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古代土地所有制度变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性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40年间,马克思不断吸纳前人和当代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经过了从欧洲到亚洲到全球范围的多次转换,实现了多次的自我批判、自我修正。通过对东西方土地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不仅完善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而且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指明了新的方向。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国情,慎言“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2.
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基本上承袭塞尔柱王朝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伊儿汗国前期,土地仍以国有制为主。伊儿汗国后期,合赞汗实行军事封地制,西亚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伊儿汗国的封建地产形态主要表现为底万土地、媵哲、瓦克夫、穆尔克、伊克塔。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伊儿汗国的封建地产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总特征也是公有和私有长期并存。伊儿汗国前期,封建地产以国有为主、私有为辅;伊儿汗国后期,封建地产中的私有成分上升为主导地位并逐渐向封建大地产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古代土地所有制度变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性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40年间,马克思不断吸纳前人和当代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经过了从欧洲到亚洲到全球范围的多次转换,实现了多次的自我批判、自我修正.通过对东西方土地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不仅完善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而且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指明了新的方向.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国情,慎言"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封建社会起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终了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历经两千多年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的分分合合,循环更替,一朝传一代,一脉相承,走过了这两千多年。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政治角度来看,始终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兴衰循环历程:由衰到盛,然后衰落,最后灭亡;再盛、再衰,再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谁都看得非常清楚明白,却始终没有一个王朝能够跳出这个圈子,能够长治久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所有制为主和土地私有制为其辅的二元土地所有权制度,对我国主要封建王朝的政权影响可谓十分巨大.本文通过简要论述所有权制度与农民起义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期望找到“依赖的历史路径”对我国当前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变迁看高校后勤改革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改革初期的制度变迁属强制性制度变迁,它的一些弱点使得众多的高校因缺乏后勤改革内动力而处于改革停滞状态,唯有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密切配合、良性互动,才是推动高校后勤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马晔 《教育现代化》2005,(11):103-103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P.89介绍了明治维新的措施.“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首先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正式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地税。”这使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而不是有些教师、学生认为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师生的误解那是囿于明治维新的措施总体上是资本主义的,而土地制度却是个例外。其实,明治政府在1872年开始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定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1873年.政府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后由于租佃和地税相当于全年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还保留着封建的因素,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封建生产关系在农村还占着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封建社会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随着秦国铁骑席卷着中国大地.终于在秦一统天下的时期最终确立起来。从此,封建大厦的二千多年风风雨雨也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是对制度框架、准则和实施组合的持续调整,而制度创新则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1]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结合起来,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北魏在从氏族部落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程中,开创了均田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当时的土地兼并现象.它既承认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绝对所有权,同时又允许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土地的买卖自由.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制度是社会一切制度的基础,土地制度改革贯穿一个社会的全过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土地所有制与所有权问题,但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在现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土地所有制的设想,期望能创新中国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变迁的特征看人民公社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民公社制度变迁中呈现出的不同特征作为人民公社分期的依据,人民公社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人民公社的建立时期;人民公社的调整时期;人民公社的稳定时期;人民公社的解体时期。  相似文献   

15.
建国至今,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促进了经济飞跃发展。探究收入分配制度演变历程,我们发现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呈现螺旋上升态势。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的制度变迁路径。国家是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历史时期,收入分配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点不同,呈现"公平—效率—公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渔业补贴制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的,发展至今在增加渔民收入、提高渔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三十多年来渔业补贴制度的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制度供求不平衡下的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得出政府应该借助外部力量以应对来自渔业领域内个人和组织的"过剩的"补贴制度需求等结论,对解释我国渔业补贴制度的变迁及指导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始终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就不能不看到土地背后的利益博弈,正是土地利益的博弈推动着土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政权建设-土地改革运动,社会主义探索-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农民行动-土地承包制的历程,国民经济成长-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四个阶段。目前,土地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行土地制度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从深层次方面探索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入手,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阶段论".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渐进式改革,具有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依照成本高低进行连续边际调整的特色.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国家行政指导的必要性,保证了改革的可控制性和稳健性,同时,政治力量、市场力量、公共力量的三方博弈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变迁呈现出一个渐进、滞后、冲突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只有分析不同路径的成本收益,才能寻找到制度变迁净成本最低的改革方案.文章总结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司法改革表面上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实际上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司法改革路径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的司法改革实践来看,我国的司法改革必须走整体推进以及必要的局部试点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监察制度是国家机器的制衡器。从秦汉至明清,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发展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进程同步。它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而诞生,又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渐趋完备。在演进过程中,封建皇权对监察机构控制的逐步加强与监察机构不断完善就成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