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群我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人生论中,儒、墨、道、法、佛各派都不尽相同,但对中国人生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所以,本文着重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主线,阐述推己及人,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刚正不阿,直道而行;诚以立身,公以处世四个问题.中国传统人生论的这些价值取向,虽有不足之处,但其中包含许多合理因素,在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倡导自然、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人生理想论与此有相通之处。发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儒家人生理想的现代价值,对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儒家人生理想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现实的矛盾,在阐述儒家人生理想积极因素的同时,着重探讨美好的儒家人生理想与人生现实出现反差的原因,以供现代人思考对儒家人生理想如何既克服又继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人生论特别突出的有关“天人协调”、“人生价值”和“人生修养”的理论来阐述中国传统人生论在当代的价值,供人们继承与发扬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单振涛,孙廷兰华中师大,昌潍师专中国有着悠久的德育传统。对传统德育进行批判继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对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梳理,以期能为现实德育寻求些借鉴。一、中国传...  相似文献   

6.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演进应呈显性与潜性两种特征,即处于“前台”的儒家人生价值观与处于“后台”的墨家人生价值观,它们的发展演进构成了中华传统人生价值观的两条主线,即“两条线”论。  相似文献   

8.
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刘英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其人生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他所建立起的人生价值观,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和探讨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吸取其合理成分,对于建设新时代的现代人生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整个儒家美学传统出发,分析了方苞“雅洁”理论中的美学意蕴,认为它重新诠释并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是对中国美学雅化传统的一定纠偏,同时把诗论、乐论中的“简约”、“空灵”、“含蓄”之类的美学思想整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洁”论。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大辞典》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传统儒家学派关于道德德性这一问题有着内容近似的阐述。本文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道德德性观点,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伦理的观点,对道德德性作为"适度的品质"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线展开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论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互通,在学说思想上形成互补,对道德与道德德性问题作出补充性解读。  相似文献   

11.
程广云  夏年喜 《大学生》2014,(13):116-116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核心,特别注重人生境界问题。道家、佛教同样倡导各自所理想的人生境界。相比而言,儒家入世、乐观;道家遁世、达观;佛教出世、悲观,但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代表,却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儒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杜维明、余英时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政治文化总体倾向的分析,揭示了新儒家在政治文化选择中从德治论转向法治论的艰难性.本文认为,由于新儒家不能处理好对待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持与变、守与革的关系.不能解决好“内圣”与“外王”、“返本”与“开新”、“体、用”与“本、末”三个基本问题,因而难以对传统儒家政治文化作出质的超越,其振兴儒学的努力难以取得真正的作为.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囱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儒家诗教在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弄清儒家诗教的实质及其作用,是关系到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问题。一 近阅王启兴同志《论儒家诗教及其影响》(载《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一文,觉得该文对儒家诗教的评论不够公允,而且是浮光掠影式的评论,并没有全面把握儒家诗教的实质,尤其是他把儒家诗教定为“政教工具论”,是欠妥当的。本文着重就“政教工兵论”这一问题,略述浅见,并与王启兴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传统道德修养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分析探讨了儒家传统道德修养理论 ,希望能为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养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主要是指道德价值意义上的合一,包含两个方面的伦理意蕴:一是人性与天道的统一;一是人生理想的天人调谐.可以说,儒家的天人观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人生哲学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内圣外王之道”(或儒家理想人格论)和现代儒商的塑造、儒家的“义以为上”的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有序化、儒家的管理之道和建构中国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了继承与弘扬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史与论的结合上,全面论述了作为儒家传统文艺观和审美观的“中和之美”的特征、本质、表现形式、哲学基础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和庄子是中国人生论美学的源头,明道经世的崇高追求与独善的信念相辅相成,构成儒家人生论美学基本精神。庄子将哲学反思和审美超越结合起来,从个体心灵入手,引导人们反思和批判世俗价值观念。儒道在培育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异曲同工。梁启超、王国维以西学为参照,继承儒家的明道经世传统与道家生命安顿、审美超越的精神,从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视角反思与批判封建思维和观念,成为现代人生论美学的直接源头。当代人生论美学的宗旨是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或审美的方式展开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反思、批判和重建,进行自我精神调节,传播正确、进步的观念与思维,推广明道经世的崇高追求或独善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初传时依附于道术、玄学、儒学之上,南北朝时转而发展玄学,隋唐时佛教宗派形式。各宗派在修持方式、义理建构上各有不同,但都以心性论作为宗派重心及以儒论佛,融摄儒家伦理道德,发展了中古心性论及融合儒学伦理而中国化。其中禅宗的佛性说及顿悟成佛说,则是对中古心性论的重要发展,其倡导的出世与入世圆融一体的生存方式,契合了儒家人生理想而成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