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我刚迈进校园,我班几个小组长便围住了我,一张张涨红的小脸像看到救星般,只听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小冬没写完作业,他是挑着写的。”“老师,我们组只有我和小红写完作业了。”“老师,我们组有三个同学都说作业忘记带了。”……听着小组长们唱歌般地重复着昨天的汇报,我头都大了,心中微微一颤:难道这个班真像老师们所说的是个纪律老大难、问题堆成山的差班?难道这群无知的孩子还要这样无知下去吗?  相似文献   

2.
顾连梅 《家长》2014,(1):50-51
正家长要善于学习,乐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一起成长。同时,必须重视孩子成长中的"朋辈影响"。蕙蕙是一个高挑美丽的女生,她文文静静,从没见她在课间喧哗吵闹。那天,我看见课间同学过于喧嚣,便说:"你们看蕙蕙多文静,淑女一个,多好。哪儿像你们,恨不能上房揭瓦!"同学们异口同声反对我:"老师,这回您可错了。蕙蕙比我们还能  相似文献   

3.
呐言 《成才之路》2013,(34):I0001-I0001
最近听到一种对比,有关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受启发。 持第一种理念的人,时常会说这样的话:“孩子,你得听我的,我是为你好!…‘我是过来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我现在不提醒你,你将来会恨我。”  相似文献   

4.
覃萍 《四川教育》2008,(12):18-19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对事物的认同、内化,将经验付诸行动,走向成熟。这种认同、内化就是反思,就如同“吾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带着“渴望学习”的特征来到这个世界的。爱提问题是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不断萌生的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孩子才会在“问”与“答”中寻找到解开成长秘密的钥匙,并且这种问题意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一次,他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谁知瓶子太滑,不小心掉在地上,牛奶全撒了。妈妈来到了厨房,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于是,他拿来海绵,和妈妈一起收拾好地板上的牛奶。干完以后,妈妈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失败的尝试,没有能让你的小手抓住这个大牛奶瓶子。现在,我们到院子里去,给瓶子装满水,看看能不能发现怎么抓得住,掉不了!”在妈妈的带领下,他很快发现只要他两手握紧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会掉。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著名科学家斯蒂文·格伦。一位朋友说:“有时候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我起初让孩子洗…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它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只有领会课改精神,班级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一、树立自信心,激发进取心,形成凝聚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别人的表扬与称赞,认为在同伴中很有价值,因此产生很强的自信心,自我价值取向很浓;二是学生自我树立信心,自己树立信心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那就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奋发向上的力量。本学期我除了让学生在“你真棒”、“你不错”等表扬声中树立自信以外,更注重让学生自我树立信心,如仍然…  相似文献   

8.
作为成年人,我们已经懂得了感恩的内涵。是的,生命是如此的珍贵,我们应该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应该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应该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中国千百年来考试文化和选拔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在我们中国已根深蒂固,加上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和学校对老师量化排名、末位淘汰的双重压力下,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学习负担之重,学习压力之大,那就可想而知了,简直是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0.
陆珠 《成才之路》2009,(8):I0005-I0005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素质,小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幼儿礼仪教育是孩子人生之初的“必修课”,因此,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家”。让孩子在“礼”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马涛 《宁夏教育》2006,(3):27-28
对学生来说,每个学期末,都会从班主任手里接过素质教育报告单,他们最迫不及待要做的事,就是阅读老师给他的评语,要知道,这可意味着他一个学期以来的表现在老师心中的地位啊!对家长来说,自己孩子的优缺点,老师对他孩子的印象,也永远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因此,什么样的评语最能触  相似文献   

12.
吴先群 《今日教育》2007,(6S):48-48
钟启泉教授在《班级管理论》一书中说过:“‘班级’这一社会……对儿童来说.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与生活的据点。我们可以说.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是在那里磨练本领、学会生存的:交织着忧与乐、酿造着明天的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正是‘班级’这一团体,”由此可见,班级生活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为什么称孩子为“小朋友”?“小朋友”顾名思义就是小的朋友。他们除了需要尊重和真诚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15.
你为孩子朗读的时间越长,你的孩子就越聪明。美国马克夫妇为孩子每天朗读10本书,使其弱智女儿上了正规的学校,她识字之多令老师感到“不可思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三月份,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种植活动在我园热烈地开展起来,我们学前二班也积极行动起来,选种、育秧、收获,所有小朋友都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给家长做过这样一个心理游戏: 参加者依照主持人的口令,但必须做出相反的动作。游戏结束,由裁判选出谁是反应最慢的人。(游戏在进行,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一个人始终在被裁判指责)  相似文献   

18.
顾瑞兵 《教育》2011,(9):52-53
如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让留守儿童享受成长的快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但是,惩罚也好,批评也罢,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打击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当家长、做教师的懂得一些惩罚与批评的技巧。惩罚与批评是有分寸的,就像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样都有黄金比例,如果正确掌握惩罚与批评的艺术,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深刻的道理,还能让孩子更加了解和尊重家长与教师的苦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姜海军 《教师》2012,(4):10-10
一、赏识让孩子自信 我班有个男孩名叫文超,他学习基础比较差,平时不喜欢与人交流,上课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从来也不举手发言,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他很努力。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轮到他时,他并没有站起来读,而他后面的同学好像也习以为常了,马上就接着读了,我问文超为什么不读,他欲言又止,同学们说,二年级时他就从来也不读的。我想了想说:“文超。你平时劳动的时候多能干啊,读词语一定难不倒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