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在不必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小得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结构,但也有一些仍需保持被动语态。下面,我谈一谈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翻译形式。一、译成汉语主动句英语原文中的被动结构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又可分为几种情况:1.原句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译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如“被、把”等字样。它在形式上是主动句,但表达的则为被动意义。例如:Intheirmeetingthisquestionwillbediscussedbr…  相似文献   

2.
根据乔姆斯基的结构理论 ,无生命主语句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三种 :( 1 )把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简单句译成汉语的复合句 ;( 2 )把无生命主语被动句译成无主语的主动句 ;( 3)把英语无生命主语句译成汉语的兼语式。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大不同。就语法结构而言 ,英语喜欢使用被动句 ,把中心词放在前面 ,修饰语从后面来修饰中心词 ;而汉语则偏向于把中心词放在后面 ,修饰语放在前面 ,而且使用被动句的机会相对要少得多。这就使得英语被动句汉译时 ,不但要求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 ,而且还必须照顾到汉语的一些习惯。如果英文被动句翻译成汉语被动句听起来很拗口时 ,就必须改变句型。下面是英语被动句汉译时的一些技巧。1 译成汉语主动句英语中被动结构的句子译成汉语主动句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情况。1 .1 原文主语在译文中继续作主语。( 1)Thewholec…  相似文献   

4.
英汉被动句有各自的特点.英语被动句可译成有形式标志的汉语被动句,译成带有被动含义的汉语主动句,和译为具有完全意义的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译成英语亦然.  相似文献   

5.
<正>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是英语中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表示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突出了行为的对象,因此较少主观色彩。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狭窄,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句的形式来表示的。英语被动句的译法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汉语的主动  相似文献   

6.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用来表示句中主语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被动语态很少出现在汉语中。所以,在英译汉时,我们往往尽可能把英语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本文试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用法和汉译策略进行探讨,以求得译文的可读性和通顺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将英语、汉语的被动句加以分析比较,谈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英、汉被动句的特征英语和汉语都有两种不同结构的句子,即主动句和被动句。在一个句子中,如果主语为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这个句子就是主动句;如果主语受到谓语动词的影响或支配,这个句子就是被动句。如: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9.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而汉语中则以主动语态为主.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必然在语言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译者在将英语译成汉语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种语言的特征,忠实、通顺地进行翻译.本文认为,绝大部分英语被动句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而有的则可以保持被动形式.本文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中的小句结构统一表现为嵌套时态短语的话题短语投射。英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在不同小句类型中具有实现事件论元的可选性特征,其句法结果为英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的主语移位至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而英语动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的位置由小代语 pro 占据。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成分的不同造成了英语不同小句中主语被动化提取的差别。汉语中的时态成分同样在实现事件论元方面具有可选性特征。汉语补足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选择不实现事件论元,因此汉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的成分为小代语 pro。汉语独立小句中的时态则选择实现事件论元,其主语实现为话题。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简单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如何用汉语顺利表达英语被动句是英语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对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探讨英语被动句的汉语表达的三种规律,从而根据其表达规律总结出用汉语表达英语被动句的若干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里被动语态的不同,并根据这些不同提出了英语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几种常用方法,即译成汉语的被动句、主动句和无立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被动句的角度来谈论翻译,被动句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等.以避免在学英语时进入了被动语态一定要译成汉语的被动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结构,但在被动语态的应用上却不尽相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用得十分广泛,且往往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而在汉语中则不然。因此,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很少译成被动句。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要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其他结构。  相似文献   

15.
康连星  何明丽 《天中学刊》1998,13(6):77-78,84
一、英语被动句中主语的翻译(一)译成汉语主动句时:1.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Thewholecountrywasarmedinafewdays.几天以来全国上下都武装起来。Thesehseofinferiorityhasneverbeeneradicated.那种自卑感还没完全消除。Thenewshasbeenbroadcastedmanytimesontheradio.那条新闻已经在收音机中广播了几次。2.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作宾语:BytheendofmeWorldWar11,Moreman2O0poiebdbeensavedbytheInternationaloTganlzatlon.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个国际组织拯救了二千多人。MillionsofoinesepeoplewerekilledbyJapan…  相似文献   

16.
被动句在英语中广泛应用,尤其在新闻报道和科技献中使用更为普遍。被动句的翻译有多种方法,总的说来,可归类为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即译成被动句和译成汉语主动句。  相似文献   

17.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1,(34):131-132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很广泛,而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翻译成汉语时大多数的被动句可以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转换成主动句,若保留其被动语态,则除了译成汉语的"被"字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含有被动概念的词语或句式替代。本文就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表达法进行归纳,以便翻译初学者学习。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独立主格结构(nominative absoluteconstruction)的句法功能是在句中作状语,可以表示谓语动词的动作时间、原因、伴随情况和方式等。它包括六种形式:(1)名词或代词+介词;(2)名词或代词+不定式;(3)名词或代词+介词短语;(4)名词或代词+形容词;(5)名词或代词+名词;(6)名词或代词+副词。在这些结构中,前面的名词或代词是后面部分的逻辑主语。英、汉两种语言虽不同语系,汉语的复句不一定能够译成英语的复句,但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用英语的独立主格结构处理,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简洁,语言紧凑、流畅,一目了然。下面试就汉语一些有关的联合复句和…  相似文献   

19.
本从被动句的角度来谈论翻译,被动句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等。以避免在学英语时进入了被动语态一定要译成汉语的被动句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马亚鸿  韩丽 《考试周刊》2010,(30):103-103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词法结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往往是很不同的。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都可以使用。汉语中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相对而言要狭窄得多,也不像英语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一的构成形式。因此,在翻译英语的被动语态时应尽量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必要时亦可译成各种形式的被动句,有时也可译成无主句。本文正是以英语中被动语态翻译为例来讨论翻译技巧对于此类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