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新华社建社70周年纪念大会上,新华社浙江分社采编主任、高级记者慎海雄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时谈到他坚持党性原则,顶住重重压力进行舆论监督时,说自己并没有多少本事,关键是名字前面有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新华社记者!语惊四座,令人久久回想。  相似文献   

2.
张以庆,当过十年工人,没有上过大学。然而,他从业电视十五年,却几乎囊括了国内外全部的纪录片大奖,其中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大奖、编导单项大奖、日内瓦南北电视节特别提名奖、四川国际电视节四项国际大奖等等。去年,他又成为第五届范长江新闻  相似文献   

3.
益西加措,西藏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别看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但他在西藏这个艰苦地区,在自己钟爱的新闻岗仕上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曾多次荣获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和“十佳”记者称号;参加工作还不足十年,就已经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了;去年,这位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的藏族小伙子,又成功地实现了他新闻生涯中的又一次跨越,成为中国新闻最高奖——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5,(9):F0002-F0002
高艾苏.1973年入伍,第二年从侦察连战士调师宣传科当报道员,后连任师、军和军区新闻干事。自学考试获中专业大专学历。1985年至2005年任军报记,整20年。历任驻北京军区记、站长,机动组记、组长,记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樊云芳:每一天都要当节日过樊云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1991年获得第一届“范长江新闻奖”。整个80年代是樊云芳新闻事业的辉煌时期。她不知疲倦地奔波在采访途中,倾听时代强音,感受心灵变化,记录中国前进的一个个脚步。业绩给樊云芳带来荣誉:全国三八红旗  相似文献   

6.
邵薇 《军事记者》2002,(12):25-27
徐滔备忘录: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毕业,分配到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工作。1992年、1993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1996年,北京市“严打”开始后,开始做政法记者。1997年,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999年,与同事一起筹办大型法制栏目《法治进行时》,担任栏目制片人和出镜记者。该节目的收视率在北京地区所有的频道中始终名列前10名。2001年,《法治进行时》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颁发的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获第5届范长江新闻奖,时年34岁。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是一座大厦,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大厦的支柱,稳定是基石,坚持党的领导是它的核心.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是大厦的门窗。  相似文献   

8.
秋实 《新闻与写作》2002,(12):12-13
决定人一生事业走向的,往往就是自己清楚的或不太清楚的爱好、天份和机遇,对米博华来说是这样。他说自己干上职业评论员,是个偶然,但也不完全是偶然,因为打小他就有两大爱好:一是朗诵,二是喜欢看好的政论文章。 1970年,在天津一中的一个教室里,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高声朗读人民日报1970年元旦社论《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没人料到,这个当年念社论的学生,会成为人民日报2001年新世纪元旦社论的执笔者。除了朗读,他还喜欢看好的政论文章,不光念,还要大段大段地抄,作笔记,《马恩选集》四卷,他在初中就读完了,当时书少,也爱看。 他的父母都是干新闻的,姐姐也在报社工作。上学的时候,米博华常替父母抄稿子,因此对编稿、写稿一点儿不陌生。1978年,他由河北团省委调入中国青年报。在中国青年报,他在科教部、经济部、总编室工作过,最后落在评论部。先当记者采访,后干上评论。  相似文献   

9.
风一样的思维、风一样的语言、风一样的脚步。和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山西电视台“记者调查”栏目制片人肖亚光;在一起,记者总有慢半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文杰 《军事记者》2004,(11):23-24
杜献洲,4l岁,1980年11月入伍,1993年9月调入解放军报社,曾任该报驻新疆记站记、兰州记站站长,现任记部机动组长、主任记,上校军衔。杜献洲始终把目光投向祖国的海边防,并用新闻的形式唤醒读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他从事新闻工作15年以来,以老一辈军事记为榜样,执着于以“生死与共”的亲历方式走边防、写边防。他是第一个骑牦牛到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巡逻、第一个到西藏原始森林测绘、第一个系统报道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边防哨所的军事记。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2,(12):12-14
今年10月下旬,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经中宣部批准,中国记协组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报告团赴各地巡讲。中国记协自1991年先后设立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并开展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以来,到今年已评选了五届。其中,共有49人荣获范长江新闻奖,47人荣获韬奋新闻奖,401人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他们是全国75万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先进楷模。参加这次报告团的5名成员均是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他们是:解放军报社记者部副主任高艾苏、湖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兵、哈尔滨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群、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北京电视台记者徐滔。下面是报告团成员、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高艾苏的报告稿。  相似文献   

12.
“到处都是新闻,只要有足够的记者,我随时能组织一场战役性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与收获相伴的,是死亡的威胁。说起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冀惠彦的语气十分平和,却令记者一阵阵地紧张。  相似文献   

14.
江西记者郑忠杰说:“荣誉并非只是对个人进行肯定,更多的是社会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认可。”2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郑忠杰扛起了摄像机,这一扛便没有再放下。如今,这位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已经51岁,还经常扛着机器往山里扎。  相似文献   

15.
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不会是一片坦途。问及创作时的艰辛,李昌文沉默良久,吐出了六个宇:“声声泪、宇宇血”。  相似文献   

16.
何典 《中国广播》2006,(10):43-45
这是一组揪心撕肺的镜头——时间:2005年7月22日。地点:西藏自治区阿里首府狮泉河镇。镜头之一:阿里医院急诊室里挤满了医护人员,他们正在全力抢救一位独闯阿里突患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衰而处于高度昏迷状态的记者。病床前,有的打针,有的输氧,有的抽血,有的量血压,有的采尿样,气氛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17.
摄影大师卡蒂埃·不列松曾经说过:“我们是恒变世界中的被动观者,惟有的创造就在于那按快门的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的确,摄影的魁力就在于把握那难以预知的瞬间。新闻摄影记者手中的相机更是担负着记录生活的使命,它要求把持相机的人能够在那短短的一瞬间拍出真实且富有创造力的想像。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的王瑶,无疑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走进她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一张张精彩的影像,更有影像背后那颗热爱摄影、关切生活的执着之心。  相似文献   

18.
李登云 《新闻导刊》2004,(5):F002-F002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最高级别的新闻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和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的评奖T作,于9月2日至6日在我市隆重举行。评选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由中宣部、中国记协、国家广电总局、人民  相似文献   

19.
张亮.年轻、舒朗.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领军人物。风雷激荡,沧海桑田.资讯铺天盖地.新闻无时不发生.要想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独树一帜.风口浪尖上潮头逐浪.没有过人的本领是难在这岗位上立住脚的.用行业内一句俗话说.新闻口的领军人就像是每天坐在火山口上.而张亮则用他突出的业绩验证了自己的能力.用一次次获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更用他真诚、理性、平和而又达观的人生态度诠释着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是马国力亲口这样说,我肯定不会相信:当年,当中央电视台人事处告诉新分来的大学生马国力,他的去向是体育部时,他竟然以为,自己要去的,是工会里负责开展职工体育健身活动的部门。那时,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电视体育报道是什么概念。而马国力,之所以进了电视台,也纯属偶然。 1977年,曾经做过航空摄影兵的马国力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摄影专业。毕业时,表现优秀的他可以留校做老师,那其实也是他最希望的职业。但是,当时他的家在清华,离广院将近40公里。正好中央电视台也需要毕业生。只是出于工作方便的考虑马国力选择了电视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