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的概念,进行周长的计算,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蔌得稳固的表象支柱,清晰的概念和合理的方法,才能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直观到位,才能水到渠成。1.直观感知,形成概念。教师出示一个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复习有关特征后,以绳绕长方形一周并贴在黑板上: 再拿出一块长方形黑板,假设它是一长方形探场,让一名学生从四边的某一顶点出发“走”一圈(用教鞭示意)。然后教师帮学生概括,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最后同桌的学生为一组,用带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师在讲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让学生利用长方形制作一张贺年卡,教师是这样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先让学生测量出长方形贺年卡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根据贺年卡的周长选择长度适当的彩带镶贴、美化贺年卡。  相似文献   

3.
一、注重直观演示和操作   几何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大量空间形式的生动材料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得到的。因此,几何概念的教学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通过操作来学习。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四周贴上彩色纸条 (长、宽用不同颜色区别 ),再拉直展开成相连的四条线段。 (如下图所示 ) 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实际测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计算,并思考:一个长方形有几条长边,几条宽边 ?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比较简便 ?这样学生能比较容易地获得长方形“周长”的表象,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我经常适当地增加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分层次逐步掌握。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刚接触图形,对图形认识不足的弱点,由浅入深,借助实物图示,把教材难点分散,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一)让学生度量操作,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认真观察操作,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都剪上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带着一条绳子来上课,由学生自己动手用绳子度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们的长、宽或边长有什么关系,从而由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这是思维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测量出长方形贺卡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根据贺卡的周长选择长度适当的彩带美化贺卡。乍一看,这一教学片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体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圆的周长之前,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有关知识。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线段之和,而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周长”这个概念,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可以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自然引入新课。 下面是一般教法设计的片断: 一、揭示课题 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周长以及计算圆周  相似文献   

7.
<正>巧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使之成为激活思维、促进思考的最直接素材,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又能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关注,使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逐渐成为现实。下面,通过"长方形的认识和周长"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灵活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让学生把事做完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后,教师设计"摆一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2组长度一样的4根小棒)。交流展示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展示出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优美的校园全景图 )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如果要在这幅画的四周围上木框,你能求出共需要多长的木条吗 ?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   小结:求木框的长度,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 4条边长的总和,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 )   教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   〔评析:课一开始,教师就创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组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  相似文献   

9.
谢振华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Z1):109-110
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教师与学生创建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一、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创设了给长方形的广告牌围彩灯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再让学生自由地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并用“你发现了什么?”,从学生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两条长和两条短,给出了“长”和“宽”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发现要知道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用量的方法,用绳子围长方形...  相似文献   

10.
<正>一、铺垫孕伏,生活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长方形?(教师强调长方形是物体的一个面)师: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周长又在哪呢?请同桌互相指一指。师:再摸一摸课桌的周长。师:描描画画下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一、课例研究内容的确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上海“一期课改”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在此初次接触周长概念,至第十一册还有一次圆周长内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重点放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建立上,关注让学生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技能,相对忽视了学  相似文献   

12.
一、缘起:周长能摸、能描吗?笔者近期去基层学校教学视导,先后观摩了四位教师执教的"周长"一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例3)。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其中都有一个摸周长、描周长的教学环节:在揭示周长概念之后,先让学生摸周长——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周长——描树叶、长方形等不规则或规则图形的周长。这引发笔者的思考:周长能摸出来吗?能描出来吗?教师采用这个教学环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目的:通过教师演示教具,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联系实际学会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计算有关长方形的周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教师提问:长方形有哪些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教师出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石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唤起和推动学习,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原动力,它具有引起学生创造行为的启动功能和指导监控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例如,当学生熟悉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让学生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15.
张焕孪 《云南教育》2002,(31):41-41
长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周长概念,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自主观察或讨论时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并采用各种适当方式从心理上和精神上进行激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一、实践操作,形成概念准确地形成周长概念是计算长方形周长的重要条件,也是最本质的要求。为此,课前可安排学生准备些实物,课上引导他们具体观察、指指说说,使学生理解围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首先使周长具体化。让每个学生说一说手中长方形纸的边的特点,并用手比划它的周长,接着问学生:“你能把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出来吗?”学生发现它的长和宽都不知道,要计算它的周长必须得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计算周长。于是每个学生独立地去量长和宽,再计算周长。每个人的思维方法不同,探索到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这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怎么想的、怎样算的,对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目的是使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在交流中互补。最后全班交流,筛选出如下方法(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长方形的宽):(1)a+b+a+d;(2)a×2+b×2摇;…  相似文献   

17.
一、实际测量,激疑导入  1.明确概念。  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明其周长指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圆的图形,启发学生类比联想: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直观演示说明:围成的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周长。  先启发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的含义思考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 (如棉线、直尺等 )测量圆片的周长。测量后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学生可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用线绕圆片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一般几何初步知识时,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结构”训练。进行这种训练一方面可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整体结构训练,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时,可考虑分别进行如下几组训练: (一)长(正)方形的周长的整体结构训练公式:(长+宽)×2(?)周长例题:①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已知长和宽,求周长:(16+5)×2] 辨析:(长+宽)得到长和宽的和,乘以2,得到周长。②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90  相似文献   

19.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课堂中能巧妙地设疑、显疑、激疑、释疑,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一、复习旧知──设疑“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将“疑”设在新;日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例题能顺利地进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课始就问:“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如果要围成一个长方形,你该挑哪些小棒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老师抓住旧知,找出例题的生长点,为例题的教学铺路架桥。二、尝试练习──显疑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