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但文人学者常常除了其原名外,还有笔名。笔名,是著作人在发表作品文章时不用本名而另外起用的名字,因此也叫做“著作名”。如同探究古人的别号可见其性格、爱好、文化品味一样,文人学者的笔名一般也都有其独特内涵,值得一谈。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文人好风雅,有的文人风雅得连名字都要做一番文章。如果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些著名文人的姓名、笔名颇为风趣幽默,并且很有“谜“味。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在题诗作画时,常  相似文献   

3.
文科博览     
外国人的姓名跟我国的不一样,字数多,规律不一。大致说来,区别如下: 一、英美语系 ①名字·姓。例如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即诺尔曼(名)·白求恩(姓);②名字·父名·姓。例如:美国进步作家马克·吐温(笔名),他的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名字)·朗荷恩(父名)·克雷门斯(姓)。 二、俄语系 名字·父名·姓。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名字)·阿历克赛维奇(父名)·奥斯特洛夫斯基(姓);革命导师列宁的全称是:弗拉基米尔(名字)·伊里奇(父名)·乌里扬诺夫(姓)——也可只写“名字·父名”而不写姓。如列宁可写作“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相似文献   

4.
作家与笔名     
笔名是作家在发表作品时所采用的名字,河多作家的笔名.都是河用意、有来历的晚清时期的文学家曾朴,以“东亚病夫”为笔名,发表《孽海花》,表示人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嘲弄和侮辱。鲁迅,原名周树人.一生用过一百三十多个笔名。“鲁迅”这一笔名是地19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第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的,也是最钟爱的笔名,因其含义h三:寄托着对于仁厚而善良的母亲鲁瑞的爱;蕴含“愚鲁之人应当赶快做”的自诫;古代中国周、鲁家于任,是毛泽东的笔名有次毛泽东从同学萧子境的手中借到《世界英雄豪杰传》一书,毛泽东X.Jt…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围绕“石”“、潭”两字,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景物,理解作者借美好风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媒体】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作了自我介绍,你们猜猜陶老师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指课件上本人笔名陶近涓,意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大多失意郁闷而寄情山水,我也是“醉翁之意不在…  相似文献   

6.
邓拓笔名考     
邓拓在杂文《你赞成用笔名吗?》里,举我国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夫之、鲁迅、茅盾等为例,说明,“历来许许多多严肃认真的作者,他们往往使用各种各样的笔名。”又说,“笔名的作用是颇为复杂而微妙的”。写作态度一向严谨的邓拓,也在不同时期用了许多不同的笔名,其作用也是“复杂而微妙”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琐忆》一文的作者是唐弢,关于“唐弢”名字,还有一些趣闻呢!一、不是笔名是真名不少人以为“唐弢”是笔名,其实不然,唐弢进小学时,老师给他起名叫“端毅”,本来这两个字都是“立”字打头,也很有特色。但唐弢本人很不喜欢这个名字。有一年暑假期间随老祖母上山进香,他对庙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总要有一个称呼,而这个称呼要有意义。这个称呼的意义就由“名字”体现。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就是指姓名,或者就是名。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名”和“字”是不同的,一般以“名”为主,由“字”作补  相似文献   

9.
山西师范大学李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个文人型的学者,强者说是个学者型的文人,常以"黎羌"或"黎蔷"的笔名出版作品.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苏童,籍贯江苏苏州,曾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有文学评论家将其归入先锋派小说家行列。苏童姓童,本名童忠贵。笔名“苏童”之意大概是苏州的童忠贵,他十分欣赏自己这个笔名,甚而有点迷信“命与名随”。那抑或是他早期的作品屡遭厄运,某日更名改姓,启用“苏童”这个名字后,凑巧一炮打响,继之百发百中。白他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银幕后,苏童就有了不少崇拜者。《三棵树》这篇作品的标题,在文中具有多重含义。它是地名“三棵树”;也是作者一生曾经拥有的三棵树,即苦楝、石榴和枇杷。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一种怅惘之情。所以作者说“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文学史,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特别是在他创作后期,几乎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换一个笔名。有人说这是个人“嗜好”,也有人说是当时社会的文人习惯使然。但我们只要留心看一下《鲁迅全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如此频繁  相似文献   

12.
老酷的幽默     
笔名老酷刚搬家,房东来屋坐,他拿起老酷桌上的一张纸问:“老酷先生,你姓老吗?”老酷说:“不是——老酷是我的笔名。”房东赞叹道:“真不简单,文化人的笔都有名字!”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流寓日本初期(1898—1903),比较有代表性的笔名为“吉田晋”“哀时客”“少年中国之少年”“中国之新民”,以及世人皆知的“饮冰室主人”。随着其思想的不断转变,梁启超的笔名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他的精神却始终未变,一直坚守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作为鲁迅笔下的一个成功典型,“阿Q”的言行举止颇受瞩目,名字也不例外。关于其“Q”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在当时就有人以为这篇文章是《晨报》主笔蒲伯英写来讽刺胡适的,因为《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开心话”栏目发表时作者署名为“巴人”,“巴”字难免让人联想到四川,而蒲伯英正好是四川人,且“胡适有一个笔名是‘QV’,称胡适为‘阿Q’,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部分作家都用过笔名,更有很多人拥有不止一个笔名。这给现代文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问题,往往一篇署有很陌生的作者名字的作品,其实却是属于某位著名作家。也有时候,一个大家看起来都很熟悉的名字,其实不过是另一个人偶然使用了与那个名作家的笔名甚至本名相同的名字。当然,要确定某个名字事实上是哪位作家的笔名,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作家本人还在世,也许还可以请其通过回忆帮助核实一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是作家本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用过某个笔名。如果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作者,研究者往往更要查找很多资料才能证明某个名字属于某位作家。  相似文献   

16.
书斋是古今文人学者读书、创作、藏书之所,更是其精神巢穴,心灵港湾。许多名人学者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别致的名字,或以纪事,或以绘景,或以状物,或以明志,或以寄情,或以自勉,取义深长,发人深思。其中有一些斋名颇多谐谑之趣,读来让人捧腹喷饭。  相似文献   

17.
“柔石”一名的由来1931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龙华的青年作家柔石,原名赵平复,他的更改名字的故事,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曾有所记叙,但并未说明他为何爱用这一笔名的原委。其实,这个笔名并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有其深刻的意蕴。赵平复原籍浙江宁海。...  相似文献   

18.
“鲁迅”笔名的用意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这个笔名的意思是什么呢?鲁迅曾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苯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  相似文献   

19.
笔名送儿子,子承父业愿望却落空赵忠祥五十年代进入中央电视台后,就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于是琢磨着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赵方。他觉得,这个名字又响亮又能体现自己的理想。谁知,那时电视上的播音员从不报自己的名字,而赵方的名字也一直没有用过。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原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明亡以后,他改名人瑞。圣叹是他的别号和评书时用的笔名。 金圣叹是苏州府长洲县人,世居养育巷海红坊(今马医科海红小学原址)。他文才超群,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反对科举,对当时一般文人所热衷的功名仕途不以为然。 金圣叹“少时以诸生为游戏”,每次遇到考试,常常把民间的方言写入诗文中,有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