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的、地、得”被认为是现代汉语中三个性质和作用不同的结构助词,它们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概念被逐步明确,使用却一直随意且混乱。但其中“的”字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句中用“地、得”的地方常被写成“的”字。把这三个结构助词看成一个词。用“的”字甚至拼音字de表示是否具有可能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句的泛用是一大特点,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在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结构谓语动词之后带“过”的特点,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带“过”的主—动—宾式很常见,但是能够将其转化为带“过”的“把”结构的却很少见,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也很低,然而这种结构在新疆汉语方言中的使用频率却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维吾尔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位”字在现代汉语言语生活实践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高且易错的敬称量词。本文首先从“位”字的义项出发,在《汉语大字典》中去寻找其敬称色彩的来源;其次,结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网络版)来梳理概括出“位”字使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指出“位”字在实际运用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进而促进“位”字的正确使用,给汉语教学,特别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却”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表示转折语气的副词。在高中语文第一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却”字出现十多次,其意义和作用有的和现代汉语表示转折语气的“却”相同;其他的虽然也都是副词,但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示“谁(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是怎么样”的句子。这类句子对一定的“人”或“事物”进行描述,表达描述者对所要描述的“人”或“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行为,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后果的认定。我们把这类句子叫做“是”字认定句。长期以来,由于“是”字被认作判断词,使“是”字认定句淹没在“是”字判断句之中。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一些数词单个可以表示数目,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还可以表示任意、无穷尽的数目。不过,这只是数词的普通的数目用法。有趣的是,在汉语中有些专门表示特定数目的字,它们的表义“功能”或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把"字和"给"字的分工较为明确,"把"的"给"义隐匿,"给"表示"交付;送与;使对方得到"这一语义得到凸显,为主要的语义特征。古汉语中,语言文字常有一字多义现象,"把"字自带"给"义,而"给"字鲜有"给"义。  相似文献   

9.
“得”在现代汉语中用法较为复杂,可以作为构词成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可以作为动词,单独充当句子成份;还可以作为虚词,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或语法意义;更有一些用法,在语法学界还各说不一,存在着分歧。充分体现了汉语词汇在使用上的复杂性。本文意在对“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对其中有疑问,有争议的用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广大同仁。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及其它有关资料,笔者看到,“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大约有以下几种:1.作动词,表“得到”之义,可单独充当句子成份,读作d…  相似文献   

10.
“象”在现代汉语中,属动词性,有时也用于副词,作状语用。“象”字出现的句子,常常表示比喻,但也并非全表达比喻意。也有一些表示“形容、揣度、举例、比较、判断”等意。这一类“象”字句,常常使学生感到疑惑,不知是不是比喻句,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杜鹃 《语文知识》2003,(6):18-19
“兄弟姊妹”是汉语里常用的亲属称谓,产生较早,其中“兄、妹”在甲骨文时期就产生了。这四个字在文言文中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构成复合词“兄弟”“姊妹”。作为汉语的基本词语,它们虽然具有很大的稳固性,但历经三千多年发展,其词义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者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者,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者,称为施事者。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你的意见”作宾词,句式就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大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施事者作主语的,叫主动句;受事者作主语的叫被动句。上面被动句里的施事者“大家”如果不用,就成为“你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这句也是被动句。如果把这句里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取消,就成为“…  相似文献   

13.
“虽”和“于是”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常使用,其用法古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学生难于掌握,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教学中如何辨析以上两词的用法,现略述其标准如下,供教学参考。“虽”字用法辨析“虽”字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表示“虽然”的意思,一是表示“即使”的意思。如何将这两种用法区分开呢?(一)当“虽”用于让步转折句时,是“虽然”的意思,当用于假设句时是“即使”的意思。让步转折,是指上句承认某事为事实,下句表示不能因  相似文献   

14.
“使”字兼语句的结构与一般兼语句基本相同,但深层语义结构却与其有很大差别,可以视为话题兼语句。汉语兼语句表层结构的相似性,导致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将“使”字兼语句与“叫”、“让”字兼语句及“把”字句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深层语义的讲解入手,灵活使用追问法、情境语用法、句子合成法、近义词对比法等帮助留学生正确地使用各种类型的兼语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1位现代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着”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翻译过程中,“着”在英译文中很少承担了决定时态的作用,但当“着”字被翻译成分词或介词形式的时候,所表示的都是一种状态,这一点或多或少与汉语中“着”的功能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疾病”是一个复合词,“病”有时可以单独使用,“疾”只能作为某些复合词的词素而存在,都表示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如“疟疾”,“疾苦”,“生病”,“心脏病”,“精神病”,“肝类病”等等。  相似文献   

17.
指示代词“之”指代人时,一般是第三者,但有时是说话人自己或听话人,“之”表示泛指时,相当于“这”、“这个”.“其”是表示特指的指示代词.辅助性代词“者”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同动词、形容词等相结合,组成“者”字结构.辅助性代词”所”也不能单独使用,它经常同它后面的动词等组成“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叠音词都是单纯词”。这个判断对吗?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中指出:“‘联绵字’就是双音节语素,在这种语素里,每个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必得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成为一个语素,在书面上,表示每个音节的字自然也无意义,必得两个字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联绵  相似文献   

19.
“惟一”和“唯一”问:在表示“单单,只”这一意义时可以不可以用“唯一”?读者马文强答:《现代汉语词典》词条中只有“惟一”而没有“唯一”,而只说“惟”表示“单单,只”这一意义的词条有时也作“唯”。但是,实际使用的情况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规定并不相符,在表示“单单,只”这一意义时,绝大多数人使用“唯一”而不用“惟一”。有人曾运用微机自动检索系统对1978年~1996年共19年的《人民日报》使用“惟一”和“唯一”的情况进行词频统计,结果是:“惟一”仅仅出现了8次,而“唯一”却出现了12577次。实际上…  相似文献   

20.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称为施事。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