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静  昕东 《垂钓》2007,7(2):44-44
时下已进入寒冬,按理说钓友们早该偃旗息鼓、刀枪入库了,可还有相当一部分钓友不肯罢休,纷纷投入到冬钓中。冬季垂钓,不论是在南方的户外还是在北方的大棚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钓点的水温非常低。我们都知道,一旦水温比较低,鱼的活动能力就会大大下降,鱼的吃口也会变得非常弱。因此,对于广大钓友来说,如何选用浮标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水温高、鱼吃口好时用什么样的浮标都可以将鱼钓上来,可在水温低、鱼口弱的条件下,选用浮标就很讲究了。下面,我仅就浮标的标尾(实、空心尾)来谈谈冬钓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底钓调标     
王怀斌 《垂钓》2006,6(11):17-19
现在讨论浮标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关于浮标的调钓。本人虽也谈过浮标,但从未谈过浮标的调钓。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这里我只说说钓底时浮标的调钓。 浮标调钓,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调钓浮标目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钓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调钓浮标的本质是什么?调钓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垂钓前调目的设定,二是调标后钓目的设定。  相似文献   

3.
谷晓林 《垂钓》2006,6(6):7-7
通过观察浮标的动作来捕捉有效鱼讯,并及时擒获“肇事”之鱼——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不论是浮标的自身语言还是浮标的鱼讯语言,浮标作为“语言”的载体确是证据确凿、毋庸置疑的。因此。浮标如何调钓也就成了钓鱼人关注的焦点。我本人比较倾向于浮标调钓分开的理论。浮标的“调”是一个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钓鱼人本身的一种习惯使然。也就是说:浮标的选择与调整最主要的依据是钓鱼人本身的意愿倾向,至于是否合理就要看它是否与实际鱼情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潘卫东 《钓鱼》2005,(15):29-29
一支什么样的浮标才算得上一支好的浮标?多少年来,各路钓坛英雄标不同时期有顿悟,有渐悟下面我们且看两位当代钓客关于浮标(竞技用)的对话,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史为林 《钓鱼》2009,(22):18-19
钓友们钓鱼,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浮标和以这个浮标为核心组成的钓组。钓组入水后标尾直立于水面,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鱼吃钩的信息。如果标尾倾斜着歪向一边,或者稍有风吹草动,标尾便东摇西晃,或者轻微的水流就能把标尾冲歪,那将是很讨厌的事。这就是浮标的不稳定现象。浮标的不稳定固然和外力的作用有关,但外力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要考虑的是浮标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怀斌 《垂钓》2006,6(2):51-52
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可当我们手中拿着一支标时,我们到底能读懂多少关于浮标的内涵呢?现在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浮标的文章,可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对于调高目灵还是调低目灵这种基础的理论还没有统一。我也看过几位大师讨论浮标的文章,粗略一看,句句精典,可细一推敲句句都有漏洞。这些文章为我们认识浮标人为地设了一个障碍——不是说这些大师关于浮标的文章是错误的,我是说他们所讨论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4,(6):28-28
有一个疑问困扰了记者多年,就是钓快鱼的浮标能不能钓慢鱼?用钓快鱼和钓小鱼的浮标钓大鱼,在浮标调整上有没有区别?对爱好钓鱼,但没有机会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大众来说,形状各异、规格多样的浮标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标公式?  相似文献   

8.
岱言 《垂钓》2004,(4):69-69
上海骅欣公司开发研制了“金百利”中高档系列浮标,为近距离垂钓和竞技钓提供了极为好用的“新武器”。最近,公司又针对喜欢钓大鱼的钓友,生产了“XPRO——钓大鱼的浮标”。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浮标既是为了满足众多休闲钓友的要求,也是为了“与国际比赛接轨”,做一点儿骅欣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6,(23):26-27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浮标理论的“春秋时代”,评说分纭:一边是浮标的品牌大战,制造业进入“战国时代”。在各种科学名词成了标签,到处乱贴以及制造业用不同理念.钓鱼人用不同感受解释浮标而冲突不断的时候。“混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5,(19):50-50
在入门系列中介绍了,市场也有卖浮钓的套装系列。不过,如果您想再上一个台阶的话,通过亲自动手做钓组,您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以圆锥系和橡子系为代表的圆形浮标、棒状浮标等,实际上浮标有繁多的种类和类型。钓场和对象鱼当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天中,大海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要挑选最适合的浮标来对应各种不同情况。这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垂钓》2006,6(11):12-13
自悬坠钓法诞生以来,与浮标相关的话题就一直绵绵不断。做标的用标的似乎都在给浮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今,随着悬坠钓法在国内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开始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来探讨浮标。于是有人提出:离开鱼谈浮标纯属空谈,离开鱼而谈浮标的调钓更是不切实际。从表面上看,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实际上若想参透其中的奥妙确实要花费一番苦心,尤其是关于浮标的调钓。对于一个拥有多年悬坠钓经验的钓者而言,他在下竿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跳出一种惯性的调钓方式,并依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而对一个初探悬坠钓法的钓者来说,他好像总在钓不到鱼时怀疑自己的浮标到底调得对不对、钓得对不对,所以这就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忠江 《钓鱼》2010,(5):14-15
(四)标坠匹配要适当.浮标灵敏度与标坠匹配有很大关系,一般应使钩坠重力与浮标的浮力相等。对标坠的调整比较麻烦,但必须调整好。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5,(16):32-33
学会怎样调整浮标的目的就是要使浮标体现正确的鱼讯,因此观察浮标体现的动作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虚假的,是考验钓手基本功的重要指标。本章试图将浮标的动作进行归类,进而使大家能正确的认识鱼讯在浮标上的动作特点。其实,看标的本领是钓手经验的累积,靠文字是很难讲清楚的,因此本章只能介绍一些常见的浮标现象。  相似文献   

14.
吴芜 《垂钓》2005,5(8):14-18
按理说,钓什么鱼就该用什么标,但面对琳琅满目和不断改型的浮标,作为初学者的我们,要想挑选一支称心如意的真就不那么容易!一支能在自然水域好用的浮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到这种收费低廉、密度不高的自然水域钓鱼,我们的想法就不同了:想钓大鱼,可是长时间没鱼咬钩,怀疑这浮标是不是呆滞得过分;抛钩就有鱼讯,可老是些白鲦、罗汉,心里往往生疑——这浮标未免太贼了吧!  相似文献   

15.
李洪生 《钓鱼》2006,(20):7-7
空钩也上鱼 无意遭处罚 生口鱼,密度高,鱼的个体大,是本届钓鱼比赛的最大特点。为了体现竞技比赛公平公正的原则.组委会放弃了原来拟定的南宁市南湖钓场。而在这个有30亩面积刚刚落成的专用竞技池里投放了大量罗非鱼,鲤鱼,草鱼等,开赛几分钟前,有一名选手不放心自己已经调好的浮标。偷偷地将空钩抛入水中,以检验自己的浮标是否调好。谁知空钩刚落水。浮标就出现了一个下掩,他习惯地扬竿。无意中竟钓上一条近500克大的罗非鱼。众目睽睽,公正无私的裁判只得依规则对他进行“加分”处罚,惹得赛场笑声阵阵。  相似文献   

16.
胡宝群 《垂钓》2005,5(7):27-27
当我们在钓组上挂上饵团后抛入水中后,浮标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动作,通常来说,浮标的动作过程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浮标站立、浮标稍停顿和浮标下沉到钓目不动,三个阶段中,浮标的不同状态肯定对鱼就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钓鱼》2005,(17):36-37
悬坠钓的钓组是指适应悬坠钓法的整个钓组元件组合而成的体系。包括钓竿、主线、子线、浮标、浮标座、钓钩、太空豆、铅皮座及铅皮、八字转环或其他形状的连接环等。其中的每一个元件都有不同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具体的要求。由于浮标的话题我们前面已经做过专门的介绍,本节对浮标的话题就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8.
史为林 《钓鱼》2009,(23):24-25
二、浮标的不稳定因素及造成不稳定的根源 1.浮标的密度因素,是影响浮标稳定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浮标的密度是平均密度,一开始说密度会影响浮标的稳定性可能钓友们不能接受,如果说浮力的大小会影响其稳定性钓友们可能容易接受一些,但这样说不准确。  相似文献   

19.
谷晓林  昕东 《垂钓》2007,7(4):13-16
七款新品浮标,有定位于竞技钓的,有定位于休闲钓的,且分别适用不同的鱼情。我们谨以此试用报告,为钓友们选用浮标提供一个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9):26-26
到一个鱼塘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什么鱼?平时喂什么?昨天的天气鱼怎么咬钩,今天会怎样咬钩,全是空白。我建议情况不明,要用自己用熟了、用惯了的浮标,不要贸然用新的浮标,也不要钓了几竿就换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