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本文专指"加工编辑")二字蕴涵的内容很丰富,编辑能力、水平差异也非常大.平庸的编辑或许能凭借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改正书稿中所谓的文字"硬伤",或者费尽心思去统一体例.这些无疑都是编辑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
深层是相对于表面而言的。书稿中的深层问题相对来说是一些较难以判断、比较隐蔽的问题。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否则对书稿的加工只能止于表面,作些技术上的处理。但是要提高审编书稿的质量,某种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对书稿中深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以下举几个例子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我在编辑加工由英文译成中文的《中级数学辞典》时,其中在“弃九法”这个条目中,译稿为:“9357弃九的余数为6,因为9+3+5+7=24,而24除以9的余数为6。”对照原文,这段译文翻译准确,该没问题了吧!哪里知道,这里原文本身内容就表达错了,当然译文意思也就随着错了。因为“弃九法”乃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所创。笔者早年在大学选修李俨先生的中国数学史课时,即有所知。“弃九法”的本质乃“弃九”,而在前面译文和原文的表述中恰恰没有“弃九”。实际上,这段正确的表述应为“9357的弃九余数为6,因为3+5+7=15,而15除以9的余数为6。”译者可能只顾着照本译来,疏于辨别正误。由此可见,编辑加工译稿,不仅要注意译稿的信、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出版界强化了市场意识,这无疑是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因而也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或在观念上淡化出版工作的根本性质和它“首先是宣传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科学文化工作”的本质。出版工作的根本性质及其本质,决定它是一项与一般物质生产工作有很大不同的、事关精神、物质两个文明建设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乡长,多年来辛辛苦苦为全乡积攒了300多万元公共积累。这些钱放在信用社的金柜里,只吃利息,不用来发展生产。这应不应该宣传表扬呢?一位记者认为他是一位“红  相似文献   

5.
陈勇平 《军事记者》2012,(12):63-63
作为一名报道员,采访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提取出"新闻点"。2010年,为了更好的融洽官兵关系、构建和谐军营,空军开展了以"知基层、知官兵、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三知"活动。当时,为了配合这项活动,大力推广在开展"三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空军报》以专栏的形式,推出了一系列反映部队开展这项工作的经验性报道。作为报道员,我试图反映团队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的经验。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团队开展"三知"工作的做法和《空军报》刊登的内容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科技书稿实行外审,对于减少图书技术知识差错,客观评价当职编辑、校对的工作质量和业务能力以及消除作者原稿中的差错具有重要价值.外审可以作为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传媒手段的日趋先进,报纸作为传统传媒,不甘落后,越办越好看了。应该说,好看中浸透着编辑辛勤的汗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老调重弹仍是一个顽症,读者对此报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图书市场早已告别"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时代.同时,E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占据着主动地位,对图书拥有更多更容易的选择权,出版社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这种竞争的态势下,出版社更深层次的竞争就是编辑素质的竞争.通常我们说的编辑素质主要指业务能力,现在应该扩大到经营意识,有无经营意识应该成为考量编辑素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后来,因为记者能不避艰险、不惧权贵、不贪图金钱,用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社会称之为"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11.
新闻之所以成为一种事业,是由于它传播刚刚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为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事实。“共同”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高,新闻的意义就越大.影响越广泛.其作用也就越强烈。如果将新闻机构在新闻报道中对这种“共同关注”的获取称为大意识的话,那么,被称作小报的企业报也要拥有这种大意识。企业报天地小,版面窄,读者单一,专业性强,如何体现出大意识?从编辑、记者的角度看,关键是要手握三寸笔,心装天下事;耕企业三分田,观社会之大气候。  相似文献   

12.
翻开每天的报纸,一股改革开放的热浪便扑面而来,使你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感染,有所鼓舞。然而,掩报深思,又觉得有些报纸的宣传有点不足。这就是着眼于微观的一般性工作报道多,就事论事的多,着眼于宏观的报道相对地比较少。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些同志还缺乏宏观意识,不善于纵览全局,高屋建瓴,站在改革开放大局的高度来分析认识事物。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分析认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全局在胸,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通过微观去反映宏观。这就要在工作中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越来越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下,有关死人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其中一些新闻,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确立尊重、爱惜生命的意识,注重生活  相似文献   

14.
只要是有心人,每天睁开眼睛,总能感到社会上的人、事、物,与昨天相比,又有了新的若干量和质的变化。记者一大幸福,在于每天能在生活第一线最先感受这些变化,并通过自己的思索消化,把人们普遍关心的东西传播开去。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怎样做,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许多有经验的编辑、记者在讲课时,都特别强调通讯员要有强烈的版面意识,我认为这的确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因此,在给报社编辑部投稿件,一定要先认真研究一下这张报纸,分析一下各个版面。最起码应该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报纸,如:晚报、党报、产业报、企业报、专业报,等等。另一方面,每一种类的报纸都有自己的办报方针和侧重点以及版面风格。你还要知道,某种报纸它有哪些常设栏目,最喜欢上哪方面的稿件?自己要投的这篇稿件这张版是否已发表过同类型同内容的等等。如果你对这张报纸根本…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和与通讯员的交往中,我发现一个问题:现在的基层通讯员普遍存在“精品意识”差的问题。至少有两点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通讯员的稿子写出来不愿修改,嫌麻烦,有的甚至说“稿子寄给编辑部,反正编辑要改”;二是有的通讯员写了一二十年,居然拿不出一二件像样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时代,新经典》为例,说明经典图书是如何在图书立意、作者选择、内容深化、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方面运作的;为保证实现图书的经典价值,编辑又应如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相似文献   

18.
沈德官  梅峰 《视听界》2007,(6):83-83
新闻的基本功能不单是传播信息,还要通过信息的传播去影响人、引导人;新闻不仅表现事实,还应揭示出新思想新观念,这便是新闻的"前瞻性"。反映和展示时代特征的广播电视新闻,尤其要注重报道的前瞻性。前瞻性报道更具有新闻性。如苏州市2006年  相似文献   

19.
所谓记者的"编辑意识"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时的选题、稿件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编辑的眼光。特别是在进行独立采访报道时,记者要明白怎样安排各种材料,才能做到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符合编辑意图;在集体采访时,要知道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组合稿件会有较好的效果。笔者从四个层面就这一命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把关是党报编辑的一项主要职责。这把关不仅仅是指修饰辞章,改正文字、语法上的差错,而着重在于纠正来稿中政策上和事实上的失误,把握宣传报道的尺度。 修饰辞章,纠正错别字,关系到来稿语法、逻辑的正确,行文的流畅。纠正事实,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把握尺度关系到报道是否实事求是,防止刮风起哄。这些是编辑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其中最主要的是纠正来稿中的政策失误。因为这关系到报道精神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关系到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这方面若把关不牢,造成差错则危害极大,影响难以挽回。所以,编辑应有的把关意识中,首先应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