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虹瑾 《早期教育》2001,(19):36-36
读了由查德博士和凯兹博士的《探索孩子心灵世界》一书,书中对方案教学和动态发展的介绍,令我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90年代 ,方案教学风靡全球 ,它对世界范围内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 ,我国的一些幼教学者也将方案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引入国内 ,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方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开展方案教学?由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恺茨博士和查德博士合著 ,陶英琪、陈颖涵翻译 ,台湾心理出版社出版的《探索孩子心灵世界———方案教学的理论与实务》对这些问题作了很好的回答。该书不仅介绍了许多当代与方案教学相关的理论 ,详尽、系统地阐述了方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而且还列举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方案教学实例。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27):27-28
阅读是改善和丰富人类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方法,近两年来连续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书店里适合孩子看的儿童书越来越多,图画书凭着独特的语言、精美的画面,最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的心灵得以滋养,这是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教师要对图画书的教育价值有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和孩子们一起演绎书中的精美故事,大声朗读给孩子听,带领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边读边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尝试学习书中的语言表达,讨论讨论精彩故事的内涵,等等。相信孩子在图画书的滋润下能更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教师和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必须尊重、信任、保护、关爱每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儿童逻辑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时期,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阶段养成的数学素养,养成的逻辑创新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新课改的实施强调尊重个体、张扬个性,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用心沟通、用心教学,成就孩子梦想。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的儿童美术教学中,我都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周围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因为创造力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的画往往具备这种特点,孩子们在画画时并不完全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样地复制要画的内容,他们画的是自己的感受。孩子在画周围事物时,自然而然地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对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儿童必须走进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出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就应当走进童心世界。一、"蹲下身子看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是"小"的,因为我们总是站着看他们。老师应该走进儿童的世界,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必须蹲下来。有一次,一个大人发现一个孩子聚精  相似文献   

8.
自从担任班主任以来,我都感觉自己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能尊重他们,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对于有待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他们因感到自己成绩的落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在许多家长的反馈中,也能看出孩子对老师的喜爱.而开学初的一件事情,却让我不得不反思:我到底爱孩子吗?我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吗?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学习不仅仅限于书本的学习,但“书的世界”毕竟充满了诱惑力。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走入“书的世界”是个重要的话题。一、家长对书要有兴趣。对书有兴趣,不仅表现在舍得花钱买书,更重要的是对阅读有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对书的浓厚兴趣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觉得教师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浓些,大约也与此有关。二、家长要与孩子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成人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走入“书的世界”,光靠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够的,家  相似文献   

10.
近日,认真重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整本书中,字里行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有兴趣,让孩子喜欢你的学科,让孩子自信,从容面对学习等,这些正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需要而却没能做得最好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要鼓励孩子学会自信,让孩子在赞扬声中学会自爱。孩子都是可教育、培养、转化、塑造的,只要教师用心去发觉,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每个学生都可以进步,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从担任班主任以来,我都感觉自己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能尊重他们,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对于有待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他们因感到自己成绩的落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在许多家长的反馈中,也能看出孩子对老师的喜爱。而开学初的一件事情,却让我不得不反思:我到底爱孩子吗?我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吗?我所带的六年级五班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学生上课时比较安静,善于记,不善于思,比较满足于  相似文献   

13.
当我读完“朱老师骗人 !”这个案例时 ,内心感到更多的是欣喜。因为———我们的孩子敢说真话了 ,我们的老师开始在孩子大胆的直言中反思教育了……不可否认 ,朱老师和张老师都是认真的 ,他们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孩子学习 ,但遗憾的是 ,他们忽略了孩子是以一种怎样的虔诚来对待老师托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因此 ,当他们发现自己认真完成的任务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故意营造的 ,他们所感受到的当然就是受骗。造成教师这种善意的举动和孩子的不领情之间矛盾的原因 ,就在于我们的教学太注重教学的内容 ,而忽视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我习惯性地环视一周。与每个孩子的目光相遇时。他们个个是两眼放光。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看着孩子们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我欣慰。我也不失时机地用孩子们能读懂的眼神向他们传递着我对他们的赞赏和鼓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假如你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你也许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从书中看到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侦探小说、历史传奇甚至连环画,看得如痴如醉。但如今自己的孩子却不愿阅读,宁可沉迷于电视和电脑游戏,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可能是父母常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孩子的早期阅读行为。我在儿童图书馆工作,在这个亲子共读的环境里,我亲眼目睹了孩子的种种阅读表现及其家长的反应,常常令我感慨万分。家长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有效的亲子共读能对孩子的阅读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营造一个鼓励孩子、帮助孩子阅读的环境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书,是黄河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书,是人类灵魂的钥匙,开启了智慧之门;书,是知识的宝库,那里有我的一方净土;书,是神秘的太空,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书,是快乐的源泉,给予我幸福和满足!与书香为友,就能净化、启迪心灵,让自己在智慧中成长!一、让阅读成为一种期待在语文课本中,尤其是高年级段的入选课文,较多的选入了名家名篇,有不少课文都是对原文进行了整理修改,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作文就是孩子生命的体验,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孩子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让作文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倾吐,让孩子用心灵写作!从而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带着快乐出发孩子早上起来喝蜂蜜时,把蜂蜜瓶打碎了。她知道做错了事,吓得呆在那儿不吱声。我没有吵孩子,而是亲了亲她的小脸,安慰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小心就是了。”孩子立刻笑了起来。临走时还跟我一鞠躬,冒出一句:“妈妈新年快乐!”(其实新年早就过了)孩子说,她一整天都快乐得很。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让孩子带着快乐出发,让孩子以愉快的心境迎接新的一天,迎接新的挑战,有什么不好呢?为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总是把孩子的奖状、绘画作品等“发表”在客厅最醒目的地方,每一个客人来了都看得见,都自然而然地夸奖起孩子来。孩子喜欢绘画,我就请孩子在我的“妈妈日记—记录女儿成长的足迹”上作画,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画儿送给爷爷奶奶、弟弟妹妹,鼓励孩子给报刊投稿,使她的作品冲出“家门”,走向“社会”。在幼儿园老师的倡议下,我和孩子一起设计封面、封底、目录等,“编辑”出了孩子的第一本“小书”。然后,请爷爷奶奶阅读,请叔叔婶婶阅读,请大客人、小客人阅读,孩子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我在大学里教书,偶尔会把孩子带到我的学生中间。在我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给孩子提供和大学生同样的发言机会。一次在给学生讲古代文化时,谈...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能每天关注、鼓励孩子课外阅读,相信他会爱上书的,他会和书交上朋友的。一个和书交上朋友的孩子,谁还担心他学习不好呢?!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的呼吁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在社会人们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校教育 的关键部分。我校虽然起步较慢‘但在不断的探索、总结、发展 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多次帮助过心理出现困惑的学生,他们 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引导的渴望 心情‘告诉我们了解孩子、教育子女要更多的关心孩子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