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言模因论看"海选"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memel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固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论主要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海选”一词是2005年各种媒体中广泛出现的流行词。本文由“海选”出现的背着入手,从模因论角度对“海选”这一新词进行分析,揭示“海选”一词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0月7日上午考察北京国庆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途中,同偶遇的一群来自加拿大的华人亲切交谈时所说的一句话。一时间“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成了网络媒体关注议论的热点,“打拼”一词也就浮出水面,成为一个焦点词。比如: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涵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涵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孙福国 《学语文》2006,(5):46-46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成语,但近年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词也屡见不鲜。请看我们从近几年各种媒体上搜集的部分例句。  相似文献   

5.
“流氓”一词是不宜轻易登堂入室的,何况是冠以国家的前面   在这里,笔者只不过是借用别人的词——日前美国世界观察环境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弗 莱文先生在接受德国媒体的采访时,正是用“生态流氓国家”这“不雅之语”来形容美国目 前的对外环保政策的。前不久,美国新政府公然“撕毁”了《京都议定书》,拒不履行该条 约规定的,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义务。而众所周知,美国在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是绝 对的“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小引这则小引是写完此文后加上的,或许已与此文无甚关系。之所以会在写完“小结”以后再写“小引”,是因为我一直想不出一个十分恰当的开篇词。一看史书便知,楚国的衰亡与屈原投河有着直接的关系:是那些逼屈原投河的人,那些逼屈原投河的原因,使得楚国衰落,而这些人与原因又都是因屈原而起;屈原因一次既偶然又必然的遭遇而加入的一场既偶然又必然的历史戏,使楚国屡屡失利,而每一次又都几乎是致命的。楚国因屈原而伟大,但也因屈原而衰亡。当然,屈原无过,有过的只是那几双看待学识的眼睛。历史中的相对是绝对的,这就是善恶是非的…  相似文献   

7.
赵自乾 《语文知识》2001,(11):34-35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常常会出现“可怜”一词,不少人因弄不清其具体含义而统统归之为“可怜”之意,这是不对的。具体讲“可怜”一词意义有:1.“值得同情”或“值得怜悯”。如白居易《卖炭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语言功能和语言发展的角度,分析近指代词“之”、“者”、“这”的语言变化。上古近指代词“之”在文言文中逐渐消失,而它在口语中仍然存在并发展着。由于“之”、“者”、“这”的语言功能的不断扩大,在口语中最终完全代替了近指代词:“是”,“此”、“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清空”内涵入手,以较多的实例,着力从两方面论述姜白石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美:一是由人品孤高而致的词品的“清雅”;二是因词笔洒脱而致的词境的“空灵”。  相似文献   

10.
自南宋到民国时期,“苏辛”并称观念的演变历经四个阶段:南宋时因风格相似被并提;元明时期对苏辛的认识细化而正式并称;清代时高度认可苏辛创作成就而研究成果丰硕;到民国时期则专注于二人同源异流,词派论取代“并称”论。后一阶段都在继承前代思想的基础上出现新变,每一阶段内部又有丰富而多样的观点,“苏辛”并称的内涵与词学阐释的重点不断发生转向,这是词学自身发展与时代环境影响下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因"的语法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是古汉语比较常用的一个词,最早用为动词,后逐渐演变为介词、副词和连词。和其它的虚词一样,“因”也经历了由实词逐渐演变为虚词的过程。本文以历时的语言分析为基点结合共时的语言描写,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出发兼及词汇的语义功能。粗浅地论述了“因”的这一语法化历程,并粗略地分析了它的一些语法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999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教书999而忽视了“育人”。尤其是数年前实施的应试教育,更对这一倾斜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少年犯罪、集体斗殴、因心理脆弱而轻生、因无谓小事而杀人,一桩桩惨案经媒体传来,不绝于耳。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现实,无不呼唤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把育人——即思想教育摆在与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13.
徒跃林 《历史学习》2007,(12):22-22
苏联解体后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前苏联”这个词。直到今天,各种媒体中还在使用,我认为,“前苏联”的“前”字应删去。  相似文献   

14.
“商旅”一词最早见于《易·复》中的“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后代多所沿用。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商旅不行”之语,而引出“商旅”如何解释的问题。初中《语文》第五册未给“商旅”一词单独注释,但《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许多参考资料均将“商旅”释为“商人和旅客”。这一解释的根据,可能是《辞海》中的释义。《辞海》在“商  相似文献   

15.
两宋咏物词是在“诗人之词”与“词人之词”的互相补充和推动下完成其发展历程的。王沂孙的词集中体现了这一发展的最终结果──巧构安排与寄托深远的完美结合。王沂孙以一颗纤细敏锐的词人之心感受到了时代和个人的悲剧,并用其沉郁之笔,唱出了两宋词坛辉煌而又短暂的余音绝响。  相似文献   

16.
高六册《宋词二首》一课选有姜夔《扬州慢》一词,上阕“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词句,课文注解云:“(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这则注解,从词句所表达的最终意义看,是对的;但由于该注解未提及词面上的意思,从而掩盖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从词句看,“废池乔木”是主语,“犹厌言兵”是谓语,即“被毁坏的城池和大树都厌恶谈到战争”之意。“废池”与“乔  相似文献   

17.
沙宝亮因一曲《暗香》而走红,并被誉为“情歌王子”。舞台上,沙宝亮将情歌演绎得深情动人。生活中,他的爱情同样曲折缠绵。他和相爱的女友相识多年,因事业的挫折导致分手。10年后,当他在歌坛打拼成功后,他重新去追求一直深爱着的女友。  相似文献   

18.
《当代职校生》2011,(10):18-19
自从“草根”一词红了之后,很多自食其力的打拼者也跟着红了。胡亭和辜应勇作为“草根创业者?的优秀代表,成为了青年创业者的新偶像。  相似文献   

19.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物质推断题,由“分别”一词可断定这六种物质中必含酸、碱、盐三类物质.若无“分别”一词,则六种物质可能仅含三类物质中的一类或两类.由“G是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可断定G不是AgCl,就是BaSO4.假设G是AgCl,则因A与D,B与E,  相似文献   

20.
俚词可视为“游戏文学”,其风格突破了传统言志载道“经典文学”庄重典雅的模式,呈现为戏谑调侃的面貌。宋代文人以“游戏”姿态大量创作俚词,是他们特定心态的流露。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儒家教条,有些因无法进入统治阶层而放浪形骸,有些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寻求自适。而士人心态的消极化,正是封建制度趋向衰落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