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明今年上初一,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他妈妈。使他得意的是,每天和妈妈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偌大的书包不用自己背了,而由妈妈代劳。一天,一位邻居对王老师说:“如果你不教学,或你儿子不在你们校上学,他自己就不用背书包了?上了高中怎么办?”这一问,给王老师提了一个醒:不能太娇惯孩子。王老师心想,教儿子自立应从背书包开始。放学了,其他同学都背起书包一溜烟地“飞”走了,只有明明眼巴巴地等着妈妈。明明见了妈妈,一边责怪妈妈太磨蹭,一边将自己的书包扔上妈妈的自行车。王老师看着被自己惯坏了的儿子,不无后悔地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一、"考试来访"学生"老师,给你吃个橘子。"这个会给老师带零食的学生叫小鹂,她长相甜美,很会聊天,让人觉得活泼、好相处。小鹂妈妈中专学历,在国企做化验员;爸爸硕士学历,与妈妈同单位,是中层干部。在家里,妈妈是小鹂的教育主力,惯常的做法是一边说不给孩子压力,一边又督促孩子考取名校。爸爸工作忙碌,对小鹂有过不够聪明的评  相似文献   

3.
“老师和你一起拿”──谈从小事着眼家园配合文/李军下午,孩子们陆陆续续被家长接走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孩子玩着玩具,这时,佳佳的妈妈来接她,正玩得起劲的她不肯走。妈妈说:“你再不走,妈妈就走了。”说着,就准备走。“妈妈别走!"佳佳一边叫着,一边放下积木跑...  相似文献   

4.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他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如何迈出这一步,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很高兴,像是过节一样;有的不大情愿,但还是去了幼儿园;有的像生离死别,简直哭成了泪人;有的大哭大闹,就是不进幼儿园的门。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几个小镜头吧!妈妈把小光托给老师,一边嘱咐小光要听老师的话,一边抽出身来想要去上班。小光抓住妈妈的手不放:“妈妈陪我,妈妈陪我!”  相似文献   

5.
晨间接待时,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和父母说再见后跑进教室,蔺婷也拉着妈妈的手来了,可她的脸却看不见一点点高兴的样子。蔺婷的妈妈和蔺婷道再见后,向我招了招手,就闪到了门的一边,显然是不想让婷婷看见。我迎过去问:“婷婷今天怎么不高兴?”婷婷妈妈一脸着急的样子对我说:“老师昨天选体操队的孩子,婷婷的个子太高没选上,回家后哭得不肯吃晚饭,我们问她,她也不说,好不容易今天早晨问出来,还不让我跟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话,你们开导开导她吧。”送走了蔺婷的妈妈,我为自己的粗心而愧疚:园里要举行体操比赛,每班限选2…  相似文献   

6.
马霞 《山东教育》2003,(30):40-41
一、幼儿个案:王子涵,四岁,男孩,1999年4月20日,他是从托班升班上来的孩子,在与家长的第一次碰面会上,子涵的妈妈就提出要每天给孩子带一袋奶来园喝,说是孩子特别喜欢喝奶;还跑到寝室给孩子找了一张在中间的床,说是孩子特别容易上火,不能睡在靠在暖气旁边的床上。作为老师对家长的这样要求,很是理解,但我也因此决定要全面观察和了解这个孩子。(一)入园的第一天,子涵是老师从她妈妈的怀里接过来的,他边哭边说妈妈早来接,还一边用手不住地对着妈妈做出“飞吻”的动作。接下来就是不住地哭闹,因为我要组织其他孩子的活动,子涵就一直跟在保育老…  相似文献   

7.
张娟 《江苏教育》2022,(95):78-79
<正>2019年12月27日,一个毕业5年多的孩子的家长发来短信告诉我,当年班里最特殊的那个孩子要去新加坡留学了。看到消息,我激动了一整天,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惊喜!2010年8月,我接手了203班,遇到了小A。报到那天,他和妈妈一起走进教室。这个白净帅气的孩子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谁知,他愣了一下,用手遮住了脸,跑到第一个座位,嘴里喊着“老师好”,脑袋却使劲往抽屉里钻。作为新手班主任的我,一下子被吓到了,愣在了原地。孩子妈妈一边拉他,一边和我道歉:“老师,真不好意思。”后来,孩子妈妈告诉我,小A上幼儿园之前,家人就发现他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经诊断属于轻度自闭。  相似文献   

8.
给孩子梳头     
给孩子梳头的感觉,真好! 午睡过后,小朋友静静地坐在活动室里,冬末春初的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柔柔地洒在小朋友的脸上、身上,孩子们一个个显得那么纯真,那么可爱 再调皮不过的孩子也会像小羊羔一样倚在你身上。你帮她把凌乱的小辫弄整齐,她会一边用小手拉着你的衣服,一边讲趣事给你听:“老师,昨天妈妈带我到游乐场了,那儿可好玩了。”梳宪后,赞美一句“真漂亮!”孩子会高高兴兴回到座位上。 下一个,再下一个,一个一个地梳。小嘴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梳完了,“请小朋友坐好了,让老师看看变漂亮了没有?”唰──小眼睛一…  相似文献   

9.
孩子小的时候,你问他最喜欢谁,他会脱口而出:“最喜欢妈妈!”忽有一日,已上幼儿园的孩子出人意料地说道:“我最喜欢老师!”这使我又惊又喜又有点嫉妒。孩子,你那小小的心也会感受爱的温暖么? 记得你剐入园时,愁眉苦脸如同进地狱一般,永无休止地哭号使妈妈也失去了信心。这时,老师微笑地走过来,自信地对我说:“交给我吧!”我将信将疑地把你交给了老师,躲在一边偷偷地窥视着  相似文献   

10.
镜头一:“宝宝,你快点,我们要迟到了!”年轻的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喂孩子吃饭,孩子到处跑,嘻嘻笑着不理妈妈的话。镜头二:“你怎么这么笨,上学了连个衣服也不会穿,你要让我给你穿一辈子衣服啊!”干练的妈妈一边埋怨着,一边快速地给孩子穿上衣服,孩子撅起嘴巴,悄悄地看了妈妈一眼。镜头三:“不要捣乱,快回你的房间看书去。你不会做就不要做,尽帮倒忙!”妈妈一边忙活着,一边把孩子推出厨房,不管孩子脸上的表情是委屈还是不满。镜头四:“我每天辛辛苦苦,希望你能成才,学习好,生活好。到头来学习不上进,什么也不会做,看你以后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11.
一天,张玉婷妈妈接孩子时,着急地对我说:“徐老师,这孩子不知怎么了,总是不肯剪头发,说老师喜欢长辫子的孩子。”原来,每天午睡起床后,我总是习惯于把那些扎辫子的孩子叫到身边,一边为她们梳辫子,一边跟她们轻声交谈。孩子们可能由此判定我喜欢长辫子的孩子吧。想到这里,我连忙对张玉婷说:“剪短头发显得简洁、活泼,你剪短发一定很好看,老师肯定会  相似文献   

12.
蒋玉宇 《早期教育》2001,(22):35-35
实例一:中午,一阵大雨刚过。母亲正在妙菜,三岁的儿子在四楼阳台上忽然发现天边有一道彩虹,他从未见过,感到惊奇。他跑向妈妈,要求妈妈立即带他去寻找那座“桥”的两头。妈妈二话没说带着儿子下楼去了。妈妈带着孩子一观察,一边讲解孩子听得懂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13.
蓓蓓在幼儿园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儿,老师做什么事都喜欢让她帮忙,她也能完成得很好,因此常常受到表扬。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蓓蓓回家后总是把小嘴撅得高高的,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妈妈一再追问,才知道了原因。原来,老师表扬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所以蓓蓓才生闷气。此外,妈妈还发现,如果妈妈抱抱或亲亲别的孩子,蓓蓓就会一边哭一边喊"不要,不要",表现出很强的醋意,甚至要动手打人家。妈妈这才意识到蓓蓓的嫉妒心太强了,于是带她到儿童心理门诊进行咨询。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常常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读的时候,双方都要发出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读跟读”。这种读书方式每个人都经历过。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心底里也希望能尽量早地教孩子读书。 妈妈们过去跟着老师读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5.
亲子游戏     
小飞机:目标:训练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腰部力量,增强感觉统合能力。游戏方法:爸爸双手夹住孩子胳肢窝,举起来,孩子用双腿夹紧爸爸腰部,身体前倾,同时两臂侧平举,作机翼状。爸爸一连围着妈妈转动身体,一边念儿歌:“我是一架小飞机,一飞飞到半空里,围着妈妈(爸爸)转三圈,一下落在怀抱里。”说到最后一句时,就把孩子放天妈妈的怀里,由妈妈和孩子开始同样的游戏。  相似文献   

16.
镜头一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男孩进了商店。到了楼梯下,母亲让孩子自己爬楼梯,母亲则在后面关切地看着他。孩子一歪,倒在楼梯上,哭了。母亲:宝宝不哭,自己爬起来!周围顾客看到这情景,表情不一:一位胖妈妈,正吃力地抱着她五六岁的胖儿子往上爬。这时把孩子放在地上,一边喘气一边撇着嘴对身旁另一位顾客说:“八成是后妈!”跌倒在楼梯上的小男孩已经自己站起来,一摇一晃地继续往上爬,他妈妈欣喜地看着他……在这位胖妈妈心目中,亲妈就应该是过度保护主义者,就应该代替孩子克服困难。这势必造成孩子的软弱和自卑。结果就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我曾经在超市的门前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年轻妈妈从超市采购了许多物品装在方便袋里,很沉,自己拎着,四五岁的孩子跟随在她旁边。孩子一边走一边喊:“妈妈,我要拎袋袋。”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我曾经在超市的门前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年轻妈妈从超市采购了许多物品装在方便袋里,很沉,自己拎着,四五岁的孩子跟随在她旁边。孩子一边走一边喊:"妈妈,我要拎袋袋。"妈妈制止:"袋袋很沉,你拎不动的,别闹。"  相似文献   

19.
顺着说     
有些新入园的幼儿,每当送他们的亲人离园时,往往会大哭大叫:“我不要老师,我要妈妈。”这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老师说话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别和孩子对着说。如幼儿说“要妈妈”,老师可不能说:“不要妈妈,妈妈上班去了,老师喜欢你。”幼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叫得更厉害,更不愿意接近老师。其原因就在于此话满足不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妈妈”,你却要孩子“不要妈妈”,孩子怎么听得进“老师喜吹你”呢!此时老师应用一种关心和同情的口气顺着孩子说。如孩子要妈妈,  相似文献   

20.
宝宝一岁多了,有一个“坏”习惯,妈妈递给宝宝玩具,玩得好好的,突然宝宝一扬手,把玩具扔了。妈妈捡回来,宝宝再扔;妈妈又捡回来,孩子接着扔。反反复复好多次,妈妈火了,不耐烦了,“这孩子怎么这么爱破坏东西”,再看宝宝,在一边乐滋滋的。  其实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摔坏物体,是一种由好奇心引起的探索性,创造行为。  做父母的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正确引导。一般来说,1~2周岁的孩子,既没有是非观念,也没有道德标准,更没有价值观念。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点,正常发育现象。不要随意训斥、打骂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