杜鲁门总统认为就对华政策进行公开辩论势所难免,故决定把“事实”公之于众,但国务卿马歇尔等却不同意公布政府历史文件。1949年1月21日,艾奇逊继马歇尔出任国务卿,恰好蒋介石于这天宣布“引退”。艾奇逊不胜感慨:“我刚好就职时,他就垮在我的头上”。2月7日,美  相似文献   

4.
艾奇逊任国务卿期间,在台湾问题上施加了一定影响,是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决策人,但其影响力前后差距甚大,从中明显反映出当时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称台湾入联公投的行为是一项“挑衅的政策”。她声称华盛顿方面不支持台湾在2008年3月举行入联公投,并认为此举会造成台海“不必要”的紧张局势。她谴责台湾的举动“不会为台湾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带来真正的好处”。1971年前,台湾曾以“中华民国”的身份占有联合国席位,1971年后,台湾代表被逐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合法席位。2007以“台湾”的身份申请席位失败是台湾第15次连遭联合国封杀。  相似文献   

6.
1972年2月22日,尼克松在人民大会堂告诉周恩来:他认识到想独立的台湾是恢复中美关系的障碍。据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的一份会晤记录显示,尼克松当时表示:“原则一,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说:“不会再发表大意是台湾地位未定的声明了———如果我能够控制政府机构的话。”“原则二,我们过去没支持、将来也不支持台湾的任何独立运动。”他说他们不得不提防反对者,要让他们“(没有)机会结成一伙,说什么美国总统去北京,出卖了台湾”。两天后,在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的另一次会晤中,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再次就台湾问题做了全面…  相似文献   

7.
美国为什么推行“遏制政策”?美国自天林顿总统入主白宫以来,在对华关系上不断调整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对中国实行了一种所谓的,。遏制政策”。今年2月9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亚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洛德正国会听证会上说:“中国不对我们构成直接威胁,不过显而易见的是...  相似文献   

8.
8月1日~2日,中国副外长戴秉国与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首次中美定期“高层对话”,全方位就两国关系及地区和全球问题直接对话。这是中美建交以来第一次举行如此级别的例行对话。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在错综复杂的中美日三边关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日益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日同盟找到了新的战略契合点:以美日同盟为基轴,构建“以台制华”的地区安全新机制;依托“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牵制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积极推动对台“实质关系”,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制造障碍。  相似文献   

10.
蔡爱君  萧沁 《高中生》2012,(1):58-59
昨日中国外交部新任部长蔡爱君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双方洽谈中美贸易。美国国务卿表示,美国看好与中国的合作,将与中国共同致力于中美贸易。(《环球日报》2032年3月9日)我躺在床上,满足地看着这篇关于我的报道。20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习惯  相似文献   

11.
徐宁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2):80-81,92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反共反华遏制战略的产物,是维系当时美台特殊关系的核心文件,也是对中国内政的公开干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基础是以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为依据,以“台湾中立化”为基准目标。该条约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较大的弹性、长期遏制性及美国的绝对主导性。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13.
美帝国主义正在把它的反革命全球战略的重点,逐步从欧洲移到亚洲,把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把中国作为它的主要敌人。在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后,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美国目前对外政策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付中国。”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中国是今天美国的主要敌人”。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一个焦点。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战略图谋在于共同遏阻中国的统一与强大。中国面临的中美关系安全困境与中日关系安全困境相互作用,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美国和日本将不会扮演积极角色,对此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要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要利用中美日之间的共同战略利益敦促美日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和平统一奠定民意基石;同时,要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做好不得已时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其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试论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确立与贯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缘起、内容、形成时间及其发展过程,乃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以至整个远东政策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近年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研究颇多,却无统一结论。本文拟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试作分析。 一、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缘起 从新中国成立到朝战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还处在“等待尘埃落定”时期,具有过渡性质,对华遏制政策的正式确立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甚至在朝战爆发到中国介入朝战前的4个月,美国虽然已转向对华全面敌视政策轨道,包括出兵台湾海峡、宣布台湾“中立化”和政治地位未定,对华实施石油禁运等,但其时美国仍以在远东遏制苏联为中心和直接目标,对华政策仍从属于对苏遏制政策,不具备独立和系统地全面遏制新中国特性。 1950年10月,中国介入朝战并在云山之战、清川江长津湖之战中大败侵朝美军,将之赶回三八线以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美英于12月初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谈,商讨如何应付朝战危机和对华政策诸问题。会谈期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几次表示,美国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卫星国,因而不承认中国、不能允许中共进入联合国、也不能允许中共夺占台湾及插手对日和约问题,要“尽量对共产党中国制造麻烦”。杜鲁门更强硬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日据时期,在政治上脱离中国,在文化上台湾人民又不愿意做“皇民”,这便产生了所谓“孤儿意识”,分离主义处于潜伏状态。……蒋氏父子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但在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方面与中共不谋而合。面对海外的分裂势力,中国国民党在1992年以前表现出坚定的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立场。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提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在美国人手里”这种对台政策。  相似文献   

17.
尼克松总统非常重视对华政策,上任伊始便指示相关部门研究美国的中国政策(NSSM14报告),并多次组织跨部门会议对NSSM14报告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接触加缓和”策略。之所以做出这一策略,中苏关系变化与台湾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中苏关系变化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中苏两国的分裂和对抗日益公开化,美国决定抓住这一难得机会,虽然力求在中苏之间采取中立态度,但是略倾斜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能完全接受中国关于“美国从台湾海峡和台湾撤军以及美国接受台湾是中国内政”的要求,但是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与调整,极力限制台湾的军事力量以及向中国大陆挑衅。为了缓和中美关系,美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主动采取缓和中美关系的措施、放宽经济和旅行管制。对于美国的不断示好,中国给予了积极回应。经过不断地试探与磨合,中美之间的“小步舞”终于合上拍。1970年1月20日,第135次中美华沙会谈举行,掀开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9日,在中美外长双边会谈前,发生了小插曲--美国国务卿克里让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等候了30分钟。王毅直言:“你迟到了。”一脸尴尬的克里连忙抱歉。  相似文献   

19.
祖国杰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1661年4月21日(明永历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率军自大陆东南的金门岛料罗出发,终于在1662年2月1日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领土台湾。根据荷兰人的记述:早在1646年郑成功起义抗清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长崎分公司就接到消息,说他已经“把目光移向台湾”;1652年一个耶稣会教士从中国到巴达维亚时,曾警告荷兰东印度公司,说郑成功正在时刻准备收复台湾,因此巴达维亚评议会曾函告当时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长官,要他“继续准备防卫,并随时提高警惕”。荷兰殖民者自知侵占台湾的非法,中国人民一  相似文献   

20.
《世界教育信息》2008,(5):85-85
由中国教育部、美国国务院、美国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首次中美副部级教育磋商会于2008年4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团赴美出席了会议。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阿默利、助理国务卿帮办费罗、教育部副部长塔克尔及其他美方高级官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