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主义者认为,格林童话故事中渗透着父权文化的意识形态,其中公主的角色,是通过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典型的公主,是父权文化操控下,理想女性的化身,在她们身上发展成为一整套关于理想女性的“女性气质”:美丽、忠贞、温驯、被动和顺从。格林童话正是通过如公主一样的女性角色的形塑,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父权社会改造,以期她们按照男性所期盼的规约成长。  相似文献   

2.
畸变:另类的女性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文学中,无论是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都用丑化的叙述模式,书写了一群心理危机、人格缺失、行为变异的畸变女性形象,他们把这类女性置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和复杂关系之中,以性的压抑作为焦点,探究她们畸变的生成过程。情的“失时”导致了心理的畸变,也伴随着怨恨的产生,她们既因袭着传统的怨妇心理,又有着暴戾、乖张的行为方式,她们既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又是父权社会的反抗者,还是父权社会的共谋者,在性格和命运上显示着双重悲剧。她们用变态的模式对传统女性进行报复式的解构,显示着深刻的批判性而缺乏重构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细读海尔曼的《小狐狸》,发现家庭中的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男性对其施加父权压迫。父辈的财产传男不传女,女性的财产继承权被剥夺,女性在家庭中没有决定权。父权社会不给女性提供工作的机会,将她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中,造成了女性对家庭中的男性的经济上的依赖。通过分析《小狐狸》中三位女性的人物形象,展现出由于父权价值观,三位女性均受到压迫和束缚,尽管个人的反应不同,但都变成父权压迫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大英百科全书把父权社会定义为一种以父亲或者年长男性在家族中拥有绝对权威为基础的社会系统,生活于父权社会的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她们的生存价值和生活意义取决于男性。在父权社会封建礼教的重重枷锁禁锢之下,女性永远处于卑微、低贱的地位。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主要讲述了三个女儿对待父亲李尔王,尤其是在李尔王交出权力之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下面将从女性主义视域出发,简单地抒发浅见。  相似文献   

5.
类似的事例也许在反映一种事实:即使经历了几千年的父权社会,女性在家庭亲族关系中依然起着纽带的作用。比起她们的丈夫,她们更善于交谈和显露同情心,因而她们更为频繁地和亲族们进行交流;同时她们也更擅长于成为鸡毛蒜皮的矛盾的挑起者。正因为如此,你无法忽略她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7.
"五四"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母亲的名义进行书写,讴歌母爱,抒发母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思母性的缺陷,来拆解传统母性价值,解构母性神话,重新认识母亲的地位。她们对父权社会中神圣母性的解构,一方面体现在对父权话语强加于母亲身上的虚构神话的清除,重塑一个新的母亲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建构女性自身的性别文化价值,建构女性自身传统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的知识女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她们开始解放思想、大胆追求爱情、主宰自己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现代思想意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她们身上的超前意识.然而由于她们自身的缺陷、传统的束缚,以及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制度的约束,使得她们最终难逃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正处于父权社会的全盛期,女性身心受到禁锢。多丽丝·莱辛通过在作品中塑造追求自由的女性角色来表明自身对父权社会压迫的反抗。本文对《去十九号房》进行分析,指出女性在理性的压抑下主体性缺失、但个人的"非理性"又唤醒其自我意识,最终她们摆脱理性的牢笼实现"逃离"自由。小说揭露了莱辛对完全以理性为主导的生活方式的质疑,正是理性对情感的压抑最终导致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李尔王和懵教官将权力和财产进行了不当的转移,导致了相似的凄惨晚年.文本通过两人的经历表现了个人主义与宗法制度两个不同的主题,同时主题中又都包含着共同的反讽,有着一明一暗相互抵消的价值观.即<李尔王>张扬人的个性,却又沦入现代虚无主义;<懵教官>强调宗法的力量,却又将金钱凌驾于宗法之上.  相似文献   

13.
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对蒙古族的婚姻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当今学术界尚无从宗法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章。论文从蒙古族宗法性的婚姻形态、缔结原则和成因三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塑造了众多"摩登女"的形象,她们被刻画成一群地地道道的道德沦丧者,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些"摩登女"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男权主义。  相似文献   

15.
《早春》在现代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作品.小说以男主人为叙述视角,叙述了男主人公弗兰克·里德在妻子离家出走之后的故事.叙述以男性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城内的经验为主,揭示了女性出走之后,整个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男性主体性能指经验的延续,而女性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经验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城内依然缺失.通过对两性的经验叙述差异,佩内洛普揭示了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的男性主体权力的构建机制,展示了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的男性个体经验的稳定性与女性个体经验的浮动性.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反映农村乡土生活的小说,以鲁迅为首的现代作家群对当时中国农村宗法制社会进行了审视,对由此造成的人性悲剧和社会悲剧进行了剖析。他们的作品在揭示20世纪初农民精神麻木的同时,对当时的宗法制农村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7.
漫谈西周宗法伦理下的社会格局及其法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社会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其宗法特性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与世界其他古代社会不同的社会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广影响。尤其是在法律生活和法律观念上的消极作用,使个人、下级、底层不能切实维护自己权益,所以,法律维权、法律斗争的无效,也应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是当今法制建设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8.
19.
希伯来人的宗法思想起源于祖先崇拜,其中嫡长子继承制度是维护宗法思想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各种现实中面临着许多困境,诞生了选民观。宗法思想影响形成了宗法制社会政治结构。摩西后的神权、王权都曾想打破这种社会政治结构,却无法从根本上触及其宗法制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