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尔寺羌姆——“法王舞”是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弘扬佛法的手段之一,从开始表演至今已有近三百九十四年的历史,可以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成为塔尔寺宗教文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塔尔寺“法王舞”的音乐形态分析与研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意义,希望寺院里僧人们世代口传的艺术珍品能够得到较好的生存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羌姆,民间称之为"跳神"、"跳大神",是藏传佛教寺院举行宗教仪式的面具舞蹈。本文以热贡羌姆《切将卓》为个案,在文化形态学视野中,探讨了藏传佛教寺院宗教舞蹈羌姆的形成、发展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道孚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康巴藏区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藏传佛教传入道孚地区以后,由于历代封建领主的支持,藏传佛教格鲁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道孚地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道孚地区宗教格局、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道孚的社会历史背景、格鲁派寺院——灵雀寺在道孚的创建以及格鲁派对道孚社会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道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羌姆”,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它是宗教意识和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羌姆”这一宗教舞蹈艺术的产生渊源、种类及称谓、表演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的羌姆是在印度金刚神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藏族的土风舞,拟兽舞以及苯教的祭祀舞蹈,形成的诵经、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一方面,它以各神祇作为表演者来宣讲佛教故事,传播宗教教义并祛灾取福;但另一方面,它暗含了对生命中生死的思考,在整个仪式表演的过程中折射出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佑宁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历史上不仅以“湟北诸寺之母”而著称,而且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章嘉活佛既是佑宁寺的著名活佛,同时又是清朝的国师,在清朝治理蒙藏地区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金瓶掣签”?藏传佛教人士寻访转世灵童是按照宗教仪轨和程序进行的。自清朝乾隆57年(1792年)中央政府颁行“金瓶掣签”制度以来,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产生要按照宗教仪轨寻访出几名候选灵童,然后在释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签以定,最后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什...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四川省成都市一座藏传佛教尼众寺院——铁像寺的田野调查报告,从寺院的历史起源和形成背景、寺院修行、寺院组织及戒律几部分进行的调查。特别是对铁像寺为藏传佛教尼众寺院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状况作了比较详细的田野调查。本文的调查资料可供宗教部门、妇联部门以及佛教领域研究、妇女研究、社会性别学等研究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仓央嘉措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也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才华横溢的诗人,尊贵的宗教地位使得他备受敬仰,而一部《仓央嘉措情歌》又使得他亲切神秘,本文将通过分析《仓央嘉措情歌》的比兴创作手法,探寻《仓央嘉措情歌》的神秘细腻意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族寺院教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藏族寺院教育的雏形、寺院教育的形成、诸教派寺院教育的发展、格鲁派的寺院组织机构、格鲁派寺院的教育制度、寺院的法会、苯教寺院教育、寺院新式教育的兴办、寺院教育的特点和寺院教育的改造等内容,是一部了解和研究藏族教育发展史的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11.
公元8世纪西藏地区建立的第一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宗教仪式表演"羌姆"的发源地,它源于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大师为修建桑耶寺时驱鬼除魔之意。公元13世纪,宁玛派高僧古若曲哇为了纪念莲花生大师改编形成了大型佛教乐舞——"古鲁衬节"羌姆,其中增加量宣传佛教思想的新内容,逐渐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桑耶寺"次久"羌姆。本文着眼于研究羌姆文化背景下,对桑耶寺的"次久"羌姆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葛根庙是内蒙古东部区规模较大影响力较深的藏传佛教寺院,历史悠久且拥有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在举办大型法会时会表演查玛舞,弘扬佛法。但是在葛根庙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中查玛舞随着时间慢慢退出了葛根庙,直到2010年葛根庙重新恢复了查玛舞的表演,本文以2010年5月24日在甘珠尔大法会上表演的查玛舞为例,根据庙内喇嘛提供的视频及图片和笔者的对葛根庙的实地调查为依据,对查玛舞角色、舞蹈、服饰、伴奏乐器及伴奏型的调查进行总结,简述葛根庙查玛舞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佑宁寺,原名郭隆寺,也叫二郭隆寺。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公社寺滩大队东南。它历史悠久,几经兴衰,名僧辈出,著作如林,是格鲁派在青海地区修建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号称“湟北诸寺院之母”,  相似文献   

14.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甘孜藏区,有两个史证;甘孜藏区藏传佛教的传入,各教派时间不一;甘孜藏区各教派寺院的分布在地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格鲁派和宁玛派寺院几乎遍及全州,萨迦派和噶举派寺庙系小集中状态。在甘孜藏区,格鲁派寺庙大多分布于农区,宁玛派寺庙分布于牧区,萨迦派、噶举派以西部的德格县和东部的康定县为集中;甘孜藏区藏传佛教对社会稳定具有正面效性和负面效应;新时期要挖掘藏传佛教的积极因素,发挥正面效应,引导藏传佛教与甘孜藏区跨越式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风,起于青萍之末 1995年5月14日,达赖喇嘛在印度举行的一个祈祷大法会上突然宣布:6年前圆寂的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已经确定。达赖喇嘛的这项非法决定顿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5月18日下午,历代班禅驻锡地的札什伦市寺14泣活佛、堪布表示:6年前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后,札寺按宗教仪轨和程序做了大量寻访灵童的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但令人愤慨的是,达赖喇嘛却突然宣布“班禅转世灵童”,这是违背宗教仪轨和历史惯例的行为,我们将排除干  相似文献   

16.
锡伯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其部分西迁伊犁后曾为祖国的屯垦戍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清代伊犁锡伯营藏传佛教寺院和卡伦寺庙为主要考察对象,用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靖远寺的历史、建置、藏经、主要经济来源、宗教活动以及卡伦寺庙的相关情况,表明藏传佛教在锡伯族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对锡伯族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海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尕寺村一村两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和苯教。长期以来,两种教派既各美其美,又求同存异,美美与共;既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又保持了两种宗教间的生态平衡与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从祖庭、教主、经卷的拥有,普庵教信徒在客家区域的较广泛分布,可以对普庵教的现实存在做较肯定的回答。普庵教是一种以南宋初临济宗杨岐支系下第6世禅宗高僧普庵禅师为教主、以赣西北宜春市袁州区慈化寺为祖庭、以法事仪轨为主要特征的民间宗教。普庵教的4大宗教特征是:糅合佛教禅宗、密宗、道教灵宝、民间巫教因素;突出普庵符与普庵咒的作用;强化法事仪轨的仪式表演特色;现实中与客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格姆佩先生驾驶着汽车出去。他开出大门,开上小路。“我们可以上来吗?”孩子们问。“我们可以吗?”兔子、猫、狗、猪、绵羊、公鸡、小牛和山羊问。“可以,”格姆佩先生说,“但可能要超载了。”他们全挤了上去。“天气真好,”格姆佩先生说,“让我们走这条黄土路,到野外去逛逛。”汽车往前行驶,发出轧轧的响声。阳光很好,他们都感到很快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对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的藏传佛教尼众寺院进行田野考察调研之一,书松尼众寺院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尼众寺院。本文主要以寺院志的格式编写,介绍书松尼众寺院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状况、寺院组织结构、寺院现状、修行制度、修行内容及经济状况,本文是调查第一手资料,可供宗教相关部门以及藏传佛教研究、藏族妇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