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应用题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产生审题障碍。究其原因,有知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中,思维定势是影响应用题审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分数应用题的比较练习丁元清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数量关系及其结构稍有变化的题往往混淆易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课本上解题模式的影响而形成了思维定势。为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正确分祈这类题的教量关系,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现编拟几...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阐明于例题的设计应注重:便于审题;前后知识连续性;对比性;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整体性八个方面.它对物理教师提高上课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分数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揭示联系,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可以让学生比较,培养其抽象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由联想,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可以让学生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一种辨认事物异同的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增加了对比应用题题组的内容,突出了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应用题的结构,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和解题能力。在“比较”中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生在学一种新应用题解法的时候,往往容易与学过的应用题发生混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学应用题与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加以辨别,使其掌握新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例如,由于受思维定势的…  相似文献   

6.
解答几何题时往往因为判断错误而导致漏解,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先人为主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所产生的.在分析题意时,审题要全面,思考要细致,作图要切意,切不可主观臆断.慎防思维定势产生漏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中几何应用题为载体,以口语报告法、作业分析法和访谈法对高中学生在几何应用题的表征层次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及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表征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学生解决几何应用题的表征有4种层次——文字表征、形象表征、抽象表征、数量表征.不同水平学生在解决几何应用题上表征层次存在差异,优生侧重于形象表征和数量表征,而中等生则以文字表征和形象表征为主.另外,高中生解几何应用题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8.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指思考同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以致错解: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以致难解.本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审题时的思维定势审题是写命题或半命题(材料题)作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审题能力是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综合反映。审题时,学生的抽象思维十分活跃。能看清题目对作文提出的限制范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审题的过程,是抽象思维形成定势的过程。一般学生审题往往顾此失彼,没有把题目看懂看透,就忙于下笔,这其实是思维没有形成定势的表现。很多学生没有对文章题目作语  相似文献   

11.
<正>解答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一、认真审题,揭示联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应用题,首先是审题,我注意从读题入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按教材要求,是分块教学,即先讲分数乘法应用题,再讲用方程解答的除法应用题。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每块教学效果很佳。然而,当进行这两种应用题混合练习时,由于思维定势被打破,一部分学生往往产生“张冠李戴”的错误。为此,我们在教学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当前影响学生应用题解题效率的因素,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方法、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又称首因效应.报易时后继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在后继学习中通常表现为思维的习惯性、成见性(先人为主)、想当然性.它影响着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探索。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5.
在解答有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理解和审题的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经常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例如,解答下面的这道应用题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一方面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寓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比较隐蔽和抽象,学生大多感到解答困难;另一方面应用题教学能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搞好应用题教学呢?通过实践发现: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三个习惯”和“两种意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三个习惯1.审题的习惯。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正确的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个怪事:有的学生在学会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根绳子长5米,用去25,…  相似文献   

17.
<正>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教师面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到,首先进行充分的审题,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解答后,还应当再次经历一个检验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利于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一、科学审题,引发主动思考思考是思维品质最为耀眼的外在表征,也是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渠道,初中数学应用题是基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仔细审题,经历一个应用题解题思路思考的数学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所带来的困扰,我们选取了南宁市示范性中学和非示范性中学初三学生进行测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在初中生数学解题过程中,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普遍存在,学生的思维定势是由学生自身和教师等因素产生的,学生普遍受到了知识性、技能性、策略性三大思维定势影响.在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和克服思维定势寻求新解方面,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较优于非示范性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审题、立意、析理、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环节,适当进行诱发、引导,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他们的思维活力沿着纵向、横向等方向全方位思维轨迹尽兴驰聘,从而培养其思维品质上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开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林尤谊 《海南教育》2010,(6):107-107
思维定势是人们固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它可理解为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实践证明,思维定势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很多好处.它能使学生在解决同类或相似问题时省去许多摸索的思考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思考效率。“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9%,甚至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