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义之钟长鸣──读《拉贝日记》张宗刚《拉贝日记》的问世,堪称1997年江苏出版界的盛举,也是轰动六朝古都一件大事。在南京大屠杀事件六十周年之际,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仅用四个月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翻译、编辑、出版了这部五十万字、近一百幅照片的...  相似文献   

3.
独裁的政体和疯狂的资本,是战争的两个翅膀。不斩断这两个翅膀,战争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5.
梁怡 《历史档案》2005,(3):131-134
一约翰·拉贝(JohnH.D.Rabe)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9年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任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二十几位外国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们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力保护中国难民。当时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甚至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受到保护的中国难民。他有“南京的辛德勒”1的美誉。在他1937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写的2460页《敌机飞临南京》(FeindlicheFlieg…  相似文献   

6.
我的面前摆着一本非同凡响的书:《拉贝日记》。一个德国人,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而确凿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60年后,在日本右翼势力仍然极力否认自己罪行的时候,这本日记公布于天下,为历史和正义作了一次伟大的证明。 从新闻和采访的角度说,这本日记太耐人寻味了。 约翰·拉贝1908年进入中国,从1931年起,担任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经理。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时,拉贝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四处奔走呼号,竭力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带头建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  相似文献   

7.
<正>4月6日,托马斯·拉贝和夫人艾丽·拉贝向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捐赠了其祖父约翰·拉贝的《拉贝日记》南京卷,捐赠仪式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举行。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和中央档案馆档案价值评定委员会有关专家出席了捐赠仪式,副局馆长王绍忠主持捐赠仪式。此次捐赠的物品包括:约翰·拉贝《拉贝日记》南京卷,即《敌机飞临南京》1-6册(共8本);为表彰约翰·拉贝为中国抗战所做贡献,由宋美龄授予约翰·拉贝的领绶  相似文献   

8.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对于有着悠久文化的中国历史名城、六朝古都南京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日本法西斯攻下石头城后,大肆烧杀抢掠,屠杀我同胞30万人!这已经是铁定的历史。 现在要讲的只应该是我们这些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这血写的历史,永远不忘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曾经犯下的令人发指、不共戴天的滔天罪行!当然,这几年,日本国内一些人,特别是那些一直妄想为日本侵华战争翻案的军国主义分子,一次又一次在侵华罪行这个问题上赖账,甚至连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也不想承认。他们这样做,自然只会激起中国人民,包括全世界的华人的谴责和愤怒。据悉,在美国的一些华人发起了全球性的征集活动,这个活动要征集一亿人签名,强烈要求日本付清侵华战争赔款。至于今天的日本有些人承不承认,我以为无关紧要。原来就已铁定的历史,还怕他赖账吗!尤其对有些人来说,你越是去证明,他反而越是以为你说的那些未必是真。而况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举世皆知,早已做定论,无需去和那些人多费口舌。历史事实,不是他承认,就有过;他不承认,就没有的。你听说过有几个强盗承认自己是强盗!  相似文献   

10.
整理者言:蒋福京(1892—1943),字公穀,浙江海宁硖石人,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之侄,图书馆学家蒋复璁之兄。抗战初期担任国民党南京守城部队军医,身陷南京近三个月,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疯狂大屠杀,  相似文献   

11.
赵力 《视听界》2002,(5):61-61
成就一部电视片.要花很多的功夫:资料研读、前期采访、拍摄、后期制作,都要下大气力。我的体会,有很多时候,功夫花在一些与片子似乎无关的素材上,尤其对主题的提炼和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部重要图书的成功出版,往往凝聚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许多人的努力。而选题策划人和责任编辑的角色意识如何,直接关系着出版物的成败。《拉贝日记》的成功出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里,我们侧重从策划人和责编的角度,回顾本书出版的历程。抓住机遇快速出台当最初从媒体上获悉德国人拉贝留下一本记载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日记时,我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日记。政治责任感促使我们快速出击,去争取出版权。首先是查询到并拨通了拉贝先生外孙女的电话,从她的话语中感觉出境外机构同我争夺日记中文版权的威胁,我们必须加…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新闻摄影艺术家吕相友摄影并撰文的《镜头里的领袖风采》一书,选入毛泽东、周恩  相似文献   

14.
有幸读到<中州院士风采>(许成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一书,从中结识52位豫籍和在豫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了解了他们的事迹、成就,更感受了他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包含丰富的情感层面内容,折射出拉贝的性格特质,被质疑记述具有主观偏向。文章基于BERT模型对《拉贝日记》进行分句情感极性识别,并通过时序统计、地图映射和史料对照,从整体视角探索南京大屠杀前后拉贝的情感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对不同人物的情感倾向。研究表明:对日记全文的情感分析有助于完善拉贝在南京时期的人物形象,为既有研究提供佐证;日记全文情感曲线呈现持续下落趋势,且未体现明显的悲剧型情节编排,表明拉贝没有强化日军暴行的叙事意图;情感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南京形势变化契合,反映拉贝的情感书写受到外部时局的严重影响;而拉贝对日本大使馆成员客观多元的情感倾向表明拉贝对人物的态度主要受到其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国族偏见。  相似文献   

16.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退想斋日记》内容的介绍,旨在指出其在研究山西政治、民俗和晋商方面的史料价值,进一步指出日记对近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男生日记》是《女生日记》的姊妹篇。顾名思义,两部长篇小说均用日记体形式写成。《女生日记》以一所省级重点小学六年级的一位女生冉冬阳的视角,写她自9月1日开学至次年6月中旬小学毕业考试为止,整整一学年的学习、生活情况。而《男生日记》则以冉冬阳的同  相似文献   

19.
济南是一个有着深邃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博大厚重的文化底蕴的古城 ,也是一个以“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及七十二名泉闻名于世的泉城。几千年来 ,她的灵山秀水 ,蕴育、滋润了许许多多的圣哲先贤 ,也吸引了许多外地的名人雅士到此为官 ,游历。早在公元 74 5年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应时任齐州司马的李之芳之邀 ,做客于大明湖历下亭时 ,就发出了“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的由衷赞叹。济南以她宽厚、朴实的襟怀 ,涵育、接纳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她赋予文人墨士吟诗赋词、著书立说的创作灵感 ,为韬略满腹的政治家提供兼济天…  相似文献   

20.
先祖徐世昌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开始记述《韬养斋日记》,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止,历时五十四年,近二百余万字,共一百册(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一册)。日记全集近日已由北京出版集团仿真影印,编为廿四卷本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