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两人历来并称。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都有多次出塞的经历,并且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气魄宏伟,激情澎湃,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形成了悲壮雄放的风格特征。但高、岑二人气质秉赋迥异,青少年时期教养、经历与生活道路各不相同,因此诗的风格也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此从四个方面对高适、岑参诗的风格差异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2.
儒家以"诗教"、"乐教"为凭借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君子人格的艺术精神,以期养成"圣贤气象".艺术精神的养成对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意义重大,儒家"诗教"、"乐教"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舒婷之诗在 2 0世纪 80年代虽然争论最多 ,但是倍受欢迎。舒婷的诗有其独特的视角 ,非常关注女性的命运 ,富有爱国激情。  相似文献   

4.
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的爱国新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传统题材,并赋予这些共时性的基本内容以新的光彩与活力,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充了新的时代内容。另外,三诗人的爱国诗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三诗人有各自的思想情感方式,因此他们爱国诗所反映的内容各有侧重,即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各有其不同的着眼点与意蕴。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西南联大时期的诗歌创作(编选)、书法作品(篆刻)、绘画作品等尽管属于不同的文艺样式,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闻一多的诗、书、画的艺术本质与闻一多的现实人生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不仅体现其文艺观念从"为艺术而艺术"向"为人生而艺术"的转变,还深刻体现了闻一多在转折时代的实践哲学与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不仅创作了许多壮志凌云的爱国诗作,还有不少似水柔情的爱情佳作。《沈园二首》就是其爱情诗歌中的代表作品,本文结合陆游的人生经历分析《沈园二首》"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和他的沈园情结,以期揭示出该诗打动人心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是外交官、政治家兼诗人的一生。黄遵宪一生创作了 10 0 0多首诗 ,《人境庐诗草》是其代表作。该诗集取材广博 ,内涵丰富 ,格调高雅 ,凸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黄遵宪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 ,并且极力倡导以口语入诗 ;其艺术见解和创新精神在晚清诗坛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 ,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宏观比较视野探讨作为生命价值存在的诗的言说,意在追问原初意义的诗的本体论依据。认为:超越文化差异的原初的诗意精神是诗人的激情与诗人的祈祷。作为人的原初存在的生命欲望,在诗的世界中既呈现为浸透了诗人精神信念的诗的激情,也呈现为充盈着诗人生命激情的诗的祈祷。激情与祈祷是诗的最本然也是最高级的诗性品质,构成作为生命价值存在的诗的言说的基本内容。诗人在激情中生命敞开存在最幽深的领域,在祈祷中人能够倾听到最高远处“道”的言说,由此,诗人开拓人类精神存在的深广空间。  相似文献   

10.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现存诗近万首,其中有一百多首是写给子孙的。他寓教于诗,谆谆教育子孙要爱国,要努力学习和注意品德修养,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对子孙的殷切期望,堪古代教育诗的大家。研究他的教育诗,对教育和激励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对学习  相似文献   

11.
任钧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是1930年代崛起的讽刺诗的先驱和抗战文学的先行者,更是新诗坛中一名重要的现代客籍诗人。任钧在1937年以前创作的诗歌,辛辣地讽刺了黑暗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猛烈地抨击了日帝的侵略行为,也真实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左翼作家的国家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有“诗帅”之誉的叶剑英,在其部分诗词作品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崇本入世、怀旧重义、达观归根等情愫。这些情愫与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客家情愫是叶帅伟人风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蒲风的诗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不但内容上如实反映了客家农人的血泪心酸,语言、结构上也借鉴于客家山歌;同时,客家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其诗歌中也有突出表现。蒲风诗歌可以说是生动的客家文化民俗风情史,是世人认识、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的珍贵文本。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生于社会动荡新旧交错的清末民初,青年时期由于受到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影响,加之自己的忧郁天性,缔结而成的悲情意识便自然地在他的诗词中有所流露.在《人间词》中表现了他对“人间”与“梦”的纠结,并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悲情意识.王国维是悲观诗人,他执着于现实,欲有所解脱却终不能解脱,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悲情意识便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间词》中.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题画诗不仅仅是其艺术审美观的表现媒介,更蕴含着他人生的"气"韵。"气"韵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为"瘦"和"骨"的美学体验或追求,体现了他有为于世的豪迈进取精神和人格取向,是一种内质力量的外化。  相似文献   

17.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的谏官和爱国诗人,其《诗评》一文集中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师法多家,尤其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其诗克服了白体的率易平熟、西昆体的藻饰雕琢及江西诗派的奇谲瘦硬之弊,既有白居易的平易、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放,又有宋人的健朗,表现出雄浑俊逸、自然天真的主体风格。而由于题材、思想情感、历史背景等的不同,风格又呈现出多样性。南渡之前的诗作更多地追踪李白,充溢着难以抑制的狂情豪气;南渡之后的作品则侧重学习杜甫,显得沉郁顿挫,而对陶、谢的推崇又使其诗时时呈现清远平淡、天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和四首拟作构成了《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五篇作品皆是关于战争、乱离题材,都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长诗,均表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其在发展中体现出这些变化特点:从自言其事发展为他人代言,由“一人之悲”变为“家国之悲”,由个人创作发展为集句,诗体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丘浚把天当作最高主宰,强调“神道设教”,一方面肯定阴阳灾异说,另一方面又否定符谶说,这很少见。丘浚抨击佛道二教,无论是在精英文化还是在大众文化,都试图要消除佛道的影响。但丘浚与不少隐士、道士及僧人都有交往,留下不少诗文唱和,其中既有对佛道的批评,又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赵汝鐩为宋代宗室中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当时就颇有影响,现代学者也多给予好评。赵汝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艺术上是"诗兼众体,风格豪放";内容上则视野开阔,题材丰富。他的诗歌成就的内容,大致有五个方面:抒发报国之志、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离乱女性、批判昏庸君主以及大量的抒发性情的写景纪行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