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各种思潮对校园的冲击,再加上学校管理的失当、学生课业负担的沉重、家庭教育的失误等等,使部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或沉迷网吧而不能自拔,或不思进取、成绩每况愈下,或抽烟喝酒、聚众斗殴,或离家出走、长期不归,或因小事与同学大打出手,更有甚者,走向犯罪的深渊等等。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如何管理教育,已经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棘手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对“问题”学生教育的体会。一、多一点期待,少一点“定位”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通常认为他们“没救了”,习惯于把这些学生打入“另册”。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也自…  相似文献   

2.
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篇文章中 ,只就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发展、生命及其特点、生命教育的涵义等问题做了讨论。现再对生命教育的目的、内容、意义等问题作些探索。一、生命教育的目的(一 )生命教育目的的几种说法关于生命教育的目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表述。现仅摘引几种说法如下 :1、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 ,即“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 ,“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 ( [台湾 ]吴清基 )2、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 :其最基础的目标是 ,“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第二阶层目标是 ,“在增进发展生涯” ;最高目标是 ,“促…  相似文献   

3.
赵辉 《陕西教育》2014,(7):78-7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我全程参与了“大家访”活动,从中也了解到更多翔实的学校期待解决的一手资料,特别是对家访在促进师生沟通、家校互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可否认“大家访”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在让老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的同时,也从看到的一些问题中,引发我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奥运教育的开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动力和内涵,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交往能力为切入点,在深化“三礼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将“三礼教育”的成果与奥运的精神、理念相结合,创造性地打造了“一班一国”的奥运教育模式,用培养具有良好交往能力的国际文明人的教育目标来实现“三礼教育”、”奥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育人质量,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人的养成活动,其关乎人的生命成长和美好人生。作为教育的一种空间形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构成了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在谈及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主题时,实际上指涉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美好期许。教育关涉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为己之学的活动。我们期待着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使得自己由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更好的状态,显现出生命的应有气象和本真样态,达至生命的妥帖地安顿。而在现实中,有知识而无文化的人的培养,是人们对于教育的一种不满和抱怨。为此,对于教育中人的培养问题,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回到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同时,随着人们对优质学校教育的现实欲求日渐提升,回到学校教育自身,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教育”,“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 学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大的德育功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发挥它的首要地位作用(德育功能),能否实现“三维”目标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我们看到了一些人道德在滑坡,  相似文献   

7.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两课”教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较多地停留在一些有限的目标选择上。本文认为,高校“两课”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证调研,分析了“两课”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发挥和作用实现状况以及它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教育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两课”教育在造就相当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境界的高素质人才实践中所具有的教育力,并对改进和提高“两课”素质培养教育力的基本思路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混淆能力与技术不同的概念就会偏离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1、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拥有技术水平而是提高其从业的能力。技工教育教学和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呢,还是使他能够在具体的从业中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认为,这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其之间有联系,但又是不同的,而且是混淆不得的——我们能说,一个拿到高级技工证书的学生,他的工作结果就一定是高级技工应有的表现?我们的培养目的,不是使学生只有了“证书”而已,不是让他们成为只能适应学校而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仅仅是一些“高技术证书”的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如何在学校教育目标中摆正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及劳动技术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制订学校体育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确定课程改革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此,如何理解与处理好体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社会、学校对体育工作的具体态度,而且还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改革。怎样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只有在从抽象到思维巾的具体综合过程中,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五育”的关系。尤其是需要指出“五育”不属于同一层次。而分别属于心理发展、身心发展和实践能力发展三个不同的抽象层次。后一层次又包含了前一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教育期待,这体现了教师和家长强烈的责任感。教育期待通常有两种模式:“头小尾大”的“倒降落伞”式和“头大尾小”的“降落伞”式。目前,“降落伞”式教育期待较为普遍,学生在年幼时期就被赋予过高过多的教育期待,在长身体、培养兴趣的童年、少年时期,承载了太多的希望与要求,承受了太大的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一方面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渴求,一方面却是学生提不出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阐释了问题意识的概念、影响问题意识的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的人格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基于此,我们把教学理念、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作为创造力培养的突破口,即教学理念: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问”;教学气氛: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教学过程: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创造力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邱关军 《中学教育》2009,(10):47-49,25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工作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总结并反思这种教育在目标观念上的误区。灾后学校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具有和谐意识的会“自我生存”的个体。在观念层面上,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和谐精神的思维品质和人文情怀;在技术层面上,学校应该向学生传授作为人生发展基础的生存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4.
案例     
在教育生活中,很多新奇独特或习以为常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剖析。“案例”这一栏目,我们试图呈现一些可能在教育法律法规或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思考的事件,并作为案例提请广大读讨论。同时.也欢迎大家提供类似的案例和相关的评论。本期提供的三个案例也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我们的思考: 1.案例一中,老师的做法是否存在法律问题?从学校的管理来说,是否也存在着问题? 2.同样是通过“挨饿”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遵守纪律和学会珍惜粮食,同情穷人),案例一和案例二有什么不同? 3.同样是让学生“体验生活”、“模拟社会”,案例二和案例三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甲它们有没有本质的区别?[编按]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学周刊C版》2011,(7):106-106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课标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即七—九年级)的目标有五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其中,新课标把“口语交际”作为单独一方面列出来,足以见得国家对学生口语的重视。常言道,“一样话百样说”,这就反映了人们说话水平方式的不同——同样意思的话,不同场合、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说,效果不会相同。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日后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便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按照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当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在这方面明显滞后。一方面,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1.用语不文明。有个别学生说脏话。2.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一些方言用语习惯经常会在学生的口语中出现;语言组织能力差。有些学生反反复复也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好,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意义的“嗯”“啊”等词汇。3.普通话水平不高。在我们这个地区普通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调值上。另一方面,多数农村中学的教师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认识不够深入,只重视“读”和“写”,忽略“说”,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根本不给学生“说”的机会;即使让学生“说”了,也只是提一提,说一说,既不组织收集资料,又不开展活动,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并没有对学生起到真正的促进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培养遵纪守法、专业过硬、爱岗敬业、苦于钻研、善于分享、勇于创新的技能人才全方位综合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观念缺失、劳动力匮乏、劳动成果漠视等现象,而当前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目标不明,体系简易”“场景局限,创新不足”“评价较浅,结构单一”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劳动习惯、创新教学场景和建立劳动档案等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问责制: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问责制(accountabilityineducation)在美国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是针对当时中小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而产生的。当时,教育问责运动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让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学校教育,从而让学校以更低的成本培养出更合格的学生,为美国社会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在介绍、分析美国教育问责制的基础上,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孙梦莹 《人民教育》2022,(11):27-28
<正>据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网站报道,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发布了“关于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报告。该项目分析研究了实验学校的课程管理实际案例,从跨学科角度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应对当代问题的能力,并研究了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趋势,旨在改善日本学校课程组织的问题。研究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充实课程计划和加强课程管理,要构建以培养学生为目标的共享的学校文化和支撑学校发展的网络;二是在处理“当代问题”的跨学科学习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阅读”部分有这么一段文字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阅读学”中的名词 ,《标准》将它们纳入小语阅读课堂的环节 ,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此我想就“阅读期待”方面 ,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它是一种教育理念阅读期待”要求教师要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 ,不要为了赶时间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当学生在阅读中产…  相似文献   

20.
王群 《教书育人》2002,(11):11-12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育人”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每位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出一个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培养出一个个德才兼备的学生。一、加强优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1.当前优生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近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地存在,它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优生这方面的教育引导更显薄弱。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成了学校的“宠儿”、“特保”,对他们表扬多,批评少,迁就多,要求少,使用多,教育少,似乎学习成绩的拔尖就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