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横塘”屡见于古诗中。孟郊的“难随洞庭酌,且醉横塘席”;吴伟业的“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指姑苏古渡。崔颢《长干曲》“居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降兮”。“横塘”指南京秦淮河南岸。除此以外,安徽无为东侧,云南澄江门外,浙江杭州等地,也都有“横塘”。  相似文献   

2.
唐诗中写到的“恶溪”,在全国有多处,其中浙东境内就有两条“恶溪”:一在处州(即括州,今浙江丽水),一在台州。岭南亦至少有一条,具体地点在大庾岭之阳的潮州。潮州之恶溪与其他的恶溪较易辨别;而浙东境内两条恶溪较易混淆,尤其以台州的恶溪易被误解。  相似文献   

3.
金河,今称大黑河,在《全唐诗》中一共出现了20余次,大多数与边塞、战争、烽烟、荒凉、僻远以及边塞建功的理想、思乡盼归的感情相联系。金河自东北向南横贯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这里不仅是用兵之地,也是古代北方的交通要道,距内地路途遥远,金河也因此成了僻远、荒寒、绝域的代名词,给人一去不归之感。唐代金河诗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组成,虽未出现高、岑那样的名家,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北部军事、边防、地理、风俗、风光等方面的珍贵材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不少唐诗提到了"刘郎"。"刘郎"多指刘晨,并由刘晨阮肇故事衍生出修仙或仙人、艳遇、薄幸郎等意义。"刘郎"也可以代指汉武帝刘彻或刘备、刘公荣等。但在有的诗歌中它只是一个符号,用来借指刘姓甚至非刘姓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幽人"作为具有特定含义和丰富指涉的词汇,最早出现于《周易》,后来在汉魏六朝的诗文中叠加累积而成为"隐士"之意。唐诗中大量的"幽人"书写,与当时盛行的隐逸文化密切关联,可以说是唐代文人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形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诗中冲淡闲逸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牧童形象自唐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定的文学意象和理想化身。唐代诗歌中生活化的牧童形象有时也成为诗人揭露社会现实的代言者;而诗人理想中的有短笛、老牛相伴的牧童意象,所描摹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逐渐成为唐代文人的梦想和理想人格的优雅化身。"牧童"意象是唐朝繁荣稳定的社会现实和农耕技术空前发展的表征,是唐代社会儒、释、道三教合一社会思想观念的诗意投射,是佛教宣传教义的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7.
"五陵"是西汉陵邑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往往成为权力、富贵的象征,"五陵少年"名义上看便是出身于这个权力、富贵之乡的少年群体。其实,唐诗中所描写的"五陵少年"往往是一个泛称,它已经超越了其固有的区间概念,指代的是活跃于长安一带的游侠少年。  相似文献   

8.
道路对于城市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它是呈现城市居民各种生活层面,联系不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唐代的洛阳在很多时候和长安齐名,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极具意味的都市,因而以洛阳尤以“洛阳道”为主题的唐诗作品也自然繁多.在唐人的书写中,这些连接洛阳与外界场所的道路和连接洛阳城中各个场所之间的道路,或成为通往欲望之城的“洛阳道”,或成为展示人生百态的“洛阳桥”,或成为承载盛衰兴废的“洛阳道”.唐人借助“洛阳道”以歌咏寄兴,或表现享乐之欲望,或表现帝国之繁荣,或表现盛衰之叹息.这其中深刻地体现了城市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城市成为文学描写的对象;而文学则记录并复活这些早已消失的生动的城市状态.在唐诗对“洛阳道”的书写中,“洛阳道”不仅是有着建筑功用和审美功能的建筑,也不仅是因为俗世生活的填充获得了“景观”意义的建筑,还是有着被历史盛衰反复浸染,被人类用个体生命去反复丈量的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辞书收录”“古人用例”以及“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阐述,说明唐诗中“思”有“哀思义”,并解释现代注释对唐诗中“思”的“哀愁”义失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执政时期,唐代诗歌继续发展,其中除了诗歌自身发展的因素外,武则天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政策,以及她个人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文学修养、开阔的胸襟、宽宏的气度,不仅对当时的诗坛,而且对唐代诗歌的繁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诗品汇>承接并改造了严羽、杨士弘之说,对唐诗"诗体"流变作了历史性的概述,确立了唐诗演变的"四唐"概念.可见,高棅在对"四唐"诗歌源流体制的分辨中包蕴着较为丰富的"诗变"观念.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唐代商业题材诗歌人手,分别从商贾之乐、商贾之苦、商贾之爱三个方面论述了唐诗中受批判的商贾形象、受同情的商贾形象以及重利轻离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也是唐宋词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世人有”唐诗宋词”之说。事实上,从词的产生年代而言,其前身应该称为唐词。唐词至少分两个层面,或者说,它是至少沿着两条平行的道路前进的,最后殊途同归。第一条道路是清商乐与“胡夷、里巷之曲”结合所产生的宴乐。第二条道路是唐诗绝句以及七言歌行在演唱过程中泛声实词化而形成的诗乐合一形式。第二条道路又分两个方向:一是选取唐诗绝句加以演唱;二是选取唐代七言歌行加以演唱。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同光体”与“南社”的宗宋,崇唐之争,是规模唐音或宋调的旧体诗创作的绝响,也是现代宋诗研究的起点,受新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学对于宋诗的评价长期偏低,并为唐,宋诗优劣论所困,到80年代后,人们方逐渐摆脱成见束缚,对宋诗特征及其艺术特质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一个音乐盛行的时代,唐诗对当时各种精妙的音乐作了大量出色描写。本文以借鉴唐诗创作法式为旨归,从音乐表现的角度切入,以涉及音乐的唐诗名作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唐诗在音乐描写上的成功经验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唐代球类运动诗是唐诗中独特的一类,界定其概念,研究其主题、风格等相关内容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唐诗的深入研究,更好地展现唐诗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中的柘枝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枝舞来源于唐代西域石国,即今新疆塔什干地区。以唐诗为依据,说明柘枝舞在唐代的宫廷、官府以及上层社会的家庭普遍受到欢迎,并论述了柘枝舞演员的服饰与演出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三绝”之一,历来被认为是“忠贞的典范,智慧的化身”。本文从唐诗中撷取有关咏写诸葛亮的诗篇,探析唐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