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课改理念正一步步地融入到教学中,但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会对课改理念理解不透彻、不全面而影响课改实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青年教师如何在课改依托下实现完成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2.
做人,不怕路远,就怕志短;走路,不怕缓慢,就怕常站;生活,不怕贫穷,就怕懒惰;干事,不怕对手厉害,就怕自己颤抖。无知不可怕,真诚的无知可怕;愚蠢不可怕,尽责的愚蠢可怕;迷路不可怕,执着的迷路可怕。当领导,有怕,也有不怕。怕,并非完全不对。如果怕犯错误,怕失民心,怕决策不准,怕工作失误,怕愧对党和人民的信  相似文献   

3.
善政不如善教,善教贵在善考。之所以目前各界对新课改争议与批评颇多,学术观点纷争激烈,其始终难解的“死结”,是如何对教育质量和学业进行评价。而对教育质量和学业进行评价问题,不单纯是教育或课改问题,必须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总体上来审视和把握。首先,对教育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4.
<正>专家的标准,既无上限,又无下限,有人说你是专家,你可能就是专家了。现在的专家,你敢说就行。不怕你乱说,就怕你不说;不怕你说得惊世骇俗,就怕你老生常谈。过去的专家里有许多是南郭先生,现在的南郭先生里有许多是专家。有许多专家,自己分不清南北,却偏要给人引路。专家不怕走错路,就怕走老路。专家们各执一词,公说公的,婆说婆的,表面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际上是"瓦匠多了,盖倒房子"。为数不少的专家靠颠覆常识过日子,"祖传秘方沿街卖",但就不给自己的孩子吃。  相似文献   

5.
早在1982年,我校抓当堂完成作业,强调教师精讲,迈出了课改第一步;1994年《江苏教育报》发表《洋思之路》肯定我校课堂教学的高效、平实;1996年,初步形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1999年11月,省教育厅召开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推广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我校又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求真务实,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迈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步。《中国教育报》曾以《走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前列》为题作整版报道,2005年《中国教育报》再次连续系列报道《“洋思现象”解读》;《教育研究》杂志发表《实施…  相似文献   

6.
《广州文艺》一九八○年第十一期上刊登了李稚田的文章,介绍了张天翼和他的“写作公约”,张天翼是广大读者很熟悉的著名作家,他早年在湖南的一所大学教文学课时,曾给青年们订立了一份“写作公约”,这份公约共十条,内容是;一、多看多写,每周写作一篇,决不可少。二、参加讨论,要多发言,不要害羞,不要怕说错,不怕人笑。三、提高写作的自信心和勇气,不怕幼稚,不迷信“天才”、“灵感”,不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观念。四、人家批  相似文献   

7.
刘政  曾松 《中国德育》2014,(24):54-55
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课改已由早期的课堂改革走向了课程顶层设计的改革。"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教育新的价值追求。近年来,我们思考学校的下一步发展,酝酿课程改革,并在体育、美术和研究性学习上进行试点,学校课程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传统课堂教学不适应学生成长、学生个性特长得不到有效发展等现实问题。结合校情、学情、教情,我校在  相似文献   

8.
名校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学校文化、办学思想和发展路径,对于区域教育决策和学校发展有较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也是教育研究的"富矿"。从本期始,我们将不定期推出"名校解读"专栏,选取部分名校进行多视角观察、多维度展示和多元化解读。在名校的选取上,我们将既重视那些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老校",也关注那些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新星",力图勾画一幅色彩斑斓的"名校地图"。本期,我们首先推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一所有影响力的百年名校,南京师大附中可供解读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众多亮点中,我们选取了课程改革这一主题,力求全面展示南京师大附中的课改理念、课改路径、课改经验和课改成果,揭示南京师大附中作为一所课改样本校和传统名校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符合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现状,普通本科院校要办出特色,适应多样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必须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重应用、重实践、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初始岗位及能力要求,解析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幼儿园管理》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主要体现在:重新建构课程体系,体现实用性;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0.
余演林 《教师》2015,(3):91-92
一、现状及问题
  当前,许多高中学校确定了课改兴校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办学思路是符合当今教育发展潮流,切合学校实际的正确之举。我国的课改已进行了多年,大部分学校已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均有明显突破,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也逐步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与运用。但毋庸讳言,我们的课改之路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许多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实现教育教学上的“五个转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月刊》2003,(7):25-28
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确保课改实验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课改实验的酝酿、启动和实施的整个过程 ,我区都非常重视教育科研 ,如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专设科研工作组 ,对课改科研作专项指导与管理。再如 ,建立课改科研课题专项管理机制 ,在学校申报的200多项课题中 ,区教科所组织力量经过认真的立项评审 ,共设立98项区课改立项课题。努力做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确保课改实验的科学性和实效性。1.以教育科研提高课改实验决策的理性程度新课程的许多教育行政都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但新课程又是一项科学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对此 ,我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经过十年课改之后,大致形成了一套以"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为主题词的改革话语,为建构新型的教学关系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少教多学"是一种有效教学理念,"先学后教"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是一种教学活动逻辑,"教学合一"是一种教学协同意识,"教学相长"是一种教师职业境界。  相似文献   

14.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历来是教育的一大主题,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太多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升学率的提高,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教育现状,但课改始终是一个新的体系,还处于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初级阶段.在新的课改中,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甚至是教师,都应正确地看待课改问题,让课改真正能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3,(21):16-19
上海市二期课改自1998年启动以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面貌不断改观,教师队伍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进展顺利。但伴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许多困惑、难点和瓶颈问题逐步浮现。面对挑战,课改没有退路可选择,唯有迎难而上,主动寻求突破。课程,是教育运行的“跑道”,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规划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对一所学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即所谓的“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后课改"时代这一新概念,对于这个概念的提法是否贴切,可能有较大的争议。我认为,争议不在这种概念的界定上,而在于课改目前基本现状的存在过程。假设我们已进入"后课改"时代,后续的问题仍然很多,需要理论上求同,方法上求异,实验上求变。对此,我有以下三点建议:一、强化理论认同对课改的思想理念,不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一是强调为学而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少教,有人提出0+40分钟不教。教是教师的天职,但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学而教,要教给学生做人的思想,做事的本领,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教师既不该少教,也不能多  相似文献   

17.
在课改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五个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实现教育教学上的“五个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07,(1A):52-61
2006年,我们组织、编辑“话题”时,总体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关注“课程·教师·发展”,关注课程教材的建设,关注教师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在提供优质的普遍教育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这里,教育界一个热点就是针对学生各种类型的发展需求,众多中小学已经开始了根据学生需求来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的探索。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与课程教材建设相关联,师资队伍的建设始终是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认识到了问题本质之所在,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努力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也不是新的命题,但是在如今的课改背景下,它如何有效开展昵?下一步如何有效实施昵?这值得校长和教师们思考。 同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如何通过各种科学的教育途径,实现让学生学有成效?这也不是新的命题。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在广大人民渴望更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中,这一命题的内涵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学习和钻研。而这种学习和钻研将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程,因为教育是一门无法穷尽的艺术。[编按]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校长应如何应对这次改革呢?我认为,校长应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和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即“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营建氛围参与课改,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一、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学校要想把教育办好,校长就要有思想;有了思想,校长还要将它转化为全体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校长应当领导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但校长不可能代替每个教师去教授课程。因此,校长要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努力帮助教师“确立新型的课程观,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立新型的教…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的推进,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迎来一个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教师是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推动课改的关键,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落实“以人为本”上做实事,求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