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孙水香  厉金文 《辅导员》2014,(15):102-104
正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为了更好地反映了小学数学课程所应该追求的目标,将这一称谓穿了新鞋——改成了解决问题,并将教学内容分散到了各册的计算教学中,以更好地体现其应用性。然而,随着教学内容的分散,教学难点并没有随之分散开来,在日常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似乎新鞋穿得很累,要踩的点很多,但又踩不到点子上,于是乎教师教得很累,学生们则学得更累。一、累的原因(一)穿新鞋,走老路——墨守成规计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服务的;而解决问题,则又必须以计算方法、计算意义的理解为基础,这就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常说的算用结合。与老教材相比,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简称:新教材)将计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并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可见,“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目标。就“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而言,具体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十八门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各种学科多种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相继出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与众不同的特色引起了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其中的特色之一是设置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情感与态度”并列起来,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原大纲下的最大不同。“解决问题”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目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作为传统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应用题似乎退出了数学教学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简单实际问题”等,“解答应用题”也相应的变为“解决问题”。这一转变并非只是简单名称上的变化,而有更深的内涵。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指单纯的数学题,也可以是以其他形式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但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虽然“应用题”改名为“解决问题”,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但笔者认为学生把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得清晰、有条理:“要求……,就要知道……和…….题目已经告诉我们……”那流畅的思维、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仍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新课改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小学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步。小学数学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掌握生活技巧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也使数学教育适应新课改要求,不断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甄慰 《教育导刊》2011,(6):89-90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具体反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就是新课标教材不再单独进行"应用题"教学,而是在每一知识单元的学习中设置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理不辩不明。”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解读、教材文本的理解、课堂教学处理等的细节把握上,尚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故而引发了诸多争论。本文仅对“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四大争论”予以聚焦,对一些认识偏差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以来,过去大量的应用题不再以单元集中编排的方式出现,而是结合各领域知识的教学进行分散编排,并且把过去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解决问题”从原来的内容领域上升为课程目标。而今,修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又将课程目标中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这给我们教学带来新的启示。笔者以为,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在总复习时要突出把握以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只是换了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名称呢,还是有什么新变化呢?这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予以聚焦,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2.
两份预案,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联系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要求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分析、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乘法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第二。自主探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改变了过去分类教学的模式。要求学生从实际数量关系的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性。第三,学会合作,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数学交流的机会,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反思,有利于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两份预案。有不同的优势:案一根据借班上课的实际,以小记介绍自己所在学校为主线。用故事情境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习得数学知识。在探究中体验数学。享受快乐;案二在平实的课堂、平实的教学中(所选例题和练习均是在深钻教材、深挖教材智力因素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落实数学“双基”,发展和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编按]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小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进行了论述,让教师可以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却将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这说明教材并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探索应用题教学,更好地组织学生去学好  相似文献   

17.
课改前,关于“应用题”教学议论很多: ——中国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很强,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应用题教学过于形式化、技巧化,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应用题教学的训练单调枯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分强调用算术方法解题,忽视了代数思想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并列起来。不单独设置“应用题单元”.解决问题分散穿插在各个单元之中.与计算结合起来教学,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旨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6,(5A):20-21
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最先提出了“解决问题”这一概念,旨在普遍提高美国学生的素质。1992年12月,张奠宙教授在《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一文中,提出了将“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突破口的设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明确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杨朝凤 《考试周刊》2013,(50):72-72
"解决问题"指学生在全新的场景中,利用已获得的知识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解决问题,要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培养方法,进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