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炜 《现代语文》2007,(5):45-45
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课改的深入,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优点远远胜过老师的空洞说教,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是展开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是老师事先设计的,学生只能按部就班探究。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老师们往往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虚晃一枪。其实这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只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课堂原本是应该交给学生的,他们是主人。  相似文献   

2.
教学个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学生单从表面理解.一定会“离题万里”.故在教案设计时特别作个批注。果不其然.当学生读到“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碰壁’是什么意思?”我没急着回答,而是笑着对大家说:“问得好.‘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掀起了议论热潮: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新课程呼唤开放性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一个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更是一个时刻能闪烁智慧火花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而《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古人说得好:“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走好迈向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是音乐课的主要特点。情感是音乐教学目标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学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提倡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总是站在成人的:立场和思维角度来备课,甚至几乎代替学生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一切处理过程,从而使语文课堂上难以闪现出学生思维和智慧的火花。要真正体现《新课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积极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善于质疑和自主释疑的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薛建强 《考试周刊》2010,(31):180-181
西班牙的当代杰出的哲学家、佛学家、跨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潘尼卡先生指出:"智慧说,我并不与精明同一。智慧要求有洞见、技能和才智。"《辞海》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当前我们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与用科学。”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才能。  相似文献   

9.
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气氛沉默而压抑,在课堂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而有的课堂呢,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学生的基础不同、还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准确、深入?仔细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造成学生课堂表现沉闷、不能畅所欲言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落实到位。只要课堂上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保持沉默,做忠诚的“倾听者”,在这些“倾听者”中,很多人也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技能手段,有效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引起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开启学生灵感的智慧大门。一个真正的教师可以通过有趣而高效的课堂提问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尊严》一课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教学时,前边的几个环节完全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非常满意。但是正当我准备过渡到下一环节时,一个学生把手举了起来。“老师,我读了课文后认为,如果没有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理解和尊重,也许不会有后来哈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常识教学,知识体系相对不完整,在很多课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着知识理解上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难点、重点,并作出必要的“稀释”,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机械意义上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因为机械记忆而增加,学习效率也因此而降低。因此,我们应打开“窗口”,引进生活材料;做好“接口”,制作思维台阶;留下“缺口”,创设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4.
当新课程的清风吹暖老师们的心扉时,当我们坦然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孩子们的心田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呼唤  相似文献   

15.
魏锦潮 《生活教育》2014,(16):56-57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推动教学目标实现、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问出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他十分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生成资源,使教学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住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中,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拨旺他们的求知欲,在“问题情境”中,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或专题上,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方式。从本质上说,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复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从现代课程理论的视角看,针对传统的指向考试与分数的复习,我们应该考虑:生成新的复习理念,设立新的复习目标,制定新的复习计划,创造新的复习课堂。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 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与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