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沧独特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拉祜族人民,拉祜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并在长期的与自然共处过程中形成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文化。拉祜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拉祜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意识;拉祜族物质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拉祜族禁忌和村规民约中的生态保护思想。加强对自然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是一个受传统社会生活影响很深的民族,至今其现代化的发展并不明显,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主要是靠不断适应生存环境而延续至今,其生存和发展受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使他们对生态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形成崇拜自然的观念,其中传统的宗教生活中就有着丰富的生态观念和生态利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禁忌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其产生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禁忌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禁忌作为社会历史产物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生产发展,时代变革,科学进步,其或迟或早、或快或慢,总会发生变化。拉祜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赡的禁忌习俗,这些禁忌涵盖了拉祜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其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体现,它贯穿于整个拉祜族传统文化之中,同样也代表着拉祜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文化的栽体,文化以民族文化的形式而存在;文化是民族的标记,不同的文化构成不 同的民族。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和繁衍生息的岁月 中,拉祜人在创造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同所有事物一样,拉祜族文 化一经产生,就具有自身特性。其主要表现为多样性、流动性、交融性、非均衡性、社会性、创新性、开放性特 点。同时,拉祜族文化是在自身发展与其它文化比较、互助双重改造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拉祜族传统的数字文化反映了拉祜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审美习惯等,探析拉祜族数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丰富内涵,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宗教信仰的发展正处于多神向一神转变的过程,在他们的生活中信仰的最高神是“厄沙”,但是在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下,西双版纳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中多神崇拜的痕迹还很浓重,还有水神、树神、山神、太阳、月亮以及祖先神灵等等的崇拜,常见的传统宗教信仰方式主要有:天神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农耕祭祀几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考察,发现澜沧拉祜族地区存在着一些影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些非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对非传统音乐文化考察的叙述,来对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现状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拉祜族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职官制度。最初是以游猎游耕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古老的“卡些卡列”职官制度。其在组织与家庭结构关系上与拉祜族双系大家庭制度相适应,虽然已显现出某些社会政治功能,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职官体制,管理机构也不完备,属于原始民主管理制度。当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政治行政制度在拉祜族地区确立后,“卡些卡列”制度被纳入土司统治下的职官制度体系之中。而随着拉祜族地区的“改土归流”与保甲制度的建立,拉祜族的传统职官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晓荣 《集宁师专学报》2013,35(1):72-75,83
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和狩猎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文化。当工业文明引发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人类开始寻找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出路时,作为人类史上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以其内在的生命力为扩展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拉祜族有着丰富的葫芦文化,试从现有的拉祜族史诗中的葫芦神话出发,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原始葫芦文化在拉祜族的生殖文化、农耕文化和宇宙哲学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拉祜族源于古代南下羌人。羌人拥有许多独树一帜的文化。本文试从历史、服饰、丧葬、宗教信仰四个方面来探讨古羌文化在今拉祜族文化中的遗存状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改革观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不但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辩证思维中的“尚变”传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人格的论述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人际关系的范畴,在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侯,这种对人格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适用的。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企及了人文的理想境界和自然的生命世界融合无间的审美高度;道家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体现了它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佛教尊重生命的慈悲佛性、众生平等的生命价值伦理、追求心灵的超然物外等思想,对今天生态人格的塑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类型;对高职类“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科目定位,教材切入点的选择,教材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授课对象的需要和授课方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论述基础上设计了高职类“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编写提纲。  相似文献   

16.
追求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体现为追求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在继承、借鉴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陈白沙的和谐观主要体现为追求仁政、向往和谐的社会理想,心地宽平、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开放自得、自由和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反映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文化有它独特的内涵、性质和特征,是生态生产力的客观反映和表现形式,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拓宽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发展生态文明消费文化和生态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三少民族的自然崇拜、禁忌、习惯、民间文学着手论述其传统的生态观,并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客观作用。对三少民族而言,生态保护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传统文化体现了三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朴素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