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它们意义空灵,义项复杂,且使用频率很高,对二语习得者来说要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副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对近义副词的甄别和辨析。"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且使用频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试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也有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它们的掌握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由否定副词“不”和表行为或情状的重复或持续的频率副词“再”构成的两个词组“不再”和“再不”。一般认为它们可互换,实际上两者在语义和用法上有着明显区别。本文主要考察“不再”和“再不”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区别,希望能对找出区分二者的有效标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比字句中程度副词“还”“更”“再”的语法意义,探讨了其在比字句中的深层语义、语用功能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对它们在句法上的适用情况进行了考察,最后对汉语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度副词“很”与“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熙先生指出:“不同的程度副词除了语义上表示的程度有差别外,语法功能也不完全一样。”本文根据朱先生的观点对运用得比较广泛的程度副词“很”与“最”进行一番考察,从而概括出它们在语义、语用和语法方面的特点。 一、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 “很”与“最”在语义上都表达了程度加深的意思,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在表示深的程度上存在着不同之点。如: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近义程度副词的辨析也是不胜枚举。“非常”和“十分”是众多程度副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个词语,无论是在语义上还是在功能上它们所呈现的特点都极为相似。“非常”和“十分”都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副词,它们都能作状语,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比如,我们可以说“非常漂亮”,也可以说“十分漂亮”。但是在教学中,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不容忽视的。留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别,而做出带有偏误的语句。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正式公布了,公布的《提要》将“欣然”、“恍然”与“忽然”一起列入副词,我们深以为不妥。众所周知,副词在单句中是不能充当谓语的,这一点,张静同志在《教学通讯》一九八三年第十二期《〈中学语文教学系统提要〉简介之二》中对副词的语法功能又一次作了阐明,该文指出:(副词)不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那么请看:  相似文献   

7.
“殊”在先秦就已经语法化为副词,最初是“特别”义程度副词“殊1”,它是由表“不同的”义的形容词语法化而来的.随后又发展出“根本”义否定性副词“殊2”“还”义情状副词“殊3”和“竟然”义语气副词“殊4”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与反问语气相关的副词“还”和“又”进行历时的溯源,它们在语法性质上的本质差别是“还”表示反问语气,“又”加强反问语气。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异同表现及原因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在条件句前件中“居然”、“竟然”的语法意义,发现以前将它们的语法意义概括为“对已然事实的出乎意料”并不全面.由于句法位置的变化,当处于假设连词辖域范围内时,这两个语气副词的主观化程度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否定副词“不”和“没”一向被认为是基础汉语教学的重点。留学生经常把“不”和“没”弄混 ,往往在该用“不”的地方用了“没” ,而在该用“没”的地方又用了“不”。有的时候虽然用对了“不”和“没” ,但又把“不”和“没”在句中的位置搞错了。本文结合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出现的错误 ,首先从语用上对它们加以区分 ,另外又对它们所出现的位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既”最初是表示“完、尽”义的动词,后来逐渐语法化为时间副词,相当于“不久、已经、本来”等,并进一步语法化为范围副词,相当于“完全、全部”。“既”由“已经”义的时间副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并列连词和原因连词,作并列连词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作原因连词表示推论的前提。句法位置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是“既”发生语法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实词只有两种,一是时间副词,一是时间名词,这两种词数量都不少,在语言实践中使用频率也较高。有些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又有相同的功能,容易混淆。一般语法著作都只是简略地提到它们,缺乏具体的描述。本文拟对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有关问题做一...  相似文献   

13.
李莉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82-83,9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却”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却”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转折,并且应分为两类,即转折副词“却”和情态副词“却”。前者基本语法意义,后者是派生语法意义,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尝试结合具体的句式,用比较的方法指明“却”不具有“进一层”“恰巧”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425(1999)01-0063-03“互相”类副词共有四个:“互相”、“相互”、“互”、“相”,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相互”这个副词还兼有形容词的性质。本文试图结合语法、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5.
程度副词“极度、极端”在句法功能上具有唯状性,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部分短语;“极度/极端X”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极度、极端”与中心词X之间可插入状语标记“地(的)”。程度副词“极度、极端”都是从名词虚化而来,虚化的动因在于“超越一般”的语义基础和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两个方面。二者虚化为程度副词时间很晚,是在民国时期,其语法化程度也还不够彻底,使用频率也不及“极其”和“极为”这两个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6.
“又”和“再”的区别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又”和“再”是汉语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的两个副词.由于意思相近,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经常用错.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通过大量例句,阐明了二者的区别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中的虚词“隹”与“ ”,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它们的记号性较为复杂,可作副词,介词,助词,其语法语义也比较多样,尽管后来它们合并为一个虚词,但在甲骨文中,它们的作用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8.
苏欣 《华章》2013,(31)
“更”和“还”两个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X比Y更W”和“X比Y还W”两个比较句式虽然相似,某种条件下可相互替换,但也有语法差异,某些语境中不可替换,且都可以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副词"还"和"再"都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状态的延续,外籍留学生经常将其混淆。如何对这二者进行理解、区别和选择使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副词"还"和"再"的语法功能异同及主要语法分布进行分析对比,为外籍留学生习得"还"和"再"的语用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这时候,我真忘掉了一切。”这是中师《现代汉语知识》语法部分练习五中的一个句子。教参以为句中的“真”是形容词,表语气。此说难以令人接受。形容词一般分为表性质的和表状态的两大类,它不表示什么“语气”。其实,“真”在这里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副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状语。而像“真”这样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则既能作定语又能作状语。它们作状语时是形容词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