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大改革,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国富兵强之路,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从秦国开始确立的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也由此延伸、扩展,实现了中国古代划时代的大变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经济政治状况及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贯彻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载体,是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施教工具之一。教材的使用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人教版,以下均称“新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作为使用过该教材的一线教师,现就七年级新教材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把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内容相结合,整合成一门人文社会综合的课程是世界性的一个难题,也是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的一个课题。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编写出既有历史课又有综合课特点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是对编者基本功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历史工作者史学观  相似文献   

4.
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为了实施义务教育法,我国进行了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实施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局面,从全国统一课程(教学计划)转变为国家教委、上海市、浙江省三套课程并存。其中,初中阶段国家教委历史、地理分科设课,上海市、浙江省开设综合社会科课程,不再设置历史、地理课。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新课程(以下简称社会课程)实施已有一年,半年来,笔者有意识地到本市一些县(市、区)的八年级进行教学调研(包括一次集体教学调研),获得了一些第一手资料。调研表明,我市的一线老师们怀着极大的热诚参与新课程的实验,并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成绩,如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对社会课程的认同度较高等。  相似文献   

6.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历史与社会这门新课程本身就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产物,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即强调人素质的培养,以民族精神的铸造为核心;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7.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何重要意义?课程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凡此种种,充分表明创新对一个民族、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我一直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与社会》这本新教材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从教多年的我。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潜力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动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引路老师,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必趣,使学生保持全神贯注的学习热情呢?就这个问题淡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谢国旗 《教学随笔》2015,(6):188+162
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对教者而言是教学艺术的大提升,对学者而言则是知识获得、能力锻炼、个性培养、品质形成的捷径。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原则和创新形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前使用的《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利用作业本来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解说式评语、点拨式评语、戒勉式评语、期望式评语、激励式评语成为作业评价中必不可少而又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3个要素,而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则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多媒体运用于《历史与社会》课堂有着其它许多学科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相似文献   

13.
唐锦屏 《湖南教育》2003,(12):30-31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历史与社会》,是我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各中学使用的新教材。经过两年多的新教材教学,老师与学生对此是欢迎的,家长们对此是认可的。执教者反映,《历史与社会》教材突破了学科界线,整合了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小栏目设计新颖,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提高。学生们认为,《历史与社会》教材有照片,有图画,正文不多,新鲜有趣。他们喜欢教科书,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家长们则在子女的评价单上签着:“通过《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我的孩子懂事了,心里真高兴。”具…  相似文献   

14.
姚自超 《湖北教育》2007,(12):44-45
新课程改革让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大的施展空间,但教师如果不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往往会使课型设计程式化、单一化。"教必有法,教无定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在"变"字上做文章,现就一个"变"字谈点体会,与同仁们商讨。  相似文献   

15.
在枣庄市教研室举行的推选省级教学骨干教师的活动中,我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两节课,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一目介绍了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目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一节课,授课教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偏颇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无效教学行为的出现,如“为活动而活动”、“过分推祟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满堂问”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予以矫正,以保证课程改革持续、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数量多、形式单一、随意性强、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等特点的学校作业设计状况在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针对学生现状设计数量科学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过程活动化和内容弹性化的作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使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李建钦 《文教资料》2014,(3):159-160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优良品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小学生在性格、人格、道德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品德课程对他们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并对《品德与社会》的活动作业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洪伟星 《文教资料》2009,(9):153-155
教学问题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以具体的实例阐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它们之间所具有的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担任《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有幸成为该综合课程一线的实践者。在边学边教边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设置的深远意义和担负的重任,既为课程的先进理念和教学中可喜的变化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