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霍桑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技巧在美国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特别是他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技巧对同时代及后世影响深远。《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也是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完美诠释。本文从《红字》的小说主题、人物刻画及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探讨霍桑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从而去体会一位勇于冲破宗教藩篱、追求灵魂自由、崇尚知识、回归自然、争取人生平等与幸福权利的伟大作家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著名小说《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在还不懂得爱情是什么的年龄就嫁给了一位面容苍老、颜色晦暗、身材畸形的学者齐灵渥斯。几年后,这位学者决定迁居马萨诸塞州,他先将妻子送到了那里,自己回欧洲处理遗留事物。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遇到了麻烦,两年后才返回来,回来时正赶上妻子怀抱婴儿站在刑台上示众,她的胸前戴着醒目的红字“A”(adultery缩写,意为通奸)。海斯特坚定地站在那里,谁也无法让她说出情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著名小说《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在还不懂得爱情是什么的年龄就嫁给了一位面容苍老、颜色晦暗、身材畸形的学者齐灵渥斯。几年后,这位学者决定迁居马萨诸塞州,他先将妻子送到了那里,自己回欧洲处理遗留事物。  相似文献   

4.
一、作品背景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故事的背景是一六五。年前后的波士顿,当时的居民是一六二。至一六三。年间来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们都是在英格兰故土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着创建人间乐士的理想来新大陆的清教(即加尔文教)徒,史称“朝圣的教父”。清教徒在英国最初是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败风气的,他们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绝欲望;后来却发展到极端,不断迫害异端,甚至连妇女在街上微笑都要处以监禁,儿童嬉戏也要加以鞭打。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浪漫主义杰作《红字》有浓郁的诗化审美意蕴,它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人性的多维透视,理想人格的标举,以及对于人的自我存在的深度之思,还有精彩的心理描写,都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浪漫主义杰作《红字》有浓郁的诗化审美意蕴,它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人性的多维透视,理想人格的标举,以及对于人的自我存在的深度之思,还有精彩的心理描写,都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是西方男性笔下少有的一个正面女主人公形象.从此著作问世以来,许多评论者和读者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文学评论家曾用女权主义观点,精神分析理论,新批评主义观点来解析这部历世之作.本文将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霍桑笔下的白兰--一位探求者,并更好地解读红字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8.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极具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作家。《荷花淀》是他于1945年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写的一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当时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后,就吸引了不少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作家方纪回忆:“《荷花淀》的出现,就像冀中平原上刮来的一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使人头脑清醒。”这篇课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其实,《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人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结晶。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远非赋比兴这样笼统的说法所能概括得了。这点,古人说早已察觉。自汉代以来,对赋比兴概念的理解就已各持己见。清人姚际恒说:“古今说诗者多不同,人各一义,则各为其兴比赋。”(《诗经通论》)各人对诗的意义理解不一,对赋比兴的解释和运用也迥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相似文献   

10.
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中《红字》不仅是霍桑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霍桑长篇长小说中的代表作用,在这部作品中,红色与红字体现出了多层次的象征意义。本文从海斯特与齐灵渥斯两个人物入手,对《红字》中的象征意义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侯秋芳 《考试周刊》2009,(34):37-38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在我国长期被解读为对清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单一化的论断有失偏颇。出身于清教世家的霍桑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他的宗教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同时又对清教禁欲和赎罪的教义予以认同。本文作者通过对《红字》中男女主人公漫长的赎罪及抗争生涯的剖析揭示了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文艺复兴时期所著的长篇小说,因为作者在这本书中广泛的应用了独特的象征意向,所以《红字》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极高,同样这本书也使得霍桑成为了美国文坛中的象征主义大师,并在世界文坛极具影响力。因此本文将对《红字》中的红字象征、人物象征、场景象征、名字象征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叙事视角的基本类型,据热奈特聚焦理论分析《红字》的叙事视角,小说主要采用非聚焦型视角.穿插使用内聚焦型叙事视角。霍桑通过非聚焦型的全知视角,让读者把握小说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使用非聚焦型视角则是因小说婚外情主题违反清教传统,须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受到道德谴责。这种非聚焦性的使用,表面上是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其实反映了霍桑对超验主义和清教的解构。  相似文献   

15.
《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品,充分反映了霍桑的哲学思想。以霍桑与《红字》的简介作为切入点,从清教主义、女权自由主义以及超经验主义三个方面阐述《红字》中霍桑表现出来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红字》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姓名,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它们实际上概括着人物的各自形象特征,暗示着作品的情节发展,凝聚着作品的主题思想。HesterPrynne这个名字,蕴含着“美丽、激情、轻率、欲望、灵魂净化以及对人性的探究”。ArthurDimmesdale这个名字,寓意“一个犯了通奸罪的人因性格怯懦而把罪恶隐藏在阴暗的心中”。RogerChillingworth的基本寓意是“恶棍、复仇和冷酷”。Pearl蕴含着珍贵美好与纯洁,是美好善良的人性象征。研究这些人名的寓意,对于全面深入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作为19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凭借模糊的道德观以及远超常人的视觉想象力,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红字》是霍桑作品中最具有争议的一部,尤其是其中复杂而晦涩的女性观念,更是成为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作家所争论的焦点。而正是由于这些争论的存在,让这部作品成为女性主义价值观领域的经典之作。本文就从《红字》中所塑造的叛逆女性形象出发,解读其特殊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点评霍桑的《红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于1850年写的长篇小说,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杰作。小说描写北美清教徒聚居的殖民地区一个英格兰少妇的恋爱悲剧,肯定了女主人公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呼吁女性的人权,否定了清教徒殖民地区残酷野蛮的法律,揭示教会势力的虚伪凶残和对人的残害,表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霍桑代表作《红字》的主题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道德学派提出《红字》的主题是人类之罪,反映了作者清教徒式的罪恶观,但霍桑对待男女主人公模棱两可的态度却又使人对此产生怀疑。女权主义研究则强调《红字》女主角身上体现的女权主义,而小说蕴涵的女权色彩却又被霍桑字里行间的嘲讽所冲淡。政治学派认为《红字》包含革命主题,而小说中对复辟和恢复秩序的偏好倾向却又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革命保守、怀疑的态度。新文化论者认为,这是一个关于从旧世界过渡到新世界的神话式文化寓言,然而,在小说中却找不到由一条主线贯穿的、统一的文化“神话”。这一切源于霍桑的模糊风格使小说具有多重的复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