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科框架的层面上,都市文化学的基本结构要素主要有五项:一是“都市”,这是都市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必须依托的“物质奈件”或“社会基础”;二是“都市文化”,在其最高环节上,都市文化即当代国际化大都市特有的文化模式;三是“都市文化生产与消费模式”,这是都市文化在当代世界中的典范形态与集中表现;四是“都市文学艺术”,这是都市文化生产与消费过程最直接、最重要的感性表现形态;五是“都市社会”,这属于“外部研究”,是理论解释、批判现实的自然延展。在方法论上讲,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为都市文化研究提供一种总体性的方法论。在价值理念上,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个人”理论是研究都市文化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恰恰是向“无”的回归之旅。“有”与“无”都发生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在“有”的层面上言“道”,“道”也就是这一层面上的通畅之途。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辅导课上,我一提到“想像”和“联想”是作文的双翼,常有些给自己贴上“差生”标签的同学认为这“双翼”太神秘,说“那是作家的专利,自己这榆木脑袋享受不起那奢侈品。”还有的讷讷地埋怨  相似文献   

4.
你我他     
发件人达达收件人爸爸主题我不希望大人陪读 爸爸,每当我在家里做作业时,你总喜欢坐在我的身边,一会儿翻翻语文课本,一会儿查查作业本子,还说“这是陪读”、“这是大人对孩子的关爱”。有一回,我在“每日一句”作业本上写了这么一句句子:“我真想在新村的草坪上翻跟斗。”你读了竟说“在草坪上翻跟斗是破坏绿地的行为”,硬要我把这句句子改掉。  相似文献   

5.
一、“专题”“思想的起跑线”这一专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学人文读本》。这是一套极其丰盛的“精神大餐。”在“知识”的起跑线上我们似乎可以晚半拍甚至一拍,但在“思想”上不可以!如果我在中学时代能读到这样的书,我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境界。  相似文献   

6.
理解能力     
一位老师教一年级数学。一天,老师提问;“戈登,想一想,4颗樱桃放到桌子上,你姐姐吃了其中的1颗,桌子上还剩下几颗?” “几个姐姐,先生?” “不是,注意听。我把这道题目再重复一次,桌子上放着4颗樱桃……” “这是不可能的,先生!现在没有樱桃,现在是冬天。”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荧屏上和在旧戏舞台上,当演到某一皇帝要传达其命令的时候,总是有人拿着“圣旨”宣读,末尾总要读“钦此”二字。这“钦此”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钦”是对皇帝的敬称;“钦此”就是皇帝叫这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五册《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开头第二句说道:“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我认为这个句子有提出来商榷的必要。“我爱……特别是……”这一类句子,我以为后一分句加上的“特别”这个表示程度的副词,是应该在上一句中心意思的基础上,提出更为具体的内容进一步加以突出、强调的,但它仍要承接上一句话的中心意思说下去。即上一句说“我爱……”,下一句则要承接“爱”这个中心说“特别是爱……”象这一句话,上一句说“我爱我母亲”,下一句加上“特别”便应该以“爱母亲”为基础承接这个意思这样说:“特别是爱母亲一生勤劳俭朴(或用“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之类的文字)的高贵品质。”可是课文里的这句话虽然在下一句里  相似文献   

9.
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会得出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不会导电”、“碳棒及铜丝等金属会导电”,如何让学生由“不会导电”到“不容易导电”,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这表面上看来是语言上的一种变化,实际上是学生思维变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语第十二册《早春》一诗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其中的“处”字作什么讲呢?“教参”上没有明说,只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这句意思是,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时光”。如一一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 收脑白金” 这是近来流传广泛的一句广告 语,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病句,其 “不收礼”与“只收脑白金”在逻辑上 自相矛盾。 其实,这在修辞上叫“舛互”。 “舛”是“违背”的意思。所谓“舛互”,  相似文献   

12.
崔成林 《教师》2011,(27):5-7
四、深入听课 4月21日上午,我开始了蹲点听课。这节是初一语文。上语文课的是一位男老师,这是一节“随笔写作”课,老师在黑板上给出的题目是“七色春天,____”,让学生“猜”今天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几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热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似乎在于为文学寻找一个“本质”,或者为这“本质”寻找一个“科学”的表述:究竟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审美意识”?这两种表述都建立在八十年代以来“审美自律”前提上,而这一前提也仅在反拨文学的工具论上有其历史意义。所以论争的意义不过在于进一步彰显了各种政治与反政治权力对文学“本质”表述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国语·晋语一》载:“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按先秦典籍中“隶农”二字连言,仅此一见。现代学者多把“隶农”理解为一种阶级身份。有人说这是一种农业奴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依附农民,或者是有奴隶色彩的农奴。其实这都是误解。首先从语法上看,《国语》中的“隶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主谓结构。“农”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耕作”,“隶农”就是“隶从事耕作”。上引《国语》原文是一个比喻,译为今语当为:“我  相似文献   

15.
有位老师讲到小语第四册“归类识字(二)5”中“简单——详细”一组反义词时,先从“详细”一词中分出生字“详”进行教学,再讲“详细”的意思,一切都按备课笔记上的内容顺利进行着。刚要转入另一组反义词教学时,突然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老师,简单的反义词是复杂,这是上学期我们学的,这一课怎么又说简单的反义词是详细呢?”  相似文献   

16.
要使当代独生子女在成才的道路上起飞,既要展开幼儿园教育这“一翼”,又要振动家庭教育这“一翼”——这是上海市特级教师,愚园路第一幼儿园园长赵赫经常和我一起议论的话题。其实,这“两翼”,无时无刻不在“动”。不过,在多数的情况下,“你唱  相似文献   

17.
目前,“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作为动词的“像”“好像”和作为副词的“好像”用作“象”的例子在印刷品里已很少见到。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印刷品里,作为名词性词素的“象”和“像”字使用混乱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常常使得许多语文工作者感到困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笔者认为,造成“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古汉语中“象”和“像”长期在多个义项上交叉使用,这一习惯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这两个字的选择。二是“象”和“像”在表“形状”这一义项上的界限不…  相似文献   

18.
“这是什么东西?哦,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狗啊!这是谁家的狗呢?”“原来这只狗是可以插到电脑上的啊!”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什么?     
“我认为知识是……”“不,我认为,知识是……”乍一听,或许你会以为这是一次辩论赛上学生的高谈阔论。其实不然,这是一堂四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七册的“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三种线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有些“文革”词语(也包括“文革”前一段极“左”时期产生的词语)随着“文革”的完结而进入语言博物馆,但也还有一部分“文革”词语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目前,“文革”词语大都在感情上、词义上或用法上产生了异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更新,但这一更新和异化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过程,以引起人们对“文革”词语更新和异化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