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和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强大阐释力,能够被广泛应用的理论体系。概念整合是指不同概念域的框架通过跨空间映射整合成具有新结构的复合空间的认知活动,试图解释语言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双关语在中国诗歌中出现较为频繁,诗人以此来含蓄表达内心的想法,并深化诗歌意境,增加诗文可读性。本研究以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诗歌中的双关语意义动态构建过程,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古诗中的双关语现象。  相似文献   

2.
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借助ICTCLAS2013(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静夜思》意义建构进行分析。在整合过程中,心理空间、映射、接近原则和关键关系的压缩在整合网络中的四心理空间共同发生作用,具有强大的认知解释力,从而在认知层面上能够更系统地阐述诗歌意义。  相似文献   

3.
Fauconnier与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实际上是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此理论强调了概念整合就是将来自不同概念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概念整合网络的构建依靠跨空间映现的建立来完成,其特点是构建一个具有新结构的复合空间,同时与整个网络保持概念的连接。通过概念整合对西方幽默语言现象的个案分析,概念整合对语言现象进行阐释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揭示人类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认知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唐诗中的友情进行分析解读,旨在用这种主动的、动态的方式来阐释唐诗友情诗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揭示了不同读诗人对诗歌不同解读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迟丽娜 《考试周刊》2012,(14):12-14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美国文学中的黑色幽默。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的形成和理解涉及一系列心理空间的连续的层级结构,在此基础上Fauconnier和Turner创立了概念整合理论。"黑色幽默"旨在以幽默的方式对待怪诞、病态与恐怖,即用幽默的方式解释现实的黑暗。本文选用Joseph Heller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从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分析其黑色幽默空间建构的动态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7.
胡慧 《海外英语》2012,(24):237-239
在探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现实化机制过程中,映射理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产生与实现过程。映射理论是Fauconnier三大理论之一,与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息息相关,在这两者的配合下,意境的现实化机制得到更完整的呈现。通过以李煜诗词意境的具体实例研究,试证明宋词唐诗等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的现实化机制可以从认识视角下的映射理论实现,为传统文学提供一个现代崭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开拓了另一番文学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Fauconnier和Tur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语言的动态认知过程。近年来英语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新词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英语中表示"人"的部分新词的意义建构过程,实现对心理认知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并为英语新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译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念整合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首先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ills Fauconnier提出,其"四空间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通过"四空间模式"分析翻译过程,揭示了翻译实际上包含"解读原文"与"创建译文"两个概念整合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同的概念表达和重构原文中的认知联系来将原语中的意义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在目的语读者头脑中唤起与译者同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0.
熊乐 《考试周刊》2010,(26):102-104
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将心理空间的建立、映射与合成机制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隐喻涉及到相互作用的四个心理空间,最终形成合成空间和新显结构。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之下对"idea"在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意义产生的心理机制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堪称英诗作品中以文述乐的典范。这首抒情短诗以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时间性及空间性与诗歌语言的契合为前提,通过民谣诗体、修辞及意象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2.
“九叶派诗人”辛笛受华兹华斯的经典抒情诗《孤独的收割者》的启发,有感而发创造了不朽的名篇《刈禾女之歌》。通过对两首诗的细读和比较会发现,两者有相似之处,在诗歌主题上都是对淳朴而善良的劳动女性的赞美:在意象的营造上均体现诗人强烈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等方面。同时,由于诗歌观念和诗意表现上的不同.在抒情策略上存在的迥异之处也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收割人》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对世界名作《孤独的收割人》的深入剖析,来了解作者华兹华斯的人生之路,把握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对作者和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诗人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十分注重情感的自然抒发,寓情于景。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其代表作《孤独的割麦女》的每一诗节,通过对自然的描写的解析,意在发现该诗朴素的语言下所蕴含的诗人的人文思想。从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给人们展示诗的美。  相似文献   

15.
韩愈的“以诗为戏”有“战诗”和嘲戏谐谑两种形式,其创作目的主要是获取乐趣,与传统的“诗言志”不同。因此,创作手段也不同,这是韩愈“以文为诗”创作手法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孤独的刈麦女》中刈麦女的孤独、其歌声反映出的忧伤以及歌声引起过路者的共鸣等三方面,同时,结合华兹华斯的生活经历和诗歌理论探寻了这种忧郁情感产生的根源,并指出诗中反映的诗人在其长诗《丁登寺》中所提及的“聆听宁静的人性之悲曲”的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17.
在错综复杂的物质索求中,现代人忽略了自然神性,迷失了自我。因而,强调心灵和自然的交流,进行精神探索是必要的。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诗人,不满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物质化地对待。诗人意识到自然是一种精神存在,是治疗工业文明所致的现代弊病的良方妙药,是调整现代文明异化社会关系的唯一方法。《孤独的收割女》恰恰反映了诗人在这一方面的思考。本文尝试探究华氏选材所体现的趋势,旨在证明华兹华斯更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与"点铁成金"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宋代诗歌注释者赵次公在《杜诗先后解》中从用典之法与体格句法两方面总结了江西诗派之祖杜甫的诗法。用典之法包括对字、语、势、事的分析总结,其中的用事又包括专用、借用、直用、翻用、用其意不在字语中、展用、倒用、抽摘渗合而用、用方言之稳熟、用事之祖孙、暗用、叠用、化用、贴用、承用、用俗语常语等方面。体格句法包括了对诗体、诗格、通义、对仗、倒装、句眼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Fauconnier的概念复合理论突破了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在隐喻识解过程中的静态视角。文章以概念复合理论为框架,探讨了隐喻的动态识解过程,认为隐喻是在特定认知语境的前提下多个心智空间映射和概念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望舒草>被视为戴望舒创作充分成熟时的代表作品,诗以象征化的意象和氛围传达感情,诗人深沉忧郁的情绪在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