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源于人类所共有的精神和情感。它所展现的苦难与人在现实中所遭受的痛苦并不是完全同一的。悲剧中的人物不同于欣赏者,欣赏者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欣赏悲剧主要是一种情感过程,这种情感通过审美期待与人的关系经验相联,同时又经过审美理想与人的意志相关。  相似文献   

2.
孙大为  赵翊 《辽宁教育》2012,(15):84-85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要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欣赏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就是指欣赏者由于对作品的理解而产生的相似相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与作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悲欢与共、思想感情的交流感应。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艺术教育,必须始终以受教者的美感成长和爱的教育为根本内容。在美感体验中,艺术作品一旦进入个体的审美视角,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便被激活,成了与欣赏者对话、交流的对象,并向欣赏者展示其生命运动的深层价值。爱的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这种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显得尤其鲜明强烈和独特有效。  相似文献   

4.
艺术情感是一种与艺术审美联系在一起的高级情感体系,因创作者、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的不同,在艺术审美中存在品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欣赏心理的角度阐述文学欣赏活动为欣赏者开拓了一片广阔的情感体验新天地。因此欣赏者应注意培养一种敏锐的情感体验能力,不断升华自我的审美趣味,丰富自己的审美感性和理性,这样在欣赏活动中便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作品中去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感受和领悟作家用审美的眼光对他们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所持的思想上、情感上的态度,从而帮助自己确定对客观世界应持的态度,使文学欣赏活动进入一个更高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6.
悲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的理论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他不仅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而且抓住了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所经历的由消极情感(怜悯和恐惧)到积极情感(缓和与崇高)的转化过程。在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初民情感活动的流变轨迹与悲剧艺术的审美心理十分相似,人类早期萌发的悲剧情感,可以说在原始初民的图腾崇拜中就有充分的显现。  相似文献   

7.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在于:悲剧性因素的多项性(人物性格、愿望、理想、环境等)直接导致了欣赏者心理的多样复杂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悲剧激情;多维的悲剧性矛盾使剧情产生令人提心吊胆的紧张气氛,使欣赏者进入强烈的审美观照;“悲愤的悲剧”型的结尾,使欣赏者的心理产生不平衡,从而形成悲剧痛感乃至悲剧快感。  相似文献   

8.
悲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的理论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他不仅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而且抓住了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所经历的由消极情感(怜悯和恐惧)到积极情感(缓和与崇高)的转化过程.在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初民情感活动的流变轨迹与悲剧艺术的审美心理十分相似,人类早期萌发的悲剧情感,可以说在原始初民的图腾崇拜中就有充分的显现.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在整个音乐审美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美情感是人对音乐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感是音乐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而想象是在此基础上不受音乐对象的严格限制,自由驰骋的感情共鸣.欣赏者在审美体验中移情于对象,又在联想和想象中将感情体验更加深化,所以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和想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欣赏中的定位郭绍光李秋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由于读者欣赏作品时的角度与距离的不同,所得到的审美认识不同。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同一读者由于欣赏的角度与距离的不同,得到的审美认识也不同。角度和距离,实际上是欣赏者立足点的问题。不同的人,由于其独...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审美情感的鲜明特点是较少沉溺于单一情感的体验而素尚多味性。特别是作为审美情感主要形态的悲与喜,在艺术作品中总是彼此渗透、互补共生。喜剧暴露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音乐以悲为美的历史渊源、本质特征、音乐喜悲的原因等方面谈音乐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要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欣赏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就是指欣赏者由于对作品的理解而产生的相似相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与作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悲欢与共、思想感情的交流感应。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还包括与认识过程相伴随的主观感受与情感活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一般来说,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中的“移情”现象是欣赏者与音乐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共鸣交感的审美体验。这种“移情”现象的形成与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对欣赏者主体感受力与想象力的引导有关,是乐音“动力矢量”所构成的音乐空间吸引和打动欣赏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悲剧是悲痛的艺术,反映的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悲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新旧思想、新旧势力的斗争,更是悲剧人物内心的心灵冲突。悲剧给人带来伤痛和悲哀,同时带给读者悲的审美心里效应,产生痛感中的快感。贯穿于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的是两条主要的戏剧冲突:一条是主人公与当时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另一条是主人公自我的心灵冲突。  相似文献   

15.
范琪 《河南教育》2004,(8):20-20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才能传达给欣赏者;而欣赏者在面对美术作品时,又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这样就形成了美术作品欣赏的普遍性特征与美术作品欣赏的个性特征。我们知道,美术家是通过作品去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的情感,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的,即通过美术作品与欣赏者进行对话、沟通。因此,就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悲剧的本质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动作的模仿,使怜悯与恐惧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即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莎士比亚通过他的悲剧作品来表达他对生命的深思。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与想象。没有想象,莎士比亚就写不出那脍炙人口的著名独白。在悲剧欣赏过程中,我们不仅沉浸在主人公的悲情中,表达对悲剧人物的崇敬、惋惜和同情,而且从中受到鼓舞,增强斗志。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的神经症心理表现了基于人的主体性与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性冲突上的审美现代化本质,即两种现代性相互冲突的危机所造成的人的主体心理结构和功能的病态和畸变。  相似文献   

17.
正西方美术史的教学通常以带领学生们赏析名画作品的方式进行,但名画作品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往往是深层次的、隐约的,并不能让人一眼看穿,因此,学生们在赏析西方美术史上的名画作品时常常会感到无从入手。另外,由于欣赏者的经历、知识修养与情感体验等也不同,因而,即使欣赏者赏析同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欣赏者肯定会有不同的解释与体会。所以说,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是存在审美差异性的,即使面对同一幅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一部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与作家的精神个性、审美形式的独特性和谐地结合着的。他们在文学作品里呈现出的特殊艺术风貌渗透着审美理想与审美形式相融合的审美特性。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鲜明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与特定审美意蕴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离不开作家富于个性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方式。具有美感魅力的作品能使欣赏者体悟到其中的节奏和诗意,而文学作品的优美在于恰如其分的、明晰的、透彻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鉴赏力、想象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音乐审美与情感体验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分别探讨了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和通过音乐审美给予欣赏者全新的情感体验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疗救现代性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疾病.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主张复苏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审美的悲剧化,将生命本能从理性的压制下解脱出来,倡导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这种获得形而上之“醉”的酒神精神作为生命的“极端体验”,通过激发人内在充沛勃发的生命力祛除了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从而否定和颠覆了日常性经验,挣脱了现代性“同一性”的磨难。尼采所开出的疗救处方既不同于黑格尔所开创的启蒙辩证法的内在批判之路,同时又与早期浪漫派以建造恢复已丧失统一性的新神话的方式区别开来,显示出他企图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别样的运思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